一批鰻魚魚可獲利1500萬!卻面臨環保壓力,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尾水問題制約了行業的發展,這個地方有解決措施?

文 | 圖 工業化水產圈 實習編輯 張河長

水產養殖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水產品的鮮、活、高營養、味道美等優點俘虜了我們的味蕾。名特優養殖品種中的鰻鱺便佔據了一席之地。這個曾在十幾年前爆火的養殖業因苗種、尾水汙染等問題而被限制發展。現大部分還是土塘粗養和水泥池精養,日換水量50%-80%,尾水汙染成為目前限制鰻鱺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鰻魚菜品(圖片源自網絡)

我國大陸於1972年開始養殖鰻鱺(又稱鰻魚),廣東、福建、江西、江蘇為主要養殖地,其中廣東和福建的總養殖量超過全國總量的2/3。總產量中約6成以烤鰻的形式出口日本等國家,4成在國內銷售。主要養殖品種有日本鰻、歐洲鰻、花鰻等。福建主要養殖歐洲鰻和美洲鰻,但大部分鰻魚養殖企業因為養殖尾水汙染問題面臨被整改、封場的處境。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池中鰻魚

清流縣,位於福建西部,水資源豐富。現有23家鰻魚養殖場,預計今年總產量3700噸。在這養殖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清流縣政府做出了鰻魚產業的5年規劃,擴大鰻魚養殖規模、構成鰻魚產業鏈,規劃到2025年實現全縣鰻魚總產量突破1萬噸,總產值突破10個億。為了瞭解其中詳細情況,筆者與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走訪、調研了福建省清流縣,通過清流縣畜牧獸醫水產中心副主任黃文華、清流縣清泉特種水產養殖場(簡稱清泉)負責人鄭秋真瞭解鰻魚的養殖近況及尾水處理的最新進展。

目前養殖情況

清泉養殖場總佔地面積約60畝,現有養殖面積2.2萬平米,養殖品種為美洲鰻,現存塘量約150噸,從今年開始陸續出魚,預計到明年一共可出魚600噸。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養殖池

據瞭解,清泉每年1-5月份開始投苗,養殖週期約2年,期間分批輪捕、階段出魚。每養殖2-3個月進行一次大小規格分類,長勢快的大魚約佔20%,養殖1年左右可開始出售;養殖約20個月,約佔70%-80%的商品鰻魚可出池銷售,剩下長勢慢的鰻魚養殖2年左右全部出售。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餵食鰻魚

其中養殖一噸成魚的苗價約1.5~2萬元,飼料成本、管理、人工等總成本約3.5~4萬元。養殖技術會直接影響養殖成本,好技術可以節省成本近1萬元。出魚均價約8萬/噸,每噸利潤約2~3萬元。鄭秋真預計這批魚可獲得利潤1500萬元。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鰻魚飼料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投料數據

清泉養殖場有一個1500平米玻璃缸循環水養殖車間及20000多平方米的精養池。“全循環系統不僅運營、維護成本高,對養殖員的專業技術要求也很高,不僅要懂得水產知識,還需要了解物理、化學知識等,而我們在鄉下搞養殖的想要找到相關專業技術員難比登天吶!”鄭秋真這麼說到。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玻璃鋼循環水養殖場

“我們縣的水產養殖企業都面臨這些問題,招不到專業養殖技術員是一方面問題,尾水汙染成為制約我們發展的主要問題。鰻魚是我縣的主要養殖品種之一,雖然苗種的問題制約了這個行業的發展,通過養殖技術的改進、增加苗種的存活率,經濟效益還是很客觀的,但尾水汙染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結合養殖的實際情況、總結外出學習經驗與養殖企業共同探討了‘溼地尾水處理方式’,正以鰻鱺產業為試點,逐步推廣。”黃文華說道。

溼地尾水處理系統

溼地尾水處理方式,主要是採用生態系統的自淨力、利用水生生物達到尾水淨化的目的。由沉澱池、三級淨化池構成,以下為主要流程

基於池子的基礎設計,通過水流作用,將殘餌和糞便通過管道排放至沉澱池,沉澱後上層水體抽回使用,下層水體排放至一級淨化池。

一級淨化池主要通過放養雜食性魚類,利用鯽魚等的攝食作用,降低水體中殘餌和糞便的含量。隨後排放至二級淨化池。

二級淨化池主要投放浮游植物(水浮蓮),通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有機物。隨後排放至三級池。

三級池種植挺水植物(蓮藕、茭白、水稻等),經過挺水植物的過濾後外排或者回收。此外三級池還可當成蓄水池,可用於農田灌溉。

據瞭解,該模式已有成功應用案例。在黃文華的建議下,清流縣李姓養殖戶租了鰻魚養殖場下游一個約15畝的魚塘,租金約2000元。該塘分成兩部分,上游部分約5畝用來養鯽魚,下游約10畝放水葫蘆,中間隔開。去年總共收魚約3500斤,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最終排出的水達到國家標準。鄭秋真表示新建的養殖場也將會採用這種尾水處理方式。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新廠圖片

“我們正在以鰻魚場為試點逐步推廣這種尾水處理方式,對於養殖尾水採用一刀切的方式是不科學的做法。一起思考、探討、解決尾水汙染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黃文華這麼說到。此外,清流縣政府期通過徵收養殖用水水費,來倒逼企業加快尾水處理進度。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場區照片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調研團隊認為本套尾水處理模式流程簡單,實用性強,藉助生物手段和溼地系統能夠很好的解決尾水汙染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有機廢棄物的利用率,實現低排放、清潔排放的目的。但是該模式佔地面積大,處理效率低,有些傳統的養殖場條件有限不能使用這種方法。

“近年來了禁養、限養、拆網箱等發揮了一定的環保作用,但部分地區的一刀切做法讓養殖戶苦不堪言。絕大部分水產養殖品種在地球上已存在悠久歷史,為何近年來會出現養殖汙染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養殖品種、養殖模式等問題。結合其養殖模式、養殖條件、養殖品種等因地制宜的設計尾水處理方式才能保證其長效性。”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王劍鋒這麼說到。

一批鳗鱼鱼可获利1500万!却面临环保压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調研合照

鰻魚的尾水汙染只是水產行業中的一個案例,而清流縣正在推廣的這套溼地尾水處理模式也可成為解決尾水汙染的一個案例。環保問題不只是空談,尾水汙染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解決尾水汙染需要參考養殖模式,而這種溼地尾水處理系統結合綠色種植業,規劃好養殖、種植場地,發展成為集綠色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系統或是一種不錯的解決策略。

【關鍵字】:鰻魚尾水行業水產養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