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陽博物院,感受秦朝宮殿的浪漫

在咸陽博物院,感受秦朝宮殿的浪漫

全文130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建築,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而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巴洛克建築是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時至今日,我們回想起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巴洛克風格富麗神秘的大教堂,同樣,提起巴洛克,我們也會想起弘揚人的精神與力量的文藝復興。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從古至今,建築文化經過了一系列的變化,可謂豐富多樣、燦爛輝煌,不同時期的建築文化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那麼,說起秦漢時期建築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去認識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咸陽博物院,感受它的歷史記憶和厚重文化。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來到咸陽博物院,一座借鑑秦咸陽宮建築群規劃設計理念,豪放古拙、剛健質樸的建築群呈現在眼前,博物院以北斗七星的總體佈局象徵著秦朝宮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義思想,博物院的北斗七星與象徵紫微星的秦咸陽宮隔空對望、遙相呼應,延續著歷史的文脈,傳遞著現代和古代的對話。

高臺榭、美宮室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高臺建築起源很早,殷商鹿臺、周之靈臺,從戰國至秦漢,築臺之風盛極一時。咸陽博物院採用高臺建築的外觀形式,將陳列區設於一層高臺之內,旅遊服務等公共活動區設於高臺之上的“殿堂”之中,不僅滿足了博物院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也使博物院外觀呈現出秦漢宮殿“高臺榭、美宮室”的高臺建築造型特徵。

複道行空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秦時,高臺樓閣之間的複道(架空廊道)是為了建築之間交通便利而設。如今,組成咸陽博物院的七座單體通過不同標高的複道相連,複道採用透明玻璃幕牆,讓行走其間的遊客感受到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

橫橋臥波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在博物館南面有一處景觀水體,象徵“天漢”——銀河,景觀水體採用旱噴水霧形式,營造如夢如幻的仙境效果,讓遊客彷彿置身九天雲霄。

博物館主入口設橫橋,長長的“橫橋”,從入口廣場飛跨“銀河”,直通建築的二層平臺,平臺前是從“天”而下的水幕,橫橋由低而高、近寬遠窄,將建築襯托得更加雄偉壯觀。此入口在應和“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同時,為博物館增添了一個超乎尋常、氣勢恢弘的入口空間。

冀闕凌空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秦都咸陽由商鞅主持營建,冀闕和宮殿是咸陽營建初期的主要建築,宮室之闕,兩兩相對,高大巍峨,有標表門限、頒佈法令等作用。在咸陽博物院入口,標誌建築雙闕與博物館主體遙遙相對,它們共同講述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古老的故事。

宮苑結合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苑囿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早期形式,秦時宮苑結合,著名的已有上林苑、杜南苑、東苑、白水苑和息園五座皇家苑囿。咸陽博物院結合地形,在博物館建築周邊作“苑囿”景園設計,館與園結合,建築與環境結合。其間,常綠與落葉搭配,喬木與灌木搭配,各色花卉競相綻放,為遊客營造出寧靜優美的自然休閒環境。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建築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積累起來的城市記憶,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秦漢新城作為一座蘊含諸多歷史故事的文化之城,商鞅在此變法改革、秦國據此統一六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咸陽博物院的建成投運,秦漢新城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秦漢歷史文明集中彰顯區的宏偉目標將化為現實,城市建築與城市文化將在這裡實現和諧統一,這座充滿歷史文化的博物院將賦予秦漢新城永恆的生命力。

文字:周永剛

在咸阳博物院,感受秦朝宫殿的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