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行」纪

陈炉行纪

常思高古慕汉唐

牧野崇陵望咸阳

也拟秋风弹剑啸

陈炉觅境续华章

「陈炉行」纪

陈炉石探秘之旅,第一站落脚咸阳——神交已久的地方,“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咸阳二字,一提起来,满脑海萦绕的都是周秦汉唐,连高铁站都命名为:咸阳秦都。远眺一片沃野上伫立的汉家陵阙时,才真实地感受到了,厚重的沧桑感,仿佛脚下土地都是一本本史册堆垒而成。这片历史浓墨重彩抒发过的土地,因陈炉石而与赏石结缘,仿佛一部刚刚启封的赏石著作,令人急切想展卷研读,展开遐想。

· 路经咸阳 ·

车到咸阳,夜色渐浓,热情的咸阳赏石人景会长,安排我们入住“029艺术社区”内的“橡山留白”民宿酒店,园景翠竹曳影,彩灯晕染,给这间闹中取静的民宿酒店平添几许神秘感。

「陈炉行」纪

橡山民宿外一景

「陈炉行」纪

橡山民宿内景

厅堂四维高敞,环抱山水景致,松风荷影,云雾盘桓,加之竹木装饰和古旧家具的衬托,仿佛将江南秀色移植到了黄土高坡。以诗经名句命名的房间,透着文化底蕴和设计感。从园区幽静迂回的布局、粗犷质朴的文化名人雕塑,再到红绿相间热烈绽放的老石榴树,令人猜想这里的主人会是怎样的风格呢?

「陈炉行」纪

029艺术区的廊道

「陈炉行」纪

029艺术区的石榴

谦谦君子还是豪放侠士,及至见面,直觉便是两者兼备。言谈畅快,举止得体,景会长是位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老兄,展厅里陈列着他与石头之间缘分的故事,“柘工坊”里他和匠师们用巧思延续着石头审美的故事。

「陈炉行」纪

柘工坊工作中

「陈炉行」纪

景男(左)赠礼梦渔(右)

最精彩的故事,当然是景会长的“景行园”中馆藏的众多陈炉石精品,第一印象的冲击力扑面而来。首先是造型浑圆朴拙,器物、浮雕画面,变化丰富;其次是皮色黑灰变化,苍古凝重,不愧为三秦大地的产物,天然带有一种高古的韵味。当然其质地坚实,扣之乐音琤瑽,也弥足珍贵。古人用之做磬石,称为华原磬(景会长介绍,汉唐时期华原即今铜川,以地名作为石名,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石材,主要用途是制作宫廷乐器。)如此文脉积淀,不由得令人对陈炉石的前世今生更加着迷。

「陈炉行」纪

陈炉石“老子出关”(景男藏石)

展出于2019年国家大剧院“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

· 夜访铜川 ·

铜川是一座隐藏在黄土高坡怀抱中的小城,当年以矿产著称,至今仍然能分辨出旧时工业化遗留的印记。没有大城市的炫目,却有一种略带怀旧气息的温情,安详的老厂房,寂静的铁轨,仿佛一曲《小城故事》永远回响在空气中。

「陈炉行」纪

铜川老城区的城市标志

「陈炉行」纪

铜川市公园夜景

依山枕河的人民公园,应该是城市最突出的地标,仿古建筑和休闲人群相得益彰,夜景里依旧是人头攒动,景观灯饰引导我们向山顶漫步。同行的本地朋友,一路畅谈着小城生活与西安的差别,不觉间,已经登上了山顶。回望山脚,小城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仿佛每盏灯下都蕴含着一段温馨的故事,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似乎所有的故事都被这山环水绕的小城紧紧拥抱着,不让一丝温情外露。而怀抱里的人们,则趁了夜色,在山顶广场和环山游步道上欢声笑语,表达着延续了几十年的快乐。

「陈炉行」纪

这快乐同样洋溢在铜川陈炉石藏家的脸上,有朋自远方来,他们从城乡各处都聚拢了来,大家虽然身份不同,有企业家、艺术家、公务员,也有专门经营陈炉石的商家,但看的出都是十分亲切,言谈话语离不开分享藏石的酸甜苦辣,气氛融洽,高潮迭起,总之是围绕着铜川陈炉石的发展,在畅所欲言。

「陈炉行」纪

陈炉石商家的石馆

「陈炉行」纪

陈炉石商家的货架

虽然陈炉石已经名声在外,但本地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许多门店更像是居家的作坊,前店后场,一边展示销售,一边洗刷打磨,不过反而多了几分激发淘宝欲望的潜力。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家,则将展厅或工作室建立在企业办公区,外表深藏不露,内部则别有洞天,往往有一种深巷美酒的惊艳。同时,将赏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可谓物质与精神双赢之举。美石盛宴,一间间石馆展开,让我们倍感陈炉石的巨大魅力,神诡奇绝,天工造化。

「陈炉行」纪

「陈炉行」纪

· 古镇陈炉 ·

古镇陈炉本就是旅游目的地,随着陈炉石的异军突起,更加闻名遐迩。仿佛朝圣一般,步入窑口林立的老街,从各色招幌和瓷器展架中追忆耀州窑的旧影,探寻那把著名的倒流壶的秘密。山坡上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夹杂着窑炉与烟囱,仿佛讲述着辉煌的过往,而被用来砌墙铺路的大小匣钵和瓷片,则是标志性的注脚,让人领略一番土与火的艺术洗礼。时近正午,天格外蓝,几朵闲云,悠然地飘过,时间仿佛定格。此番窑火历练,铸就了历史,也成就了陈炉石厚重的文脉根源。

「陈炉行」纪

「陈炉行」纪

「陈炉行」纪

「陈炉行」纪

· 深山探宝 ·

在本地石友的引领下,我们终于踏上了产地坑口的寻访之旅,沿途都是典型的黄土地貌,许多翻耕过的土地,干亮亮地在太阳底下晒田,显然有些干旱的影子,据说当地不少人家还在使用水窖集水。然而步入山谷,则马上展开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草深林密,野花点缀,蜂蝶飞舞,湿热的气浪和树荫的清凉交替袭来,颇为刺激。一路下坡走了近一公里的路程。

「陈炉行」纪

步行进入开采陈炉石的沟底

「陈炉行」纪

正在开采陈炉石的石农

「陈炉行」纪

包含陈炉石的断崖

「陈炉行」纪

新挖出的陈炉石看看有没有图案

「陈炉行」纪

挖掘现场购买陈炉石

来到坑口,几位当地石农正在一面土崖下,采石作业,锹挖镐刨,将十几米土层断面下深埋的陈炉原石取出,然后当场粗加工,进行刷磨,去除表层包裹的高岭土,以辨别其图案和价值。由于山高林密,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全靠人力挖掘和运输,所以只能将筛选后的精品带走,许多精品,更是直接在坑口交易,很快就被闻讯而至的藏家收入囊中了。其余价值不高或不完整的石头和渣土则就地堆弃,磊磊如小丘。

「陈炉行」纪

胡老师现场指导

带队的胡老师,是一位学者型的藏家,对陈炉石的知识如数家珍,而且对古董瓷器的鉴赏也颇有建树,藏品和学识在圈内也都是公认的。有了他的详细介绍,对陈炉石古代海洋地貌的成因,和从十几年前石友自发捡石头开始,到陈炉周边各坑口发掘的过程,有了基本认知。

胡老师为我们介绍陈炉石

胡老师还现场实践教学,教大家原石的种类和辨别,体验捡漏的感觉,可谓其乐无穷。一番搜觅之后,大家都满载而归,不过返程这一公里的山路都是上坡,着实考验了每个人的体质,各个是汗流浃背,相互报以同情的苦笑。一步步背上来,石头越来越沉,每每有狗熊掰棒子的想法,而又难舍美石,内心也充分理解了石农运输石头的艰辛。

「陈炉行」纪

陈炉古镇返回路上

步出深谷,又上东山,来到陈炉石最早的产地。东山石多裸露地表,远观如珍珠贝玉镶嵌在巨大的绿色山体之上,近观,则是高低参差的岩石掩映于葱茏茂密的灌丛草木之间,铺就了一幅北方山地常见的干旱景观。

「陈炉行」纪

远眺东山

「陈炉行」纪

在东山上现场感受巨型“佛手”东山石

一番披荆斩棘之后,终于见到了体量巨大的东山石,与山谷深埋的陈炉石以浮雕画面见长不同,裸露山体地表的东山石,皮质粗砺,色泽偏灰,以造型取胜,多数为园林景观石和古典供石的风格。可以说兼具太湖石的瘦漏变化,孔洞勾连,又有灵璧石乐音悠扬的石质,十分难得,令人感慨自然馈赠的神奇。兴奋之余,极目远眺,周边山体地貌相近,想来这种景观石资源相当丰富,当地有关部门有过设想,将这些石头就地保护和展示,营造一座地质公园,不久将来定会十分壮观。此时,山顶风来猎猎,暑热顿消,草木哗然作响,满目石峰大小错落,令人有沙场点兵之感,仿佛可以神交远古,梦回汉唐。

「陈炉行」纪

返程途中,盘摸着此行收获的“宝贝”,内心萦绕的不仅有寻宝的激动,更有人与石的故事。诚然,最大的感受便是陈炉石图案纹理,所映射出的高古风韵和细腻质色,一下子把观者的思绪与当地古镇窑火的千年传承联系起来。可以说陈炉石,是一种有历史积淀和人文温度的石头。虽然常被称为“赏石黑马”,可谓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仍然需要藏家与玩家不懈努力去开发与宣扬,才能真正大行于天下。在而今许多石种资源告急的背景下,正是因为其开发较晚,才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在众多一线石友和资深赏石团队的引领下,也避免了许多误区和弯路,融入了理性思考和有序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自己的赏石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陈炉石这匹有故事的“黑马”,必定如当年的“昭陵六骏”一般,名扬天下,重续赏石辉煌。

「陈炉行」纪

·END·


本文作者,《汇石融通》特约作者——梦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