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為古鹽道上明珠,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而聞名,四川自貢仙市鎮

仙市鎮,坐落於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被譽為古鹽道上的明珠,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的興盛而聞名遐邇。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並相繼確定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

譽為古鹽道上明珠,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而聞名,四川自貢仙市鎮


仙市鎮鎮域屬淺丘地貌,海拔高程在270米---360米之間,平均海拔高程300米左右。鎮域地勢北高南低。鎮域西側邊界為釡溪河,鎮域北部有釡溪支流長灘河自東向西經姚壩匯入釡溪河,另有長灘河支流李白河,鎮域南部有釡溪河支流楊柳溪自東向西經大巖匯入釡溪河。三條支流經仙市鎮域總長約25公里。是仙市鎮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譽為古鹽道上明珠,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而聞名,四川自貢仙市鎮


鎮域內小型水庫三座,總庫容量45.5萬方,灌溉面積1170畝。其中,馬丘水庫庫容20萬方灌溉面積370畝;上水水庫庫容11.4萬方,灌溉面積140畝;黃桷水庫庫容14.1萬方,灌溉面積660畝。仙市鎮域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溼潤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達354天,年降雨1261.2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平均風速1.8米/秒。

譽為古鹽道上明珠,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而聞名,四川自貢仙市鎮


自古有"仙女下凡臥河邊,金銀首飾撒滿灘;玉帶長河千帆掠,玉樹翠竹舞翩躚。虎牽象鼻鸚鵡歡,獅子回頭望牡丹;天潭河內朝鼓響,橋墩壩上會神仙"的民謠,形象的概括了仙市古鎮美麗的傳說和優美的環境。

譽為古鹽道上明珠,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而聞名,四川自貢仙市鎮


自貢仙市古鎮"因鹽設鎮",具有14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鎮,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俗有"中國鹽運第一鎮"之稱。昔日,自貢井鹽經此入沱江、進長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進川東、出三峽,古鎮成為井鹽出川的第一個重要驛站和水碼頭;如今,鎮區內打鐵、彈棉花、紡線、捕魚等各類傳統精湛手工技藝和傳統的節日龍燈、花轎迎親、鍾馗廟會、街頭茶館、川劇玩友、長竿旱菸等民俗民風傳承完整,別具風情。古鎮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歷史文化遺存讓人流連忘返。

注;仙市原名仙灘,因釜溪河上的灘口而名。傳說是仙女的雙腳放在此處而成灘。沿灘口而上直通自貢沙灣,自下經沿灘入沱江最終匯入長江。千百年來,自貢的井鹽輾轉於此東出夔門。因此處灘險,致使運鹽和船隻上下頗費時力,然而卻繁榮了古鎮的經濟。下船放灘,坎上縴夫拉繩,腳後著地,仰面朝天,舵手小心掌握航向,讓船隻緩緩而下。船隻上灘更加困難,要多一倍的縴夫拉繩,腳尖點地躬背爬行,由於仙女雙腳置放於此,上灘時的縴夫們必須叫醒仙女,船隻才容易上灘,所以船一到灘口,縴夫們便會不約而同地自編自吼起來,伴隨著鹽河兩岸優美動聽的船工號子,仙女定會及時醒來,略施小計,便讓船隻過灘。久之,這仙女腳下一險灘便濃縮成一個美麗的名字--仙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