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美阁烹香茗,龙湖享悠闲。悬壶觅商机,发展路径宽。相视两不厌,唯有茶溪川。"6月14日,前来参加第二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创新峰会启动仪式暨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峰会的一位企业家,在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金龙湖原茶小镇品茶时面对记者出口成诗。茶溪川现已成为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热土,老百姓打工创收的宝地,莒南县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

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位于莒南县城南5公里,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5平方公里,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0亿元,建设以"茶、溪"两大元素为主题的科教文化创业创新园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整山治水的沂蒙好例、茶乡水韵的莒南实践。

政府引导 引领动能转换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管、群众参与,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按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花园式智慧创新城区"三区同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对自然、田园、村落三大空间的生产修复、产业提升、景观再造,探索新常态下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乡村新模式。该综合体利用茶园、板栗园、黑松园、竹园等自然资源,新华书店旧址等红色资源,当地民俗等文化资源,探索多产业、多核心、多业态、多组团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48岁的刘朝莲是洙边镇环河崖村人,从小就在一片片茶园中长大。

"早先,基本家家都种茶,炒好了卖给茶商,能挣不少钱。后来,采茶、炒茶的利润越来越小,劳力都出去打工,有的茶园都荒了。"刘朝莲说。

就在前两年,这位天天围着家庭转的大姐,现在成了正山堂茶园一名"挣工资"的员工。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中午回家做饭、看孩子,一天上够8个小时,平时拔草、锄地,采茶季还可以采茶。

和她一样在这个茶园"上班"的人,多时七八十人,少时一二十人。"一个月挣3000多元。十天一结算,随时来干活,随时能拿着钱。"刘朝莲说。

从每天上班的茶园远眺,刘朝莲可以看到洙溪河畔的亲水平台正一点点成型,随着茶园蜿蜒的道路,这里有能喝茶、品茶、体验炒茶的茶文化展厅,那里有矗立着大型茶壶景观的茶文化广场,远处还有等待建设的茶博园、少年拓展中心、书茶小驻等。未来的美好愿景仿佛就在眼前。

"种茶、炒茶、卖茶和旅游一结合,挣的就不仅仅是茶叶钱,还有餐饮、农家乐、采摘,样样都比之前挣得多,而且轻松。"刘朝莲品出了其中的"门道"。

这一切,都归功于县委县政府致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谋划的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建设。

"店小二"作风 提速动能转换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从去年9月起,一支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洙边镇。他们通过到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发现,这个有着60年种茶历史的小镇,虽区位条件优越、茶叶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却也有"成长的烦恼":土地细碎、产销脱节、业居分离、资金闲散、人才流失。

如何破解茶产业小散乱、茶农增收乏力的困境?"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撬动乡村自我造血。"服务队队长秦维强如是说。

这个"突破口",就是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目前,该综合体已启动万亩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茶园2500亩,总面积达8000亩。在此基础上,开工建设2万平方米的世界茶树博览园、农业科技孵化器、北方茶科学研究所等项目。

政企农共赢 支撑动能转换

莒南县茶溪川:莒南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抓项目,更要抓保障,可谓"功夫在诗外"。政企农各方利益能否持续得到保障,决定了项目是否眼前有活力,长远有持久力。

通过党建统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达成"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谋求市场、企业、农民的多方共赢,是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该综合体成立联合党委和工作推进小组,整合省派莒南县乡村振兴服务队、洙边镇党委政府、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优势力量,统筹推进综合体建设。

该综合体以县属国有企业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阳光华沃集团,注资3亿元成立公司,负责综合体开发和运营,实现人、地、钱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附近15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加入进来,负责综合体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管理。

村集体协助联合社组织规模化生产获得组织费,通过产业扶持资金或集体建设用地等要素入企业取得保底收益。农户作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员享受分红,可获得土地流转费,可自营家庭农场或打工收益。

搭起戏台好唱戏。这出新旧动能转换"大戏"已渐入佳境:知名茶企纷纷上门投资,山东正山堂茶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公司在综合体内已发展茶园500亩、育苗基地1处、生产基地1处。总经理陈翠霞说:"我们出技术,他们出基地,大家共同打造品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可观的收益。"(作者:陈鸣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