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說(三):紙

往期文章

文房四說(三):紙

李可染先生嚐遍求一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李可染先生因為沒有好的宣紙作畫而苦惱,甚至“跪求”紙廠恢復傳統手工紙生產。傳統宣紙工藝配方也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被無知國人洩露給了日本人,而國內則“技術革新”,廢棄古法,用化學漂白法制造機制宣紙,弄得畫家們鬧紙荒。其時湖北大書家黃亮先生正在改造中,忽一日有華僑歸國省親,慕名前來以美金500元求一“虎”字,並送上珍藏的宣紙。黃亮先生立功心切,大筆一揮,末筆用力過度,竟然將宣紙拉破了。於是趕緊補書,孰料好宣紙實在難求,遍訪親朋好友,終於輾轉以數十元巨資(那個年代數十元抵得普通人一月的工資)購得私藏的宣紙一張,補上了這個“虎”字。500美金潤筆自然歸公家所有,而黃亮先生反倒貼一張宣紙,一哂。

文房四說(三):紙

黃亮先生作品

人類歷史上,除了中國的紙,還有兩種有名的“紙”:古埃及的莎草紙和古希臘帕加馬的羊皮紙,均年代久遠,遠超東漢,近來竟頗有欲擠奪四大發明的席位之勢。但前者是用莎草莖編排壓制而成,與如今的紙大相徑庭,更近乎一種紡織品。而後者則是用羊皮削割砑光而成,與外套皮鞋同宗同源。這兩種“紙”現在幾乎絕跡,偶爾會為重現歷史現場而鄭重其事地做上幾張(今天所謂的羊皮包裝紙、封面紙是一種仿羊皮質地的紙,不屬於羊的任何部位)。

文房四說(三):紙

左為莎草紙,右邊羊皮紙

1957年出土的西漢灞橋紙,現在還有人認為不是紙,理由是這種紙是大麻的麻絮構成,而非打漿製成。這種說法源於當代工業對紙張的界定:“非編織植物纖維”、“打漿”這兩項缺一不可。莎草紙和羊皮紙之所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也因為不具備上述屬性。看來,現代對紙的定義已經與書寫沒太大關係。這對於數千年來孜孜不倦努力改進書寫材料的中國人來說不免是種尷尬。畢竟蔡公公當年改良製紙工藝時,目的很單純:更便利地書寫,而不是考慮如何包裝麵包、替代塑料袋或確定一項產品屬性。蔡公公造紙大幅拉低了書寫、書藉的成本,使得文化知識能大範圍惠及普遍民眾,對於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實功不可沒。

文房四說(三):紙

蔡倫像,以古禮來看,這個坐姿很有些逾矩

從岩石、甲骨、木櫝竹簡、絹帛直到紙張,中國人書寫與閱讀越來越便利。正因為這些書寫載體的存在,中國字亦從象形文字、大篆、小篆、隸書、章草,直到今天的楷書行草、簡體字,有跡可循且脈絡清晰地延續發展開來。中國連續數千年的歷史記錄,除了《史記》最初記載於竹簡,後面的二十三史,全部是由紙張承託的。書畫裝裱中將畫芯背後的那層紙,叫做命紙,是延長畫芯壽命的保障。從大的方面來看,這片薄薄的植物纖維又何嘗不是中國文化的命紙?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現代研究也揭示:蠶絲這類動物蛋白較之紙張的植物纖維,在同等環境下更易受到細菌侵蝕。儘管源自宮廷的絹帛書畫(或稱織物書畫),因其耐撕扯、姿態高貴而並未完全退出書畫舞臺,但紙張卻毫無懸念地佔據了書畫材料的主席。當然,紙張也有其弱勢:史載金兵攻入東京後,發現皇宮裡收藏的經過裝裱的絹帛畫倒是非常適合於補帳篷;至於紙張,連馬都不吃……

文房四說(三):紙

宋版書

紙張的材料、工藝一點不比織物簡單,要做出一張好紙,費時、耗力、難度不小。傳統宣紙製作,從準備材料到包裝出貨,要兩三年時間。僅以漂白工序而言,不使用任何現代的化學制劑,稻草在自然環境下完成白化,就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天地不仁,大自然是不管效率和效益的。宋版書現在依然可以翻頁翻得沙沙響,而百把年前的化工紙卻脆到一碰就掉渣。又是天地不仁啊!

文房四說(三):紙

普通民國舊書紙張工藝不過關,已經脆得掉渣

中國既是紙張的發源地,也是紙品生產高度發達的國家,歷史上出現過許多不同用途的紙品。宣紙只是中國紙張的一種,此外,按原料劃分,還有麻紙、皮紙、竹紙、繭紙等。我們現在所稱宣紙,一般專指生宣,一種吸水洇墨的原料紙。這裡講的宣紙是紙張的品種類,而非產地,這也是當下宣紙的身份尷尬:紙以最初發明地命名,但並不代表品質。這種紙在歷史上還需要根據用途進一步加工。比如填粉砑實製成寫小楷的玉版紙,用膠礬水刷製成畫工筆畫的熟宣紙。

文房四說(三):紙

不太洇墨的熟宣紙

“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這是對生宣紙優點的總結。這種原料紙的直接使用,是明清文人寫意畫追求筆墨偶然性趣味的結果,也是墨法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墨在熟紙上是死的,因此強調筆的作用,靠筆去驅使它;而在生宣紙上,墨變得有了生命,可以自由擴散;這種脫離了毛筆束縛的自然張力,既對用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會淡化用筆的作用,使傳統的“骨法用筆”和“點畫精神”變得模糊不清。筆、墨、紙的這種交互,使中國書畫有了靈性,對鑑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房四說(三):紙

生宣紙洇墨的效果

宣紙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中國筆墨的大環境,鵝毛筆、鋼筆、圓珠筆當道的時空裡產生不出宣紙。筆、墨、紙是同一種文化下不同的物質呈現,相依相存,一變俱變。

滄海尋珠的歷史小挖客,和你一起探究歷史背後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