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毒”?

為什麼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毒”?

“驚聞……說道……就不得不提……令人想起……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電影西遊記即將正式開機,我繼續扮演美猴王孫悟空,我會用美猴王藝術形象,努力創造一個正能量的新的熒幕形象,文體兩開花,弘揚中華文化,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這是六小齡童被戲稱為“靈堂賣片”的原話,但隨著傳播,這段話被精簡成了“文體兩開花”,到如今就只剩下了“兩開花”三個字。別問,問就是兩開花,任何兩兩結合的事情,一句“兩開花”就能心領神會。

與“兩開花”類似的,還有emoji版本的“笑你呢”和“真的”,這兩句“抽象話”在一次次的複製中優化自己,將粗口和髒字都迭代和進化,最終變為簡短而又直擊人心、老少咸宜的普世口頭禪。至於原本的句式?早被忘了。

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我們每扮演一次復讀機,就完成了一次梗的傳播,為這個有“毒”的魔性世界添磚加瓦。

至於為啥大家在傳播的過程中越來越精煉、頂格化,其實就是模因(meme):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單位,跟基因有些類似,都是通過模仿複製來傳遞自己。只是基因是通過生物複製自己,模因則是通過人類的口口相傳。

為了更利於傳播,梗甚至會像壁虎斷尾一樣自發精簡、迭代,不斷優化自己,從而達到最優傳播的目的。

模因理論的體現無處不在,網絡段子、電子包漿了的表情包、大街小巷的洗腦神曲、鬼畜視頻以及商業化了的魔性廣告。

為什麼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毒?

因為有毒的內容才有頑強的生命力,它進化成了最適合傳播的形態。

為什麼有毒才有效?

人腦處理不了過多的信息,為了保證正常的注意力,它會自動過濾掉無效的干擾,你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容易注意不到周遭的情況。

比如為了搶奪用戶的注意力,許多商鋪會用大喇叭播放洗腦神曲來吸引路人的注意,進而獲取店鋪流量。

傳遍大街小巷的洗腦神曲有一個打造公式:獨特的節奏、簡單的歌詞+重複音高、重複節奏、重複歌詞,MV再加入誇張、反差、簡單的肢體語言+不斷地重複。這裡面的關鍵詞就是:重複。

2013年9月,一首火遍全球的神曲《狐狸叫》在YouTube上線。而這首洗腦神曲最大的特點,除了獨特的節奏以外,就是簡單到弱智的歌詞不斷地重複:狗汪汪、貓喵喵;鳥啾啾,鼠吱吱; 牛哞哞、蛙呱呱…… 狐狸怎麼叫:叮叮叮叮叮個叮個叮!

魔性的歌詞,再加上MV裡誇張、反差、簡單的肢體語言不斷地重複,不到3天,這首歌的點擊量就達到了410萬,32天后,訪問量突破1億,打破了另一支神曲《江南style》52天破億的記錄。無獨有偶,《江南style》也是簡單的歌詞不斷重複,一模一樣的邏輯。

簡單的旋律,明快的節奏,簡短直白的歌詞,誇張的肢體動作,加上不斷重複,這些遵循模因理論的細節都是為了達到最優傳播而設計的。

這樣的成功例子還有賈斯汀比伯的《baby》、筷子兄弟的《小蘋果》、 PICO太郎的《PPAP》等等數不勝數。

我們再來看看廣告。傳統的廣告的價值越來越低,不是因為它拍得不好、畫面不美、鮮肉不帥,這些都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前提,之所以沒有價值,是因為對用戶來說,這種形式已經淪為無效的干擾,是寧願花錢都要跳過的存在。

為了爭奪大家的注意力,廣告的形式一直在變,才有了跨界聯名、冠名綜藝、找網紅種草。這些行為都是在和其他信息比拼優先級,你獲取了用戶有限的注意力,意味著別人就被擠進了早就粉塵化了的信息世界裡去。

廣告界優先級的霸主就是電梯裡分眾的魔性洗腦廣告,這些循環論證、咒語化、重複性的廣告與洗腦神曲的打造邏輯如出一撤,以至於你躺在床上,腦海裡還在唱著“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想著易車的刷屏廣告裡穿著戲服抱著元寶的沈騰那張臉,嘴裡重複念著“價格全知道,買車不吃虧”。

為什麼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毒”?

這些魔性電梯廣告不容你反抗,在密閉的空間內滲透進必經的生活空間,實現強制化到達,而一旦注意力被這些魔性廣告攻佔並形成記憶後,用戶一旦處於具體的購買場景就更容易想起腦海裡那揮之不去的品牌。

在“有毒”的道路上,《江南style》被《狐狸叫》取代,《狐狸叫》又被《PPAP》取代;伯爵旅拍被新氧醫美取代了,新氧醫美又被易車的一天包屏的暴力刷屏取代…… 這裡面,變的只有歌名和品牌名,而內容的魔性從未被捨棄,反而越來越強,因為它是真的有效。

還記得380萬假粉的張雨晗嗎,推廣內容拍得很精緻,最終獲得了352萬的閱讀,但付了數萬定金的店鋪最終實際的轉化卻是0流量、0成交。

作為一個用戶我反感魔性的洗腦廣告,但如果我是甲方,看過那飆升的曲線我只會心動。不管是做品牌傳達還是買量,做投放的最終目的都很淳樸,就是要有效,我要對真金白銀換來的數據負責。

“有效”聽起來很簡單,但在互聯網上做投放是一個深坑,需要有極高的買量經驗,才能躲過一把把鐮刀。

而如今最能保證有效的,往往並不是那些精緻的內容,而是魔性、有毒:因為它符合人的動物性,它就是為傳播而生。

網絡段子、表情包、洗腦神曲、鬼畜視頻、魔性廣告,這個世界越來越“有毒”,信息的混雜就像在養盅,常規的、粉塵化的信息早就已經掀不起波瀾,用戶的記憶處於速朽的狀態,新的形式在飛速的迭代以刺激人們的神經……這裡會有終點嗎?

答案無從可知,我們正在這條路上飛奔而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