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白起是秦國曆史上的一位軍事天才,統率秦軍征戰長達34年,他對秦國完成統一立下了不世之功,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俘獲敵軍百萬,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滅敵之多,無人能及,幾乎只要是他經手指揮的每一場戰役,都是以勝利為結局。正如秦始皇時期的張唐所說:“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如此強悍的一員統帥,被後人譽為“戰神”一點也不為過。可是他卻落得一個被賜死的下場,實在有一點可悲。而至於為何白起會被秦昭襄王賜死,主要就是因為長平之戰後,白起與秦昭襄王在是否繼續攻打趙國的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分歧。秦昭王認為此時應該趁勢長驅直入摧毀趙國,而白起卻認為長平之戰雖然秦國獲勝,但是秦軍損傷過半,國力消耗巨大,不宜再對趙國用兵。但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秦王根本不聽白起的建議,而且還認為白起是找藉口,於是多次下令白起統帥秦軍去打趙國。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而白起對於整個形勢洞若觀火,他從大局著想,便不答應秦王的要求,還裝起病來了。這讓秦昭王很生氣,自己身為國君居然指揮不動臣子。後來戰局果然如白起預期的一樣,秦軍接連挫敗,而範睢卻趁機進讒言,說白起幸災樂禍。秦昭王勃然大怒,決定下令賜死白起。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白起的死讓很多秦國的百姓為之感到遺憾,很多地方都紛紛祭祀他。而對於東方六國來說卻是一大幸事,聞白起之死,都紛紛舉杯慶賀。若是白起沒有被秦昭王賜死,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能否提前呢?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歷來很多專家和學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數人認為白起必死無疑,他不可能活下去。為什麼這麼說呢?白起打仗的能力自然是沒說的,在當時絕對是首屈一指,無人能敵。但是白起不懂政治,在自己無法說服秦昭王的時候,選擇直截了當的違抗君名,甚至還裝起病來。這對於秦昭王來說,是一種赤裸裸的對抗,挑戰著自己至高無上的君權。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站在秦昭王的角度來看,他不僅僅是需要能征善戰的將領為自己效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需要聽他指揮的人。若是此人能力很強,但是卻處處違抗自己的意願,不聽指揮,那麼他的能力越大,則對自己的威脅越大。秦昭王就是看到了白起這一點,他是決不允許有大臣如此明目張膽的對抗自己,否則如此慣下去,今後還有哪個臣子會聽從自己呢?別說秦昭王殘忍,就算換作你或者任何人恐怕也會這樣做的。

白起戰無不勝,秦昭襄王為何非要賜死他?史學家:他罪有應得

而對於白起之死,歷來都各有說辭,有人感到惋惜,也有人覺得理所應當。東漢史學家的王符曾就譴責到:“白起、蒙恬秦以為功,天以為賊。” 北宋的李薦則也曾多次猛烈抨擊秦國和白起的殘暴,認為白起的死滅和秦朝的滅亡都是罪有應得。

因此說,白起的死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他的性格導致了必死的結局,這不能全怪秦昭王的不念舊情,而要怪他自己的殘暴以及缺少政治上的智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