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迷戀收藏45年投入2400多萬,如今藏品過億,卻要借錢生活


收藏是一種對於物品的蒐集、儲存、分類與維護的愛好。陝西榆林,年過六旬的劉福學是陝西收藏界的傳奇人物,可以說是民間收藏大佬,他從1973年開始收藏,經過45年的積累,他家的藏品數量近4000件,陶器有2000多件,瓷器有1000多件,為收藏先後投入了2400餘萬元,20多年前,老婆不堪清貧生活離他而去,如今藏品價值市場價值超過億元,但他卻窮得靠借錢生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收藏大佬的傳奇故事。

收藏分為國家收藏和民間收藏,國家的收藏品保存在博物館中。劉福學1994年就想辦一個博物館,當時資金不足和其他條件受限制,一直推到2004年才建成,當時在陝北是第一個民間博物館,他的榆陽千五氏博物館,免費向廣大市民及學者開放,自己既當館長又當解說。但是由於博物館很簡陋,多次被盜。劉福學老人說:“我收藏的東西就是一部完整的陝北歷史文化書。”一定要好好保存。

劉福學是一個幹什麼都非常執著的人,以至於他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被稱之為怪人,他對收藏古董的執著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45年前,劉福學開始迷上了收藏各種各樣的古董,他收藏的古董主要為瓷器、陶器等物件,字畫和其他的物件也收藏一些。


劉福學手上拿的人面玉璧是他的鎮館之寶,這件寶貝的原主人家住神木石峁遺址,是在1943年在石峁遺址修羊圈時挖到這件寶貝,劉福學1994年當時花了8800元買下收藏。據說已經有400多年曆史了,曾經有人出價2000多萬元,但劉福學舍不得賣,他說這些古董的歷史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人面玉璧直徑18,厚度0.8釐米,上面的圖案像個外星人,劉福學自己認為這是女媧。

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人們對收藏還沒有基本的概念,由於缺少對古董的認識和了解,不少重要的古董和文物被隨意破壞和丟棄。劉福學當時喜歡研讀一些文物收藏的雜誌和書籍,喜歡研究一些古玩器物。於是在幾個喜歡古玩朋友的帶動下,他開始收藏起各種各樣的古玩器物。

劉福學剛開始接觸收藏,也沒有那麼多錢收藏古玩。他只能靠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工資購買喜歡的古玩,文玩界大多都是靠文玩養文玩,而他卻不同,每次都是等發了工資時才去古玩市場逛,遇到喜歡的就會盡自己的力量買下。而買下以後卻捨不得出手,也正是因為如此,家裡的生活時常過得捉襟見肘。圖為:清代大清康熙年青花留白瑞獸紋折沿盤。


劉福學的老婆當時實在理解不了,他傾全家的生活費買一些看似沒用的罈罈罐罐,還將這些在家裡堆得到處都是的東西當成寶貝,生活的拮据和對收藏的不理解,讓她離開了劉福學。妻子離開以後,劉福學雖然也覺得很難過,但是絲毫沒有改變他收藏的愛好,他還對朋友說,妻子看不到他收藏得這些東西的價值,這些東西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圖為:清代大清康熙年紅細獅紋碗。

2018年春節前,劉福學老人帶著價值過億的收藏珍品來到西安,準備春節在西安展出他的寶貝,展出後,劉福學希望把這些寶貝留在西安,搞一個博物館永久展出。圖為:宋代湖田窯水注。

“迷上了收藏,註定你一輩子都得過窮日子,有時候甚至窮的連飯都吃不上。”20年前老婆受夠了這種窮日子,離開這個家財萬貫的家,但劉福學卻覺得無所謂,苦點不怕,只要天天和自己的古董在一起,這日子就是開心的,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圖為元代鈞窯帶紅雞心罐。劉福學說帶紅斑的是最珍貴的。


“榆林簡陋的私人博物館由於缺乏必要的防盜措施,曾被盜過好幾次,2004年一念間,我的東西就被盜過11次,保守估計損失至少有200多萬元,如今為了安全起見,我只能把一部分寶貝分散保存。”現在有些重要東西都放在銀行讓其保管,還有一部分轉移到了西安保存。圖為:遼代的石榴樽,上面鴛鴦特別漂亮。

40多年來,劉福學老人為收藏先後花掉了2400餘萬元。雖然如今自己的藏品價值已經超過了一億元,但他卻窮得要靠借錢生活吃飯,但他捨不得賣這些寶貝,他的私人博物館需要錢維持,他不得不給女兒和親戚借債維持。劉福學說,自己成了最窮的有錢人,但這些古玩都是寶貝是他一輩子的心血,自己又不忍心賣掉。“今年就向早已出嫁的女兒借了5萬元,要不就真的吃不上飯了”。

如今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劉福學老人越來越感到靠自己一個人很難保護那麼多藏品,很多事情都是力不從心,但這些古玩都是寶貝,他一輩子的心血他實在不忍心賣掉。他希望有人或者政府接手他的藏品,開一家條件好一點的博物館,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些藏品研究和了解陝北5000多年來的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