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科技助力內涵發展

創新引領時代作為!

2018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啦

溪溪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10月24日下午3時,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貴陽隆重舉行。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向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我校馬克儉院士頒獎。校長宋寶安院士、副校長李軍旗教授、材料與冶金學院陳肖虎教授等作為獲獎代表參加大會並接受表彰。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10月21日,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出爐,我校共獲獎項32項,獲獎數量和質量實現歷史性雙提升。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馬克儉教授獲“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校長宋寶安院士領銜的“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制劑的研製及應用”項目,副校長李軍旗教授領銜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錳系正極材料製備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同時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陳肖虎教授領銜的“複雜難處理碘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成果獲“貴州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除以上獎項外,以貴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和成果共獲得科技獎19項,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以貴州大學作為非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和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獎9項。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點擊圖片觀看獲獎項目宣傳視頻

中國鋼結構領軍人物、著名空間結構工程研究與設計專家馬克儉院士研發的“大跨度預應力曲面網殼結構”、“新型鋼筋混凝土空間網格結構”、“新型鋼空間網格結構”、“大跨度預應力空間管桁架結構”等多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空腹結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不但解決了貴州省內大跨度建築的結構問題,還逐步成為國內空間結構的研究和實踐領域的主流,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等10餘個省(區、市)的實際建築工程運用新型空間結構體系達200多萬平方米。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0項、實用新型專利65項,出版專著4部,主編參編新型結構體系技術規程4本,發表論文100餘篇。

宋寶安院士領銜的“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制劑的研製及應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歷經14年,深入開展了新型農藥創制理論與技術研究,取得授權發明專利96件,研製出新型藥劑產品8項,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5項,發表論文77篇。3年來,生產企業銷售收入9.7億元,農業新增純收入17.2億元,為我國植保科技進步、農藥行業發展及農產品安全戰略做出了貢獻。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點擊圖片觀看獲獎項目宣傳視頻

李軍旗教授領銜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錳系正極材料製備新技術產業化”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集成創新了錳系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及裝備,解決了產業化過程中關鍵技術難題。目前項目公司貴州大龍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電池用硫酸錳,在國際、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6%和60%,已成為全球電池用硫酸錳的第一大供應商,被國內知名專家評價為:“技術原始、創新突出,是一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的創新工藝”。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陳肖虎教授領銜的“複雜難處理碘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項目從含碘量極低、成分複雜的磷礦和醫藥廢水中回收碘,形成成套的碘回收工藝和裝備,實現產業化,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1.5億元,形成從磷礦中回收碘、生產高附加值醫藥碘製品、碘資源再生循環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產值超千億,為我國每年節省碘採購費20億元。


喜報!貴州大學榮獲32項貴州省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獲獎的專家教授們是貴大“初心故事”的主人翁,是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好榜樣!他們的累累碩果為我校不斷提升科技水平和激發創新活力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優異答卷。這不止是一次榮譽,更是一股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為我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跨越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