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朋友們,你釣到過的野生小魚有哪些?用方言怎麼稱呼?

藍步鄧


羅非=非州鯽

白條=走水乸

中國鬥魚=菩薩魚

草魚=鯇魚

扁魚=白鰱

大頭魚=大頭雄

鯽魚=土魚

七星魚=花星魚

黑魚=斑魚

螃蟹=辦強

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來了


釣魚者老牛哥


在野釣的時候,真的太多小魚鬧窩了,那我們釣起來的小魚有哪些呢?還有釣起來的小魚你拍照了嗎?其實每個區域都是差不多的,不過有些魚確實有些地方沒有,有些地方有,其實大多數都是有的,就是叫法不一樣而已,那我說說我本人野釣幾年釣到的小魚為例吧~

第一:學名白條,我們英德叫藍刀,我們本地話也叫連刀皮,白條也分兩種,第一種本地藍刀,特徵:身體短短的,胖胖的,它們生活農村小溪裡,小時候在小溪裡只能釣到這種本地藍刀,第二種就是江河藍刀了,特徵:長長的,瘦瘦的,就是現在我們經常釣到的這種,這兩種藍刀很好區分的,一種短短的,胖胖的,一種是長長的,瘦瘦的,這樣一說大家應該就明白了。

第二:學名鰟鮍魚,我們本地叫火鯿,它們身體五顏六色,確實很好看,用來養是很不錯的,它們原來也生活在小溪裡,很多很多,現在已經很少了,可能環境汙染導致的吧。

第三:鯪魚的一種,具體學名我不大懂,我們本地叫它石鯪,它特徵:像鯽魚又像鯪魚,一開始我以為它們是鯽魚和鯪魚雜交的產品,它們生活在江河裡面,每年四月份到六月份經常可以釣到它們。






清遠英德飛飛


野生小雜魚最多的就是麥穗(老家方言叫麻咕楞)和鰟鮍(方言叫石岸片)了,白天釣魚遇到小魚鬧窩的話差不多就是他們了,但是如果專釣他們的話,你會發現也是一種享受,畢竟它們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雖然處理起來麻煩了點,但魚香味只有吃過的人才懂。




煋裡衹哊妳


釣魚人垂釣時最頭疼的就是小雜魚鬧窩,特別是春、夏、秋季,小雜魚是無休止的鬧窩,大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垂釣鯽魚、鯉魚等對象魚,為了應對小雜魚鬧窩,釣魚人可以說是神通各顯,但是效果甚微,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夜釣來防止雜魚鬧窩。

西安最常見的野生小雜魚有麥穗魚、鰟鮍魚、白條魚、馬口魚以及蝦虎魚。

★方言叫法:

麥穗魚:麻魚

鰟鮍魚:五彩

白條魚:白條

馬口魚:馬口

蝦虎魚:趴地虎

麥穗魚

麥穗魚好像全中國的任何水域都有其生存的影子,是最常見的小雜魚。麥穗魚如果被排名於小雜魚第二,那麼沒有任何小雜魚可以排名第一。麥穗魚是外來物種,雖然它是被引進消滅蚊子幼蟲的,但是它什麼都吃,包括魚卵。可以說麥穗魚是本地土種魚最大的天敵,因為麥穗魚瘋狂的吞噬任何魚的魚卵,特別是對本地土種魚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遏制麥穗魚在中國任何水域的肆虐。麥穗魚不但成了本地魚類的最大危害,而且也是釣魚人最為反感的小雜魚之首。

鰟鮍魚

鰟鮍魚也是釣魚人最反感的小雜魚之一。由於鰟鮍魚對於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並不像麥穗魚那樣存在於中國的任何水域。但是如果釣點中生存有鰟鮍魚,那麼它鬧窩的程度和麥穗魚一樣讓釣魚人頭疼不已。

白條魚和馬口魚

白條魚和馬口魚在西北的水域中並不是氾濫,是在特定的環境以及水域中才可生存。小白條魚和小馬口魚鬧窩確實讓釣魚人反感,但是大個體的白條魚和馬口魚還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為此有釣者專釣白條魚和馬口魚。

蝦虎魚

蝦虎魚是底棲魚類,釣魚人釣底是常常遇到蝦虎魚鬧鉤。蝦虎魚沒有什麼養殖和食用價值,因此也是釣魚人最為反感的小雜魚之一。

★總結

防止小雜魚鬧鉤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夜釣和冬釣。小雜魚由於習性的原因在夜晚蟄伏不動,因此夜釣是防止雜魚鬧窩的最有效的辦法;天寒地凍水溫較低時,所有的小雜魚都冬眠過冬,期間不覓食,所以在整個冬季以及早春時節,小雜魚是不覓食的。


野釣魚倌


釣魚人垂釣時最頭疼的就是小雜魚鬧窩,特別是春、夏、秋季,小雜魚是無休止的鬧窩,大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垂釣鯽魚、鯉魚等對象魚,為了應對小雜魚鬧窩,釣魚人可以說是神通各顯,但是效果甚微,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夜釣來防止雜魚鬧窩。

西安最常見的野生小雜魚有麥穗魚、鰟鮍魚、白條魚、馬口魚以及蝦虎魚。

★方言叫法:

麥穗魚:麻桿川

鰟鮍魚:瓦片魚。

白條魚:白河川

馬口魚:馬口

蝦虎魚:石斑虎

麥穗魚

麥穗魚好像全中國的任何水域都有其生存的影子,是最常見的小雜魚。麥穗魚如果被排名於小雜魚第二,那麼沒有任何小雜魚可以排名第一。麥穗魚是外來物種,雖然它是被引進消滅蚊子幼蟲的,但是它什麼都吃,包括魚卵。可以說麥穗魚是本地土種魚最大的天敵,因為麥穗魚瘋狂的吞噬任何魚的魚卵,特別是對本地土種魚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遏制麥穗魚在中國任何水域的肆虐。麥穗魚不但成了本地魚類的最大危害,而且也是釣魚人最為反感的小雜魚之首。

鰟鮍魚

鰟鮍魚也是釣魚人最反感的小雜魚之一。由於鰟鮍魚對於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並不像麥穗魚那樣存在於中國的任何水域。但是如果釣點中生存有鰟鮍魚,那麼它鬧窩的程度和麥穗魚一樣讓釣魚人頭疼不已。

白條魚和馬口魚

白條魚和馬口魚在西北的水域中並不是氾濫,是在特定的環境以及水域中才可生存。小白條魚和小馬口魚鬧窩確實讓釣魚人反感,但是大個體的白條魚和馬口魚還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為此有釣者專釣白條魚和馬口魚。

蝦虎魚

蝦虎魚是底棲魚類,釣魚人釣底是常常遇到蝦虎魚鬧鉤。蝦虎魚沒有什麼養殖和食用價值,因此也是釣魚人最為反感的小雜魚之一。

★總結

防止小雜魚鬧鉤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夜釣和冬釣。小雜魚由於習性的原因在夜晚蟄伏不動,因此夜釣是防止雜魚鬧窩的最有效的辦法;天寒地凍水溫較低時,所有的小雜魚都冬眠過冬,期間不覓食,所以在整個冬季以及早







林漁你同行


釣友們都知道,在野外水域會存在物種的多樣性,各種生物競自由,所以小魚是肯定存在的,而且數量繁多,品種齊全。這也是我們釣魚人的一大心頭之患,下面就盤點一下我在野釣中遇到的一些小魚吧。

(1),白條

白條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見的魚種,有時候釣不到鯽魚的時候就拿白條來出氣,大白條其實拉著也還行,但是如果個體過小就比較煩人了。一些掠食性魚類數量的減少導致了小白條比較氾濫,而且白條性情急躁,捕食兇猛,如果白條鬧鉤,會加快我們的上餌速度。我這邊白條就叫白條,或者叫餐八條。



(2),麥穗

麥穗也比較貪吃,屬於底棲魚類,由於它的嘴非常小,一般情況下我們比較難釣獲,與其說釣上來,不如說是車禍錨上來的。但是它吃鉤比較猛,經常性地拖著鉤跑,而且一來就一大群,鉤餌根本到不了底。



(3),鰟鮍

我這叫時光皮,或者叫使崗皮,有的身上帶顏色,有的不帶顏色,但是體積大點。鰟鮍跟其它小魚比起來其實力道是最大的,有時候會誤以為釣到大鯽魚了。它的嘴也很小,生活在底層,而且膽子特別大,不怕大魚,所以鬧起鉤來比較執著,要不然把餌料吃完,要不然就把它釣上來。



(4),趴地虎

我這叫馬個樓子,貼著地面生活的,嘴很大,只要能吃下去就直接吞了,而且膽子很大。吃食兇猛,所以我們在做釣時如果碰到它絕對能把它釣上來,有時候用蚯蚓釣,它直接咬住蚯蚓末端,不用鉤子都能釣上來,抖還抖不掉,非常煩人。



好了,以上就簡單介紹四種常見的小魚,小魚鬧窩都成群結隊,所以避小魚是野釣的首要任務。其實沒事的時候看看小魚也挺可愛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覺得小魚拍的不錯的可以關注一下!


大別山小農人


釣友們好,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為您解答!

釣魚人是越來越多了,魚卻越釣越小了,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在我們小的時候,河裡各種魚都有,好多都講不出名字,於是根據顏色和特點自己起名字,什麼南瓜魚、憨頭等等,現在很多魚類都已經銷聲匿跡了,這跟人類的過度捕撈了環境的破壞有一定關係,現在還存在比較常見的小魚也就那麼幾種。

麥穗魚—麻古愣子

小時候看到這種魚我們這稱為麻古愣子(ma gu leng zi),其實是作為個體小且長不大的魚的總稱,但多用於麥穗魚身上。在夏季水邊有很多蚌殼、瓦礫,麥穗魚喜歡靜靜的躲在裡面,手拿木棍悄悄靠近猛地一棒子下去,它就被震暈了過去,成為我們的囊中之物。再後來學釣魚時,用蚯蚓做釣,浮漂慢慢閃動,沒有明顯的吃口信號,就像是吃不進咽不下一樣,讓人看了非常著急,實在忍不住起竿發現上面居然掛著一條小麥穗魚,又好氣又好笑,實在避不開,只能收竿走人。

趴地虎—土憨巴

趴地虎是自然水域裡很常見的魚,它的生命力頑強,藏身於水中石塊、水草縫隙中,別看它小,它是典型的肉食類動物,以水中微生物、水深昆蟲、小魚小蝦為食,身體結構頭大嘴大,身體相對更小,其對危險的感知和反應都比較遲鈍,加上整體呈土黃色,因此被當地人稱為土憨巴。

鰟鮍魚

鰟鮍是江河湖裡面非常常見的小魚之一,也是屬於長不大的小個體魚,其繁殖能力強,個體數量龐大,前段時間還釣到過幾條,它的食性和鯽魚有些類似,偏重於腥味食物,吃餌兇猛,因為嘴小,魚鉤很難吞下,因此會出現浮漂急速下頓的情況。

結束語

野釣偶爾能碰到小魚,雖然煩不勝煩,想方設法避開,但是沒有很好的效果,這是不妨默默接受吧,如果按照魚類滅絕的速度,說不定哪天這些常見的小魚也會絕跡。每次釣到這些小魚我都會仔細欣賞一番,拍照然後放生。


工作之漁


我們這邊釣到小雜魚種類不多,像鰟鮍、虎頭鯊、參子、麥蕙魚。

1、鰟鮍顏色比較好看,聽說有人養鰟鮍作觀賞魚。如下圖:

2、大部分地方叫趴地虎,我們老家叫虎頭鯊,這個魚乾加到雞蛋羹裡很好吃,不過現在少了。如下圖:

3、這個大部分地區叫餐條,我們老家叫參子,這個油炸不錯了。如下圖:

4、這個叫麥蕙魚,外號“小惡魔”,因為喜歡吃魚卵,如下圖:

小雜魚共性都是長不大,也是大部分釣魚人在釣魚怕碰到。


漁與魚的那些事


感謝這位朋友提出的有趣問題,可以讓大江南北的釣魚愛好者們瞭解更多不同地域的魚類。

筆者河北人,老家不靠海,有時候興致來了去釣魚,去附近的河裡釣的,餌料用的是地裡挖上來的蚯蚓,挖不到蚯蚓的時候就用饅頭,弄一小塊,反覆在手裡揉搓,直至不再鬆散,變軟和黏,可以掛在魚鉤上;釣魚也從沒有打過窩。一開始用的裝備就是菜地架黃瓜呀豆角的竹竿,從紗窗上抽出一根線來當魚線,高粱或者玉米最上面的那節秸稈做漂,彎個縫衣針為鉤。釣具雖然簡單,然樂此不疲。後來買了套2.7米的手杆算是正式裝備了。

和大家一樣,釣上來的魚種類也不少,有鯽魚,白條黃骨魚,鯉魚,草魚,鯰魚,地虎,泥鰍鱔魚也上過。

鯽魚,我們這叫做澤片,是釣的最多的魚了,釣上來的最大的一條大概是半斤多,其餘都是小的了。最喜歡看漂往下一沉又頂上來了,那肯定是鯽魚沒錯了。

白條魚,我們都叫做竄條,釣魚最煩它鬧了,還沒沉下去鉤,就被拉跑了。這種魚嘴大,感覺像翹嘴。氣性也大,一會就死了,活不了。

黃骨魚,我們叫做蜇骨,咬了鉤就不鬆口,特別難摘鉤。

鯉魚,我們這也叫鯉魚,我釣最大的一條也是半斤多,慚愧呀😓😓

草魚,還是叫做草魚,釣的也不多。

鯰魚,泥鰍,鱔魚,叫法一樣,我估計是用的蚯蚓味道不同,有一種臭蚯蚓,就在河邊的挖的,用這種,我居然還釣上來了鱔魚和泥鰍,還以為是什麼東西,嚇個半死。😰

再說下地虎,我們這叫糊塗魚,感覺這魚也是比較虎呀,咬住也不松嘴。還得掰開嘴摘鉤。

有時還能釣上來河蝦,不知道怎麼上的鉤。

現在釣魚裝備是越來越好了,隔三差五就去河邊玩去了。為此沒少挨媳婦罵哈哈😂😂😂






土土土土他二大爺


黃顙魚(俗稱:黃辣丁)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角角魚。

淡水石斑魚為熱帶魚類,均在淡水中生長。蛇花魚。

俗稱 哈司、重口、馬嘴吻端尖的,嘴下位,下唇有大的達到嘴角的中央的葉。 最後單一的背鰭鰭條骨的而且鋸齒狀的在後。體呈流線形,尾柄細。頭大。

稍側扁。頭短,圓鈍。口較小,下位。下頜具角質邊緣。須2對,吻須1對細小,頜須1對較長。鱗中等大。側線完全,平直地伸入尾柄中央。尾柄較細。背鰭有帶鋸齒的硬刺。體銀白色,背部灰黑,尾鰭稍紅。俗稱 紅尾子

還有白條、青背條、沙溝、滾子、馬口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