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真正優秀的人,不會去參加同學聚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快步入老年了,也沒參加過同學聚會,當時是在鄉下讀書,沒幾個同學上大學進城工作當領導的,大部分都在務農或者經商,所以沒人在意這件事,只是平時有聯繫的,誰家辦紅白事了走動走動,並且個人覺得也沒啥意思。


自悟9968


我的高中同學優秀的人成大堆,人家照樣聚會。

有在國內大城市的、在國外的,有博士、博士後、教授的,讓你眼花潦亂。

我不夠優秀,我沒參加過任何聚會。

說參加過同學聚會的人不優秀,會被人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改變一切不容易


主要看參加同學會的目的,以前同學之間的感情基礎。多數同學會還是很好的。我每年固定有二次同學會,每次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同學參加,當局長、書記、老闆、副縣長的同學至少有十個左右。他們幾乎都參加,大家工作分佈在周邊各縣市。路遠也沒有阻擋大家開同學會的積極性。每次同學們都玩得很開心!


頂多二兩


同學聚會本意是聯絡久別思念的同學情,談談別後的牽掛,講講離校前的種種趣事,述述同窗的友情,這樣的聚會是很有吸引力的,它不論優秀與否,前來參加聚會,大家都會滿面春風,臉上掛滿企盼而來,離別時互道尊重,依依昔別而歸。可如今有些同學聚會,是有些變樣了,其它的我不講,只講講飯桌上喝酒那點事,本來聚會喝酒助興非常正常,可總有一些人,把自己能喝作為一種本事拿來顯擺,特別有女同學鼓動時,那付模樣,讓旁人看到真讓人感到…。聚會不是拼酒,更不是展示你酒力的地方,同學能喝多少應隨意,不要鼓動別人與你拼酒量,不與你拼酒時,各種難聽的話隨口而出,諷刺,挖苦,不尊重人格,讓對方十分難堪,這種尷尬的場面,常常讓聚會減色不少。聚會是相互尊重的場所,沒有相互尊重的聚會,什麼層面的人,都會覺得無聊致極,沒有一點意思。


梁有東460


現在的人可以說見多識廣,不參加同學聚會又怎麼了?

可以說參加同學聚會的人越來越少了,有可能第一次碰頭見面還有可能會去,因為這麼多年沒見面了,總有點思念之情,再後來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這都在情理之中,有什麼念念不捨,有什麼談不完的事嗎?我認為沒有什麼.....

現在的人很實際,只要你自己過得好才是真正的本事,客套形式的聚會,吃餐飯有什麼意思?

特別“混得”好的優秀的人,都不會來是有道理的。

因為聚會也看“質量”不是抓進籃子都是菜,不是每個人都合得來談的攏,我總感覺有什麼好談的.....

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他(她)們早有他們生活的圈子,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中的朋友......

說白了參加不參加同學榘會,實際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一切還是看你自己願意不願意!

個人的親身感受,還是單位裡的要好同事,相聚在一起特別的開心,喝喝茶,聊聊天,聚個餐感到很自在,談論的話題也很多很多....

不知道你有同感嗎?


老章129330722


現在沒有人家缺吃少喝!

同學聚會,聚得是久別的思念,為的是那一段天真無邪的美好時光;童年,少年,青蔥歲月結下的友誼。久別重逢,互相握下手,拍拍肩膀,相視一笑,都是一種幸福。分手多年,大家敘一敘生活的苦樂,經歷,互相安慰鼓勵,都那麼親切,感動……

不參加同學聚會大多數都是自私,自大,極不合群的人。


用戶6021917374894


正相反,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和、包容,善於協調、合作,富有團隊精神。而思維狹隘,患得患失,小肚雞腸,曲高和寡的人,有多少人會相信其優秀呢?

人其實有兩種屬性,自然屬性是吃喝拉撒睡;社會屬性是與各種人交流相處。人有獨立思想,之間又有差異。只要活著就不可能脫離社會、脫離集體,而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甚至是一門藝術。


冷霧20


我覺得沒關係,到是混得差的人不想參加,如果是在AA制,經濟不寬裕,也就不一定想去了,即使有同學買單,可能有的人會有種自卑感,不想去丟人現眼。還有優不優秀的評判標準誰能說得清,是以經濟基礎,還是看對社會作的貢獻定,比如科學家等等。能去參加的人一般都是對同學的感情深一點,有的混得好的也會有在同學群炫耀炫耀,這是人之常情,沒必要苛責,換作是你就肯定不會嗎


夢香草803


同學聚會本應聯絡友情,但現在的同學聚會性質變得相當差勁,但人身自由不受法律約束,誰也管不了,沒必要去更深地去討論。


143322311321313


不認同,這樣做就是走到另一個極端了,難倒你認為自己優秀就不該和普通的同學為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