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年

那時候的你幾歲了?

那一年的春天

肇慶發生了一件大事

徹底改變了肇慶市民的生活

你還記得嗎?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橋通車。何小瑜 攝 圖源肇慶市檔案館

▼▼▼

1987年4月1日

西江大橋公鐵兩用橋建成通車!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從此

肇慶正式開啟“一江兩岸”發展新篇章!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肇慶西江大橋。資料圖片

1

肇慶的驕傲

西江大橋公鐵兩用橋

被稱為“西江第一橋”

橫跨南北連接端州和高要,

是肇慶第一座橫跨西江兩岸的橋樑

至今仍是

廣東最長、規模最大的公鐵兩用特大橋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年西江大橋通車儀式 謝永強 攝

TA的建設得到了

國家、省、市等領導的高度重視

其因傑出的造橋工藝和技術水平

曾榮獲全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

——1987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是肇慶人民的驕傲!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年西江大橋通車剪彩儀式 謝永強 攝

肇慶西江大橋從1987年通車

距離今天已有32年了

TA承載了肇慶人太多的回憶!

2

那些輪渡過江的歲月

1982年,

肇慶人冼國輝進入肇慶渡口所工作,

成為了一名渡工。

西江大橋沒建之前,老百姓要過江只能靠渡船

冼國輝回憶,

最早期是漁船後來出現了機帆船。

數十艘漁船和機帆船

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是那時最常見的西江風景。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車輛如果要渡江,就要靠渡口的渡車船了。”與冼國輝同年進入肇慶渡口所工作的彭瑞雄,同樣是一名渡工。“過江車輛主要以貨車和客運班車為主。受客觀條件限制,擺渡車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彭瑞雄說,經常有運送禽畜的農運車需過江。

夏日高溫,渡工們幫車主不斷潑灑江水降溫,但依然有禽畜在等船過江時,被曬到發病致死。如果遇到了颱風,西江要封航一兩天,那渡江的人們就更是艱難。不僅是客運車過不了江,高要農民要將種的瓜菜和農副產品運到端州賣,也只能望著浩浩江面無可奈何。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威豪翻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到了1986年,渡江車輛達到了最高峰。“端州過南岸的車輛,從金鵬酒店對出的渡口碼頭,一直排到海關大樓,彎彎曲曲的車龍起碼有兩公里長。”冼國輝描述當時的情景,用了“渡之不盡”一詞來形容,“渡工們加班加點,工作像是沒有盡頭。”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威豪翻拍

沒過多久,隨著西江大橋的建成使用,

排長龍等船過岸的境況很快就消失了,

“寒風撐夜渡”從此成為了歷史。

而冼國輝等一眾渡工,

也結束了風裡來雨裡去的渡船生涯,

迎來了職業崗位上的轉變。

3

歷盡艱辛的建橋歷史

1978年,國家投入1億元,

決定在西江興建一座公鐵兩用雙層大橋

——西江大橋。

這橋北起端州梅庵崗,南至高要清灣崗,

於同年10月奠基興建。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老照片|建設中的西江大橋

由於那時市場經濟仍在起步階段,水泥和鋼筋等建材難以保障供應,修橋的機械化程度也較低,大橋修了9年,期間甚至一度有人懷疑大橋能否修建成功。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歷時九載

工程費用近1億元

直到1987年4月1日

大橋(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才建成

結束了肇慶西江兩岸完全依靠航渡的歷史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大橋全長1631.49米,其中的公路橋設站收費還貸。西江大橋成為連接端州與高要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國道324線與三茂鐵路的主幹交通樞紐,結束了以往廣州至粵西地區沒有鐵路通行的歷史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年西江大橋通車儀式 謝永強 攝

就在同一年

肇慶渡口所更名為肇慶西江大橋管理所

▼▼

冼國輝、彭瑞雄等人也從渡工成為了大橋收費員,工作地點從江邊轉移到了大橋收費站內。“工作不用再日曬雨淋,工作風險也減少了。”在冼國輝他們看來,可以看到兩岸群眾從此不用再渡船過江,城市發展進入 新階段,這更讓人開心、自豪。

4

釋放兩岸經濟活力

隨著經濟發展,過橋車流量逐年增加。根據西江大橋管理所的資料顯示,1987年西江大橋剛開通時,一年的車流量不到2000車次,到了2003年一年車流量達到12萬車次,兩車道的西江大橋公路橋交通壓力急增。

2003年9月,省公路局和市公路局共同投資1.796億元擴建西江大橋,工程於2005年10月竣工通車。從此,西江大橋公路橋變為四車道,交通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而隨著兩岸往來越來越密切,雙向過橋收費成為了兩岸交往的掣肘。2001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江大橋收費站停止收取端州、高要等過往車輛的通行費。而從2011年12月31日零時起,西江大橋停止收費,所有往來車輛皆免費通行,西江大橋收費站遷移到國道324線高要白諸鎮路段,更名為肇雲(白諸)收費站。這一撤銷,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極大釋放了兩岸經濟發展新活力。

冼國輝、彭瑞雄和其他同事,則再次迎來工作崗位的轉變,從室內工作又一次來到室外作業。他們從收費員變成了橋樑養護工,從零學習排水系統處理、橋面保潔、路面坑槽修補等橋樑養護知識,參與單位組織的系列培訓,巡邏檢查,完善標線標牌,保障橋面暢通,維護橋樑安全。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2015年10月15日,西江大橋遭到船隻碰撞

運營使用多年,西江大橋舊橋存在多種病害。2013年8月,我市對舊橋進行搶險加固工程,直到2014年6月經工程質量鑑定合格後才恢復通車。2015年10月15日,西江大橋遭到船隻碰撞,經鐵路部門修復加固後,於2018年11月10日按原設計標準恢復通行。

這些發生在西江大橋上的一切,都牽動著冼國輝、彭瑞雄的神經。因為西江大橋伴隨著他們成長,見證他們職業身份的蛻變,就像一位認識了30多年的老朋友,“老朋友‘感冒發燒’了,當然會緊張。”冼國輝笑著說道。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技術人員夜以繼日搶修受損鐵路橋。西江日報記者錢榮森攝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歷經三十二載

西江大橋的建成通車

給肇慶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每個工作日,家住端州錦繡山河小區的梁甘偉都會駕著小車,經西江大橋來到高要區上班。一切順利的話,從上橋到下橋只需短短三四分鐘時間。這樣的過江速度,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那個年代要橫跨西江,人們需要乘搭渡船,往往要花費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一切的改變,就是源自西江大橋建成投入使用。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潘粵華 攝

30多年過去了,

在肇慶人民眼裡,

西江大橋早已不僅僅是

打通西江兩岸乃至粵西地區交通大動脈的大橋,

它更是民生的大橋、發展的大橋,

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江上熠熠生輝的西江大橋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葉偉華攝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未來

它將與肇慶大橋、閱江大橋一起,

在肇慶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熱潮中

繼續發揮紐帶作用,

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立下新的汗馬功勞。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猜你喜歡:

@肇慶司機,路口掉頭,要不要越過斑馬線?一不小心就扣3分罰款200元!

追憶馮永成:在生命的最後時光,病床就是他的“工作臺”

汽車品牌活動如約而至!下週五,來東門廣場讓你嗨足3天!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1987,肇慶人民生活因TA而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