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茫山川,牧民眯着眼,仰躺在草地上,唱着绵延的山歌,唱一会儿,灌一口奶酒,任凭蓝天边白云滚过,野雁扇起的风声掠过。牛羊在一旁吭哧吃草,马儿打了一个响鼻,又埋头咀嚼口中的嫩草,不唱歌的时候,牧民还能听见野草破黄壳生长的声音,野花也静悄悄在一边钻出脑袋。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过了这个草原就是贺兰山——银川的父山。山间有好几个山谷,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是东西交通要道。若从贺兰口底向上望,远处的贺兰山,一丛高过一丛,堆垒而上。山面岩石裸露,植物如星星般点缀其中。山下,碎石交叠。仔细观察这些植被,大抵是灌木、杂草类,如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这些都是炎阳、马鹿喜欢的食物。

我亲眼见过岩羊,尾巴短,身体光秃秃,几乎无毛,棕色,跑起来,一窜一跳。人们说它胆子小,在人多的地方,飞快地逃,一晃就不见了。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而就在这岩石嶙峋的山脚下,贺兰山岩画猝不及防出现在眼前,先是奇形怪状的人面,后是动物。都是一个个符号。

人面画像简单,有的长着犄角,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有的如同戴面具,有的如猴状,有的满脸长毛……这些人的眼睛都圆而深,瞪着你的模样,似乎想把历史印尽你的脑袋。

那些古代的人们,头戴羽毛饰物,面具上画满各种图案和色彩,围在火堆旁边,又跳又唱,过了一会,大家都安静下来,巫师走上前去,用刀子捅穿牛羊的脖子,血溅了一地,畜生没蹬几下就不动了。巫师念念有词,说出预言,部落的人们叩地而拜。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再过几块标有红点的岩石,便是各种驴羊。其中,一只驴拖着一只羊,前面有一鸟翩飞作引路状。还有线条画出的羊体,凹进去的野鹿,甲壳虫。

牧民把牛羊一群群地赶出圈养地,小羊依着大羊摇着尾巴,咩咩叫着,跑出栏杆,牧犬在一旁跟着。牧民把自己的孙子抱在马背上,顺手给了他一顶牛仔帽,他自己坐在孙子后面,拉着马绳。马儿一高一低地往前小跑,上上下下,管理着羊群。

其实,这些仅仅是贺兰山岩画的一小部分,贺兰山口最为著名的岩画,要数太阳神和西夏岩画群。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太阳神在半山腰上,距地面20米,旁边插了红旗。太阳神的眼睛有两个圈,头上长满刺,或许寓意时间。而太阳的原始语义为:生殖者。这就意味着世间万物,生死均由太阳掌管。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等等皆归于太阳。太阳可以使原野郁郁葱葱,也可使苍天大地绚丽多彩,又可以大地寒冷萧肃肃,植物枯黄。因此,太阳神画的最为庄严、肃静。

而西夏文题刻与岩画群像为整个岩画群作了最好的收尾。整个石壁上,人面像、西夏文交错出现,那是“能昌盛正法”,这是“佛”“五”。西夏文笔画繁复复杂,却有型有色。把党项族的文明深深刻在石头里。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党项民族是少数游牧民族中的一个。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正式建国后,又称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而贺兰山见证了西夏多次战役,“点集”、瓮城、壕沟、“步跋子”等战斗方式让西夏在屡次战役中存活下来,然而,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内斗,西夏国终于中空,被蒙古国一举歼灭。如今,银川留下的民族可能就是西夏皇族后代。西夏的王陵也在银川境内。

贺兰岩画:巍巍贺兰,滚滚历史

我站在贺兰山脚,看滚滚白云卷过天涯,山还是这座山,但里面的人变了。画有人面的原始古木矗立白岩上,我站在祭祀台后,望见远处的贺兰山就像一尊卧佛,淡影蔓延。再从背后望去,平荡的河川流过远处的田野,山河永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