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為什麼只有四個行政區?(深度解讀:歷史、經濟)

只有四個區的省會

如果問一個路人:安徽省市轄區最多的城市是哪一個?

相信絕大多數人會憑著思維慣性回答:當然是省會合肥市。

但是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市轄區最多的是淮南市,有5個市轄區,而省會合肥市只有4個市轄區。這個結果可能令很多人大跌眼鏡,事實上,省會合肥市的轄區數量不但在安徽省不是最多的,而且在全國的省會城市中也是倒數,僅僅高於銀川和拉薩。合肥市的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都不低,為什麼市轄區數量如此之少呢?

合肥為什麼只有四個行政區?(深度解讀:歷史、經濟)

合肥市地圖

快速生長的合肥市

解放前,安徽大地已經歷經一百多年的戰亂:太平天國和清軍在這裡十年拉鋸,北洋軍閥在這裡涿鹿中原,日本人也曾在這裡試圖亡我中華。整個皖北皖南在漫長的百年戰亂中,都幾乎成了一片廢墟。

1949年,如今的省會合肥僅有人口6.9萬人,而華東另外兩個省會:南京有114.24萬人,杭州也有52.86萬人。與人口相對應的是轄區數量,南京有11個轄區,杭州有8個,而合肥只有4個。我們仔細留心一下就會發現,轄區數量基本上和當時的人口成正比,而且,更重要的是,和這些城市現在的轄區數量比較一下,發現基本上變動不大。

如果不考慮撤縣設區這種情況,為了滿足中央精簡機構和人員的要求,各個城市總體上是在精簡轄區數量的。如南京就在2013年撤銷了白下區和下關區,通過撤縣設區,把溧水和高淳兩個縣變成了區,才勉強維持了建國時的11個市轄區;杭州則一路撤銷杭縣、蕭山市、餘杭市、富陽市,轄區數量由建國時的8個上升到9個。

合肥從建國以來,都未能撤縣設區,雖然城市規模和人口都快速增加,但4個轄區的框架從建國時就不曾改變,從建國時的中市區、西市區、東市區、郊區,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廬陽區、蜀山區、瑤海區、包河區。

合肥為什麼只有四個行政區?(深度解讀:歷史、經濟)

撤縣設區為何如此之難

撤縣設區實質上是市政府統籌轄縣財政和規劃,伴隨著權力從縣向市的轉移。因此,撤縣設區必然是充滿著博弈的,合肥前任市委書記吳存榮曾說:一旦撤縣設區,政府權限將受到極大制約,不利於地方自主發展。

實際上,往往是經濟發達的縣域不願意撤縣設區,因為他們的財政狀況比市裡的區還好,一旦財政統籌甚至可能造成工作人員待遇下降;而經濟落後的縣則寄希望於撤縣設區後的財政統籌,讓他們的財政能夠達到市裡的平均水平。

市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窮縣撤縣設區,會讓全縣的社保、醫療保險、基礎設施建設向城區靠攏,可能會成為吞噬市區本就緊張財力的無底洞。因此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奇葩的現象——昆明東川申報撤區設市。

合肥為什麼只有四個行政區?(深度解讀:歷史、經濟)

合肥衛星圖

坊間傳言:為了縣域經濟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坊間傳言:合肥不撤縣設區是為了安徽省保留三個百強縣。事實上,大家對這三個百強縣的成色都心知肚明,無論是肥西、肥東還是長豐,他們依託的都是靠近合肥比較近,進而帶來招商引資的便利,並沒有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

支撐這三個百強縣的還是合肥產業的外溢,如果說它們是安徽縣域經濟的面子,這無疑是很可笑的。如果說真正的縣域經濟,反而是皖南寧國那種,誕生了7家上市公司,地理條件卻不見得很好的地方。

百強縣不應該、也不會是合肥撤縣設區的阻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