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原創: 山海經之長株潭紀 山海經之長株潭紀 5月13日


遠古洪荒年代,盤古開天闢地。於長江中段,造雲夢澤、鄱陽湖。再於湖之南,造湘江和贛江北去,利南北交通。最後造巍巍幕阜-連雲-九嶺山脈、羅霄山脈, 隔斷兩湖兩江。工程畢, 盤古審視大地,忽覺山脈過高連綿不斷,未來子孫,如何東西交通? 乃生憐憫心,撿兩塊大石擲下,於兩山脈之間砸出兩個大坑,東西交通走廊遂成。

兩個大坑位於幕阜-連雲-九嶺山脈之南, 羅霄山脈之北。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時光荏苒, 白駒過隙,盤古子孫,進入航海時代。長江以南,沿海內地間的東西向人流物流,皆借道此交通走廊,謂之湘贛官道,與南北交通幹道湘江交於湘潭,造就清朝中葉經濟鼎盛、風頭蓋過省會長沙的金湘潭。清末株萍鐵路修建,亦借道該交通走廊到湘江,江邊的湘潭小鎮株洲從此開始逆襲上位之路,從清政府的特別行政區株洲廳,到民國政府的“東方魯爾區“規劃,再到共和國成立後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完成了由小鎮直升地級市、最後成為湖南第二城的飛速進階, 改寫了湖南的地緣格局。

盤古所造大地,在衛星鏡頭下纖毫畢現。今人藉助谷歌,看到他老人家砸的兩個大坑,笑曰:“隕石坑也。" 只是,不前不後,不左不右, 偏偏在最合適最需要的地方,落了兩顆大小合適的隕石,正好砸出來一條通道,是極低概率的巧合,還是上天的有意造化?

兩個紅色箭頭所指的隕石坑。點擊放大看圖。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故, 株洲之風水,為坐西向東,西枕近處的衡山山脈、遠處的雪峰山山脈,東借兩個隕石坑形成的通道面向大海,迎紫氣東來。政治中心名為“天元”,取天台山和園藝場兩個地名第一字,諧音天元,為圍棋術語,棋盤正中的星位。站在天元位面向東方,湘江環抱,左為雲龍(取雲田和龍頭鋪兩個地名的第一字),乃幕阜-連雲-九嶺山脈之尾, 右為棲鳳(楓溪地區,”鳳棲”諧音), 地勢左高右低, 明庭開闊, 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極佳,從民國開始,一直是國家著意打造的交通中心和工業中心,更在立市之後成為共和國前三十年工業化和城市化最傑出的代表,與後三十年工業化和城市化最傑出的代表深圳一道,成就了目前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兩大高端產業– 軌道交通產業與通訊產業。

晨曦君每每思考那兩個隕石坑、株洲幾個區的命名和相對位置,但覺渾然天成,此中有真意,絕妙不可言!

東邊直徑約19公里的隕石坑裡,從北向南為武深高速S11、滬昆高鐵、滬昆高速G60、G320國道(現在的蓮株高速)、滬昆普鐵, 老320國道(即株醴路,古時的的湘贛官道), 為交通咽喉重地。 其重要性僅次於株洲雲集了滬昆高速G60、G320國道、老320國道(株易路)、滬昆普鐵、京廣普鐵、京廣高鐵、株洲北樞紐的清水塘-田心區域。這些最重要的國家幹線鐵路和公路在株洲密集通過和交匯,是株洲崛起的最根本原因。點擊放大看圖。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地勢圖清晰地展現了隕石衝擊波造成的圓弧。西邊的坑的西緣過去一直是蘆淞區建成區的邊界,株淥路和京廣普鐵都在坑外沿著坑走。目前蘆淞區的城區道路和通用機場已經修進坑內,隕石衝擊造成的圓弧結構可能湮滅於正在東進的城市建成區,亟待馬上研究和保護。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附:湖南境內其他隕石坑

其他比較明顯的隕石坑(下圖中紅色箭頭所指)分佈於岳陽市岳陽縣、婁底市湘鄉市、衡陽市衡陽縣,這些坑的地理重要性不如上述株洲的兩個坑,離城市建成區很遠,研究和保護的需求尚不迫切。


天工開物:兩顆隕石砸出來的株洲



附:清末株洲廳和民國“東方魯爾區”的歷史

株洲廳,清代行政區劃名。株洲廳析湘潭縣置,治今湖南省株洲市,屬於副地級衙門,行政建制比湘潭縣稍高。清朝將清湘潭縣湘江以東地域全部劃歸其管轄,南至今株洲縣淥口界、北含湘潭昭峽鋪(與今長沙接界)、東至清代的醴陵縣界。清政府為什麼要設置“株洲廳”呢?湖南巡撫岑春蓂給朝廷的兩份奏摺和《清實錄》已經點明,株洲地處“路礦之衝”,情況複雜。路就是株萍鐵路,礦指的是安源煤礦。

1938年,國民政府設想將株洲建成“東方魯爾區”,聘請國外專家共同擬定了株洲工業區建設規劃,株洲機廠、株洲兵工廠、中國汽車製造總廠等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株洲現代工業自此萌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