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洩憤,讓人挖了徐茂公的墳,為何見到陪葬品直呼徐狡詐呢?

劉禹祺---


神機妙算的徐茂公對武則天有恩,死後卻被武則天下令開墳斬棺,這是因為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起兵造武則天的反,武則天為了洩憤讓人挖開徐茂公的墳墓,沒想到挖開之後氣的大罵徐茂公老奸巨猾,武則天在徐茂公墓裡看到什麼這麼生氣?

徐茂公名世勣,字懋公。歸順唐室後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再後來李世民登基,為了避諱去掉了中間的世字,改名為李勣。

李勣和唐初的名將李靖並稱,為李唐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曾立下三大功績:一是兩擊薛延陀,二是大破東突厥,三是擊敗高句麗。唐太宗李世民在封功臣時,李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

李勣家本是富豪,在他17歲的時侯,看到天下大亂就近投奔了瓦崗寨的翟讓,幫助翟讓擴大勢力,再後來蒲山公李密參於楊玄感反叛失敗,跑到瓦崗山取代了翟讓的位子,此後李勣幫忙出謀劃策,攻下黎陽,開倉放糧,十天時間就招募到二十多萬人,李密的實力大漲。

公元619年,李密跟王世充交戰失敗,選擇歸降佔據關中稱帝的李淵,李密原來所佔的地盤都成為李勣所有,李勣卻沒有選擇據地稱王,而是也選擇了歸順李唐,他沒有直接把土地、人口上表獻出給唐高祖李淵,而是派使者先交給李密,讓李密自己獻給李淵,這樣功勞就是李密的,李淵知道原委後,讚歎李勣是個純厚的良臣,下詔為李勣封賞,並賜姓李。



再後來李密反叛李唐被誅殺,李勣跟李淵上表說要去幫李密收葬,李淵同意了他的請求,李勣沒有因為害怕李淵的猜疑,為舊主李密收葬的行為再次說明李勣是個忠義之士。

李勣歸順李唐後,跟隨李世民平定四方,為李唐開疆拓土,深得李世民的厚愛,有一次李勣得了急病,李世民去看望他,看到驗方說要用鬍子燒的灰當藥引,李世民當即剪下自己的鬍鬚做藥引。李世民又曾經在閒暇中設宴,把太子李治託負給李勣,可見李世民對李勣的信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害怕太子李治駕馭不了李勣,就使了一招先抑後揚的招,將李勣貶為外官,出任疊州都督。等到李治即位後,再由李治召李勣入朝,委以重任,這樣李勣就蒙受了唐高宗李治的恩惠,李勣自然會對李治感恩戴德,為李治盡力。


李勣在武則天立後這件事上給了她很大幫助,唐高宗李治想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受到群臣的反對,李治很鬱悶,就跑去問李勣,李勣回答道:“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李治因此下了決心立武則天為後,那些反對立武則天為後的大臣們後來都遭到了武則天的清算,而李勣因此更加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

李勣頗有知人之明,對自己所喜歡的孫子李敬業曾經下過評語:“破我家者必此兒。”公元669年,李勣病逝,享年76歲,唐高宗李治為他舉辦喪事,輟朝七日,並賜陪葬昭陵。

後來果然如李勣預言,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先是廢了唐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又由自己臨朝稱制,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起兵造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了一篇著名的《討武曌檄》號召天下,武則天為了洩憤,將怒火發洩到死去多年的李勣身上,下令削去李勣的官職封爵,還令人挖開李勣的墳墓。


武則天本想著挖開李勣的墳墓看看李勣有多少陪葬品,好安個貪婪無妄的罪名來反擊李敬業,不料挖開李勣墳墓後,眾人卻傻了眼,李勣的陪葬品簡單的不得了,只有一件朝服和十個木偶,這對於厚葬成風又位高權重的古人來說是寒酸的不得了,武則天直呼李勣老奸巨猾,李勣陪葬品只有一件朝服表明他就算死了也想著拜見先帝,他是忠臣,現在武則天來挖他的墳,讓武則天顯的更加卑劣,更加陰損,是極其不道德的。

武則天為了洩憤挖開李勣的墳墓,更是成就了李勣的名聲,自然大為窩火,所以大罵李勣狡詐。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勣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


摯潷畫畫紅塵


唐高宗總章二年,86歲的徐茂公去世了。徐茂公的一生都是非常謹慎的,因此在他死之前,他就告訴自己的親人,自己死後喪事一定要非常簡單的處理。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徐茂公死後,陪葬品只有幾個非常簡單的木偶小人。


不過,在徐茂公的陪葬品中,有一個物件比較特別。這個物件是一件衣服,也就是這個衣服,最後徐茂公被掘墳後,讓武則天看了非常不高興。

是一件什麼樣的衣服呢?和徐茂公的風格一樣,徐茂公在下葬的時候,僅僅帶了一件常服,這也是唐朝的一種傳統,但是,徐茂公除了帶常服外,他還帶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朝服。也就是《新唐書》中說的“殮以常服”並多了一套朝服,目的是“死倘有知,亡著此奉見先帝”。

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在天堂如果見到了李世民,就穿著朝服去見李世民,其實,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我們都會說徐茂公是一個非常忠誠的大臣,可是人家武則天不這麼認為。

光宅元年九月,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造反,他反對的是武則天,他說武則天篡奪了唐朝的天下。徐敬業想扳倒武則天,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後徐敬業被武則天剷除,而徐茂公的墳也被武則天挖了。是謂“發冢斫棺”。

武則天看了徐茂公的衣服後說他狡詐,本人並沒有查到這是哪裡的記載,但是按照《新唐書》中對徐茂公葬禮的記載,武則天看了這一幕很有可能是怒火中燒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徐茂公下葬時所帶的衣服,表示了對武則天的質疑與反對。根據傳統,一般在任的官員,服務於當下的統治者,這樣他們是可以帶著朝服入葬的。

而徐茂公竟然說“死倘有知,亡著此奉見先帝”這樣的話,這讓武則天看來,你徐茂公這是隻認唐朝的天下,不認我武則天的天下啊。

還有一點也有可能讓武則天發怒,因為中國有父債子還的傳統。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造反,難免不會引起武則天對徐茂公的討厭,這一點更加增加了武則天對徐茂公的厭惡,所以,武則天說徐茂公狡詐也就情有可原了。


朗照千江月


徐茂公作為唐初名將被賜李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得以高壽善終,可是死後不久她的墳卻被武則天讓人給挖了,不挖不要緊,挖了倒是惹得武則天大怒,直呼他狡詐!

當初唐高宗李治寵愛武則天,想著立她為皇后,遭到群臣反對,當唐高宗愁悶不展時,徐茂公的回答讓他喜出望外!徐茂公只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這功勳元老都這樣說,李治就理所當然的不用聽別人的,自己拿主意立武則天為皇后嘍。所以從這個當面講,徐茂公對武則天是有恩的。669年,徐茂公去世,享年76歲,諡號“貞武”(這個諡號起的很有意思),陪葬昭陵,高宗親自登樓送葬,痛哭不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徐茂公不愧深諳為臣之道,懂得帝王心思,也看懂當時形式,所以順水推舟送人情。可是他的後代們卻沒長他的心眼兒,辜負了他的一片苦心。

684年,武則天廢唐稱帝,引起天下不滿,很多人反對,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白白承襲了爵位卻給祖宗和後代們帶來災難。也許感覺自己樹大根深,公開起兵,請駱賓王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領頭討伐武則天,當然結果是反被武則天給滅了!

武則天發起威來誰都不認,剷除徐敬業後,連同徐茂公的墳也連根端了,可是挖開徐茂公的墳,卻發現裡面穿的常服和朝服一套,也就隨葬五六匹馬十個木偶,簡樸的讓人找不到一點把柄。而就這點東西尤其那件朝服恰恰表明了徐茂公對李唐的忠心!“死倘有知,亡著此奉見先帝”的遺言中只有先帝讓武則天氣憤,可是這種醋吃的太離譜了,人家總不能再多一句“和武帝”吧!就算是預見到了也不能說出來啊!對此武則天也只能鼻子裡出氣“老狐狸”了!本來這種遷怒就顯得過分了!

好在後來李顯復位恢復了徐茂公的爵位和李姓,重新安葬,享高宗廟庭。徐茂公的亡靈經過這一番折騰終於清淨了!


墨梅逸清寒


武則天在徐茂公之孫謀反之後下令摧毀徐茂公的墓,並找出證據給他安一個貪汙的罪名,為何見到陪葬品之後反而說徐茂公狡詐呢?

徐茂公在李世民奪嫡之時便一路追隨,堪稱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但為大眾所周知的是他的狡詐,在黨派之爭時出謀劃策,但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料到若此事戰敗,必定被株連九族,因此對這次的事件退避三舍。

待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再盡心輔導,李世民也不計前嫌,重用他,他在群臣之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待李治繼位,重用徐茂公,當李治欲廢后另立時,遭到長孫無忌一派的強烈反對,也間接說明了朝堂上的大權被長孫無忌握在手中,李治想獨攬大權,借廢后再立一事可大力打擊長孫一派,奈何遭到群臣反對,李治和武則天的勢力還在積累,和長孫無忌一派抗衡略勢弱,但在此時徐茂公站出力挺李治,說道這是天子家事,天子可自行決斷。徐茂公的戰績和威望也使得眾多大臣附議,也為李治順利立武則天為後立下功勞,李治執政期間有問題也多問徐茂公,徐茂公的雄才偉略使得他協助君王開創盛世。

因此李治對他有著高度的評價,在徐茂公死後,李治還親自寫下碑文,不僅如此,對他的葬禮也賜予非常高的規格,在城樓遙遙相送。徐茂公的家族也風頭正盛,事情發展到這裡,徐茂公及其家族本該滿門榮耀。但事情在榮耀之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

徐茂公的兒子英年早逝,孫子徐敬業承襲爵位;李治駕崩後,李顯繼位,後武則天廢李顯,立李旦為帝,此時武則天也手握指點江上的大權。

此舉雖在後世看來為大唐的繁華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女子為男人附庸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大臣不滿武則天以女子之身當政,但無力反對,不平之意只能藏於心中。而徐敬業因為犯錯被貶,被貶之後憤懣不已,再加對武則天當政的強烈不滿,聯合同時被貶的駱賓王等人圖謀造反,聚會於揚州,以恢復李顯帝位的藉口舉兵謀反,短時間內獲得10萬人的擁護,而此時朝政大權掌握在武則天手中,她立刻起兵30萬剿滅叛軍,臨時操練的軍隊如何能打贏武則天訓練有素的30萬大軍,不久徐敬業戰敗,逃亡途中被下屬殺害。

在一人犯錯親人連坐的時代事情不會這麼結束,武則天為殺雞儆猴,把徐敬業滿門誅殺,至此,武則天還不解恨,下令摧毀徐茂公的墓,並且要找出證據給他安一個貪汙的罪名。而徐茂公可能料到總有一劫,並沒有在棺槨中放置金銀珠寶,只一件朝服,這不僅沒有找到徐茂公貪汙的證據,還反向證明了他的清正廉明,武則天氣憤不已。而對於清明廉潔的人總不好再度懲罰,因此武則天大呼徐茂公陰險狡詐,謀逆之事到此結束。


月下論古今


李勣在武則天立後時功不可磨,唐高宗李治想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群臣反對,關隴集團的代表長孫無忌更是口吐髒水,強烈抵制,當時開國元勳就長孫無忌與李勣兩枚碩果猶存,鬱悶不已的李治轉身去問李勣,李勣回答道:“此陛下的家事也,何必問外人。”!李治才下了決心立武則天為後;所以李勣因此得到武則天的信任,李勣有知人之明,觀察孫子李敬業後,他有過評語:“此兒必破我家!”,預言後不久,磕然長逝。


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后先廢了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由自己臨朝稱制,李敬業看不下去了,起兵造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這次起兵寫下了《討武曌檄》,號召天下推翻武氏,武后憤怒不已,下令削去李勣的官職和封爵;餘怒未消,又強令挖開李勣墳墓。 武后本想張揚李勣墳墓中的陪葬品,表明他是奢侈浪費的人,泡缺個貪汙腐敗的罪名,來打擊李敬業。


可墳墓挖開後,眾人卻面面相覷,李勣的陪葬品寥寥無幾,只有可憐的一件朝服和十個木偶人,這在崇尚厚葬的唐朝簡直不可思議,尤其是李勣是位高權重的元老重臣,如此寒酸下葬真出乎意料。


武后沒蒙圈,深嘆李勣智慧超群,武后明白,一件朝服是李勣向後人表明,九泉之下我要著此服拜見先帝,我是李唐王室的忠臣,後人不要拿我的陪葬品做文章了,聰明的武后,此時感覺到了自已的猥瑣與卑劣,感覺抹黑李勣的想法太陰損了,太不道德了。不僅自己的願望竹籃打水一場空了,還落了圖謀不軌、居心叵測的罵名,更成就了李勣忠誠廉潔的美名,自然大為光火,大罵李勣陰險而狡詐!


希望星晨58298869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主要體現了武則天的一次錯誤決定和徐茂公的高遠眼光!


簡單介紹幾句徐茂公

徐茂公很有能力,最初他加入了瓦崗軍,和首領李密混,後來李密降了大唐,徐茂公隨之加入了李唐,他很受大唐朝廷的重用,還被賜姓李,後來就改名叫了李勣(jì)。李勣忠於大唐,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拒絕參加到兄弟相殘之中,最後李世民勝出,仍然重用他。李勣隨李世民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累封英國公。

就是這樣的一位三朝元老,配享太廟的大神,在死後卻遭到了武則天的羞辱,不過,最後受到羞辱的卻是武則天,這正是題主說的徐茂公“狡詐”。

得罪了武則天

李勣有一個孫子叫李敬業,在武則天臨朝執政時,他站出來反對武則天,與他一起的還有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一時間討伐之聲四起,李敬業很快聚集了十萬大軍,討伐武則天,武則天則派遣30萬大軍進行征討,兩軍交戰,最後李敬業不敵武則天,敗下陣來,最終屬下砍頭獻給了武則天,在這其間,武則天剝奪了他的李姓。

徐茂公受到牽連

武則天對李敬業很惱怒,她恨李敬業造反,做了不好的榜樣;她恨駱賓王的檄文,將她罵的體無完膚。武則天怒不可遏,一心要懲治李敬業,卻無處發作,苦思後,她覺得挖開徐茂公的墳墓,在武則天料想,徐茂公為官多年,陪葬品定然豐厚,正好藉此發作,收拾徐茂公一脈。

當徐茂公的墳墓被挖開後,武則天傻了眼,徐茂公的陪葬品只有一身大唐官服和是個木頭人。這樣忠於大唐、清廉處世的做法,讓武則天無法發作,氣的武則天大罵一聲:“徐茂公,狡詐!”


結語

中國歷史唯一的女帝,被李敬業討伐也是無可厚非,女帝王武則天自作聰明想收拾徐茂公一脈,最終卻鬧了一個掘忠良墳墓的罵名,她又如何能不惱怒呢?


我是野史日記,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


野史日記


徐茂公一生足智多謀,能掐會算,素有牛鼻子老道之稱。

徐茂公一直被戲裡稱為“狗頭軍師”,足見其智謀。他的一生可謂是憑藉自己的智謀得到的,最開始的時候他投身瓦崗軍,在瓦崗軍裡也是名聲大起。他曾揚言,要“站對隊”,而他對於站隊的經驗,則是非常準的。

之後的徐茂公隨李密一起降唐,李世密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下特別出色,並且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徐茂公一共輔佐了唐三代,包括武則天的丈夫李治,與武則天的淵源也可以從他們之間的故事說起。

徐茂公一生英明,他擅長算卦這一點其實並不完全,只是他眼光比較長遠,看人看事都非常準確。徐茂公能夠在帝王身邊輔佐,也證明了他本身的才能。

而至於武則天挖了徐茂公的墳,還直呼徐茂公狡詐一說,其中的原因還要從徐茂公說起。

徐茂公棄原主投李密

徐茂公早年就參加了翟讓帶領的瓦崗軍,徐茂公因其足智多謀,深有遠見,於是給翟讓提議離開他們的家鄉去外地謀生。

如此,瓦崗軍日益壯大,之後他們結識了李密。李密是當時的一個大英雄,他與楊玄感一起反隋煬帝兵敗。之後徐茂公提議翟讓奉李密為魏公,李密則帶領著瓦崗軍更上一層樓。

之後李密與翟讓發生了內訌,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同是兩個首領,誰又甘心落於人下。在此之際,徐茂公目光長遠,選擇了有深見遠慮的李密,背棄了舊主。

原本翟讓是給他一席之地的人,如今徐茂公為了自己的前途毅然放棄了這斷恩情。在此內訌之際,徐茂公正如自己所說的要“站對隊”,他的選擇是站在李密這一隊,果然他站對了。

徐茂公“陰”李治

徐茂公隨李密一起降了大唐,徐茂公則輔佐了唐朝三代君王,尤其在李世民時期,最為吃香。因李世民以仁德治天下,廣納天下有賢之士,只要有心投奔的,他都不計前嫌委以重用。

像徐茂公這樣足智多謀之士,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為穩固自己的江山,對徐茂公等人示以更多的恩惠。到了李世民重病不治時,他想到自己的後代,於是對徐茂公施了一些小手段。

他下貶了徐茂公,只待皇太子要治即位後,再把徐茂公給請回來。如此,徐茂公一定會感恩戴德,盡心輔佐李治。然李治照李世民的去做了,卻不知早被傷到的徐茂公早已有了戒備之心。

對君王要事事做到圓滿,在李治要廢王皇后,扶武則天上位之時。徐茂公就稱病不拿意見,而當李治親見他時,他卻說“這是皇上的家事,無須問他人”,如此,不只李治,就連武則天都對徐茂公有所感恩。

徐茂公的墓“內藏乾坤”

武則天稱帝之後,大多數人都要反這位女皇帝,徐茂公的後人也不例外,他的孫子徐敬業反的就比較厲害。在徐茂公臨死前,其實就已經想到這個結果,後人都會反武則天這位女皇。

憑他對武則天的瞭解,知道自己的墳墓會被挖,於是讓後人給自己建造的墓裡只放了一幅官服,幾匹馬和一些木人。

武則天挖開墓後,徐茂公用自己的墓證明了自己對大唐的忠心,還意在說明了自己是一個清廉之人。

武則天被徐茂公陰了一把,所以她會直呼徐茂公此人狡詐。徐茂公此人真的是機關算盡,連死都能算上一筆。

徐茂公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心機太過深沉。


大國布衣


說起徐茂公,可是一個傳奇人物,光是名字就有好幾個,李勣、李世勣、徐勣、徐世勣、徐懋功、徐茂公……其實,懋功是他的字,茂公卻是不規範的稱呼,但在民間大行其道。



在唐初名將中,徐茂公的能力和戰功僅次於李靖,堪稱唐初帝國雙壁。徐茂公出將入相,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才去世,享年76歲,在古代算得上高壽善終。

徐茂公功高蓋世,生榮死哀,唐高宗允其陪葬昭陵,親自登樓為其送葬,痛哭不已。

可徐茂公想不到,自己在地下的清靜會在若干年後毀於一旦,毀在一個女人手中。

當初,唐高宗李治寵愛武則天,想冊武則天為皇后,招致群臣激烈反對,李治問起功勳元老徐茂公的意見。徐茂公很聰明,不置可否地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意思是說不用聽別人的,陛下自己拿主意就行。

李治聽了徐茂公的回答,終於下定決心冊武則天為皇后,從此開啟了武則天的崛起之路。可以說,徐茂公對武則天是有恩的。

斗轉星移,時間到了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公然廢唐稱帝,引起天下不滿。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公開起兵,討伐武則天,還請駱賓王寫了一封《討武曌檄》,把武則天臭罵一頓,文章千古流芳。

武則天何許人也,怎肯善罷甘休?她不但迅速鎮壓了徐敬業的叛亂,還恨屋及烏,往上追溯三代,把怒氣撒到徐茂公身上,下令追削徐敬業的官爵,甚至將其掘墓砍棺,廢掉李唐賜姓的李氏,恢復其本姓徐氏。

在眾人挖墳時,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本以為以徐茂公的身份地位,他的陵墓內一定有很多寶貝陪葬品,但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因為徐茂公的墓室內陪葬品十分簡陋,除了遺體上的常服(平時穿的衣服),還另有一件朝服(上朝時穿的官服),這種喪葬方式在當時是極少見的。

原來,徐茂公一生低調謹慎,死前留下遺囑說,“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意思是說他要穿著官服去地下面見太宗李世民,以此表達對李唐的忠心耿耿。

消息傳到武則天耳朵裡,她禁不住大呼徐茂公狡猾,因為徐茂公以此舉表達了自己的簡樸低調,以及對李唐的忠誠,對武則天篡唐自立的舉動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抗議和鞭撻。

武則天對徐茂公的過分之舉引發了後人對她的批判,不過唐中宗李顯復位後,下詔恢復徐茂公的官爵,重新將其安葬,一代名將終於可以安息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武則天是唐朝一位傳奇的女性,早年因為容貌驚人,得到了唐太宗的眷顧,那時的她才14歲。在剛剛入宮的時候,武則天不過是一個才人,後來因為太宗去世,武則天削髮為尼,後來受到了高宗的眷顧,被重新帶入到了宮中。在經歷了太宗時期的歷練,加上在寺院中的沉澱後,武則天從一個很是單純的女子,慢慢成為了一個心有城府,權欲極強的女性。她正是受了那些苦,才知道了成為人上人的重要性,也正因為受盡了折磨,才知道了權力的重要性。

徐茂公和武則天的淵源

說起徐茂公和武則天還是有一定淵源的,更為準確的說,徐茂公在當初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後時,面對群臣的反對,徐茂公還幫了武則天一把。當時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李治在那時想要廢掉當時的王皇后,讓自己心愛的武則天成為後宮之主,但是因為百官阻撓,李治的想法一直得不到實現。正因如此,李治召見了徐茂公等四位臣子,但當時徐茂公假裝稱病沒有到場,後來根據徐茂公心腹的傳達,那次會議中在李治問那幾個重臣時,他們都是以反對之詞來應付李治。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徐茂公覺得李治在不久後一定會找自己再度議事。果不其然,在徐茂公缺席了那場君臣對話沒多久後,李治便找到徐茂公詢問他的意見,李治問:““朕打算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固執己見,以為不可,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徐茂公在聽了李治的話後,先是思考了一會,然後便對李治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在聽完了徐茂公的話後,李治也是沉思了一會,然後便從心中堅定了廢王皇后和立武則天的信念。

也正是因為徐茂公的幫助,武則天成功的成為了皇后,當然她的心中也知道,幫助她這次上位的,不是別人,便是徐茂公。

其實徐茂公的這個做法,並不是為了去討好武則天,而是為了迎合皇帝的意思,因為聰明的徐茂公知道,皇帝的真實想法是想立武則天為後的,而這個時候諸位大臣的反對,正好能夠顯出徐茂公後來的聽話和符合皇帝的心意,這對徐茂公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政治財富。

武則天和徐茂公後人的賬

但是不論怎麼說,徐茂公給武則天留下了一個好的印象。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後來的時候,徐茂公後人所辦的一件事,使得武則天遷怒與徐茂公,並把徐茂公的墳拋開。

話說,在徐茂公死後,他的後人李敬業(徐茂公因為有功,被李世民賜李姓,後人便都姓李)因為在後來看不慣武則天的當道和干政,便聯合駱賓王進行了一次反對武則天的秘密政變。可後來卻因為其他的原因,使得這次政變流產。

在武則天掌權後,對駱賓王和李敬業進行了清算,不僅如此,當年曾對她武則天有恩的徐茂公也被一併遷怒(因為李敬業是他的後人),武則天為了洩除心中的不快,便叫人去挖開了徐茂公的墳墓,正準備去鞭徐茂公的屍體時,眼前的一幕使得武則天是又氣又驚,因為在這墓穴中居然什麼都沒有,只是一個空的墓穴(也有人說這是一個衣冠冢)。這才氣的武則天大呼徐茂公是如此的“狡詐”!

其實徐茂公當時並沒有想到武則天會挖他的墓,他的這種方式只是對自己身後事的自保,可沒想到當初的“多此一舉”,卻在後來逃過一劫。


木劍溫不勝


徐茂公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勣(ji),隋唐演義裡將他稱為徐茂公。李勣歷經李世民、李治兩朝,富貴不衰。以76歲高齡去世,李治賜他諡號“貞武”,極盡哀容。



助武則天之力

永徽六年,李治在朝堂上提出要廢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當時李勣稱病為至。之後李治單獨召見李勣,問他顧命大臣褚遂良極力反對此事,難道就這麼算了嗎?李勣回答: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這樣一句看似無意參與,實則暗助武則天的話,讓李治下定了決心。

李勣為何幫助武則天,有三點原因:

  • 他看出李治心有不甘,所以不畏聖命,不失為保全自身之法。
  • 討好武則天,武則天此時在後宮已然勢大,這個時候幫助武則天,有益無害。
  • 報復李世民。李世民在臨死之前曾經猜忌李勣,無緣無故要李勣出任疊州都督,如果此時李勣有半點不滿,就將人頭落地。待李治繼位以後,再重用李勣。此等帝王權術,也許李勣已經猜透了,所以故意以此報復李唐也未可知。

後人牽連

李勣臨死前立下遺囑:

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示依古禮芻靈之義,此外一物不用。姬媼已下,有兒女而願住自養者,聽之;餘並放出。事畢,汝即移入我堂,撫卹小弱。違我言者,同於戮屍。

李勣叮囑棺中裝殮只用平常衣物再加朝服一套,死後可以見先帝李世民。隨葬五六匹馬,放十個木偶當陪葬,此外一物不用。可是哪怕李勣如此簡樸、自律,還是難逃武則天的清算。當時武則天廢李顯後立李旦為帝,李旦又上書請辭,請武則天臨朝稱制,李勣的孫子徐敬業與駱賓王等人起兵反對武則天,結果兵敗被殺。


武則天由徐敬業遷怒於李勣,命人將李勣棺木挖出,意欲鞭屍洩憤,結果等到武則天打開李勣棺木後,直罵李勣奸詐。因為棺木裡什麼貴重陪葬品都沒有,武則天挑不出李勣任何毛病,反而掘人墳墓有點過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