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我是一名健身教練,準確地說是一名力量教練,我在日常與學員、讀者朋友交流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解釋起來並不複雜,但是卻很普遍的關於力量訓練的認知誤區,在本文裡一起歸納,歡迎讀者留言一起討論。

1、女生一旦練力量就會變的很壯

這條在毫無運動和生理常識的女生當中,非常有市場,不小心練出大塊肌肉,是最讓她們感到害怕的事情。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任何一名有經驗的健身訓練者,只要和妹子談到這個話題,他都會覺得心力憔悴。

妹子你先別急著罵這沙雕直男不解風情,實在是這個問題讓人無力吐槽,我打個比方你就懂了。

假如你是一名打工仔,跟一個創業的小老闆聊天,甭管人身家多少,反正比你有錢,你跟人說,我很怕去創業,一不小心掙大錢了怎麼辦?

你把人家掙錢的努力,辛苦,困難程度,都給輕飄飄地抹殺,沒當場揍你,算是真愛了。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2、力量訓練就是力量舉

事實上,力量舉只是力量訓練裡的一個分支,儘管槓鈴體系是發展力量非常有效的途徑,但廣義上來說,力量訓練覆蓋的範圍遠不止於此。

固定器械是力量訓練,抱石球是力量訓練,舉橫木是力量訓練,徒手健身也是力量訓練。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甚至雖然我用槓鈴,不做深蹲,做半蹲也是力量訓練。

不同點在於,無論你採取何種訓練方式,它都是為你的訓練目標服務的

所以你要參加力量舉比賽,那麼練深蹲非常合理。

而詹姆斯練半蹲,也毫無問題,他卡位,對抗所需要的發力模式,根本不需要更沒有必要去練髖低於膝的深蹲。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如果你看到詹姆斯扛個槓鈴就認為這是在練深蹲,才蹲這麼一點,這不是夏季八練麼?

就像一個人踢慣了足球,偶然看到別人扔鉛球,也忍不住批評是個球不都應該用腳踢麼,你咋還上手了呢?

與他毫無區別。


3、力量就是練肌肉

狹義的力量訓練,我們通常指在健身房裡進行的,它有三個方向,健美(健體),舉重,力量舉。

只有健美(健體)的專項是“練肌肉”,另外兩項不是。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舉重和力量舉,肌肉都只是“副產品”而不是主要目標,舉重的目標是提升爆發力,力量舉是最大力量,除了肌肉以外,神經募集能力的提升,發力技術的改善,肌腱韌帶關節骨密度的強化,ATP供能速率的加強,也都是力量訓練的價值所在,對於力量訓練者來說,很多時候,這些能力往往比“好看的肌肉”本身更加重要。

所以練一段時間力量後,再去進行其他運動項目,往往會更有優勢,因為力量作為一項基礎素質,在其他大多數運動項目裡,都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4、練力量舉是為了舉的更重

除了競技選手在比賽中追求“舉的重”以外,對於咱們日常健身愛好者而言,舉的重只是手段,不是目標,就像你跑步,難道目的就是為了跑馬拉松?

不是,你的目的是,通過跑步,提升某些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

大多數不參加比賽的業餘力量舉練習者,我們目的也是一樣的。

5、練力量需要經常衝極限

你跑步,那麼會隔幾天就刷個馬拉松嗎?不會。

力量訓練也一樣,衝極限不是日常訓練,只是階段成果的檢驗。

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不鼓勵學生經常衝極限,只有當你的技術動作打磨的差不多了,一個計劃週期走完,才可能會衝一次極限,作為階段性成果的檢驗。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你每天的訓練,就相當於學生每天上課,衝極限相當於考試。

你見過哪個沙雕學校會安排密集的考試而不是上課的?

6、練力量容易受傷

最安全的運動是不運動,只要你進行任意一項運動,都有發生損傷的概率,力量訓練也是一樣,但是,力量訓練發生損傷的概率,其實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上圖來自1994年針對專業訓練者的一份調查統計,受傷概率按每100小時算,最高的是足球(6.2),其次是英式橄欖球(1.92),越野跑(0.37)。

而力量訓練只有0.0035,力量舉也只有0.0027,舉重是0.0017,這與我們的常識相反,對不對?

主要原因在於,發生運動損傷的最大誘因是“意外”,當你處於有準備的可控狀態時,就更不容易出現意外,而團體對抗類的運動風險高,因為很多時候,意外是“不可控”的,你不知道對手什麼時候會上來對你做什麼動作,而力量訓練呢,非常講究對重心和平衡的掌控,絕大多數時候,你的訓練重量和肢體關節的位置,都是可控的。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當然,這項研究的對象是經過專業訓練者,他們相比業餘愛好者,有著更多的科學指導和保護措施,業餘愛好者需要不斷學習打磨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意識,否則任何運動,對你來說都會有額外的風險。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7、力量訓練就一個字“幹”

奉行“幹”就完了的力量訓練者,確實有,疲勞了喝咖啡紅牛氮泵再看幾張比基尼號稱“促睪”來給自己打雞血然後繼續硬挺著練,但越是高階的訓練者,就越講計劃週期疲勞管理補充營養積極恢復,甚至把恢復本身放到比訓練更重要的位置。

累了就休息,佛系一點,講究個可持續發展。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8、肌肉大了會很笨拙

有一些健美愛好者,做太多的肌肉孤立訓練,這種訓練方法違背了人體總是多個肌肉協同發力,從而更省力地完成動作的本能,他們確實會更笨拙,比如健身房常見的,那些炸著胳膊走路的“隱背症”患者。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但如果你補充針對協調性、靈活性的訓練,那麼即使是大塊的健美肌肉男,也可以很靈活,例如喜歡跳舞的韓國健美選手黃哲勳。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例如大塊頭的橄欖球選手: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所以大肌肉並不意味著協調性差,看你去不去專門練它。

9、別問了,沒腹肌

開個玩笑而已,其實也不是,力量訓練者有沒有腹肌,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和安排,一般來說,大級別選手為了保持優勢,一般不會刻意去減脂來顯露腹肌,而中小級別的力量選手,顯露肌肉線條就容易多了,比如82kg的力量舉選手Aleksey Nikulin,就是“力型兼備”的典型。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只不過力量訓練者往往不在意有沒有清晰的腹肌,它對力量專項沒有幫助,在內行眼裡也不代表著強壯,所以我們不關注它。

健身愛好者需要了解,關於力量訓練的幾個常見誤區

只不過當我們想要顯露腹肌線條時,它也隨時可以有,比力量舉成績破個PR可容易太多了,比如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

  1. Hamill, B. P. (1994). Relative safety of weightlifting and weight training.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8(1).

我是一名力量舉運動員,營養師,如果你想要系統、高效地學習肌肉力量的鍛鍊手段和訓練計劃安排,請看這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