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

金沙江畔,鯵魚河邊,坐落著涼山州會東縣這座山水宜人的美麗小城。

站在會東縣彩虹橋上,細細打量這座城:乾淨整潔的街道、拔地而起的高樓、川流不息的人群、奔波不停的車輛……的確如它的稱號——“川滇明珠”一般,熠熠生輝。

今日的現代繁華,翻開了這座城最新的一頁;歲月如歌,腳下穿城而過的 魚河,見證了這座城一路的發展變遷。


會東:“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

會東縣城全景(黃劍 攝)


城市“變形記” 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

“改革開放初期的會東縣城只有一條雲盛街,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現在,會東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展到6.28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萬人。”會東縣委副書記、縣長環江紅說,緊握時代的脈搏,會東縣由“小”到“大”,不斷髮展變化,上演了一場城市的“變形記”。

變化的開始,源於一條老街——人和街。這裡是縣城裡最熱鬧、最集中的商貿服務區,會東縣老百姓都習慣稱它為農貿街。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和街繁榮背後的髒亂差堵問題日益顯現,遮陽傘、鐵皮棚、私拉亂接、商戶越門佔道、商販沿街叫賣、席地擺攤設點,因為這條街,外來的客商說:“會東縣城就像城中村、大集市。”

“我們下定決心要從根本上綜合治理人和街。”環江紅說,這條街非治不可。2016年秋,會東縣採取“騰籠換鳥”的方式,短期內配套建成各類市場7個、簡易停車場5個、打通城區斷頭路7條,人和街千餘家商戶商販限期坐商歸店、行商歸市、門前五包,街道重新黑化亮化,門店重新立面改造。

以此為新起點,會東縣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貼近實際需求的斷頭路、市場秩序、交通擁堵等10個重難點問題,開啟了城市管理的攻堅之行,多部門聯合執法,拆除臨時攤點468家,新建安置攤位1600餘個,縣城基本實現了“坐商歸店,行商歸市”,會東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為解決好群眾的出行問題,會東縣先後打通斷頭路7條;新建城市主幹道等6.8公里,文化廣場2個,停車場2個,城區道路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同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新建會東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拓寬“數字城市管理”覆蓋範圍,不斷向規範化、數字化、現代化城市邁進。


會東:“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

依山傍水的姜州花湖新村(黃劍 攝)


2017年至2018年,會東縣又相續改造了人和廣場、城北體育公園,新建小河嘴公園、法制公園、老街溼地公園、健康文化廣場,城市綠化面積從17萬多平方米增加到26萬多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近9萬多平方米,市民遊憩休閒的空間大幅增長;結合全國健康促進縣、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三大創建活動,開展縣城亮化美化工程,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改造提升路燈、景觀燈1600餘盞,塑造景觀花卉40餘處,城市風貌和城市品位大幅度提檔升級。

按照生態宜居城市定位,會東縣還出臺了《打造川滇明珠建設美麗示範縣城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投資100億元,統籌推進縣城“四山三河三區四橋一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10個棚戶區改造等項目,重點發展房地產、餐飲、酒店、物流、文化休閒等城市新業態,新增市民休閒遊憩空間約34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化及景觀面積約80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將拓展到12.6平方公里,城市承載配套服務能力提升至15萬人以上。

“現在的會東不一樣了!”大家紛紛感慨,從縣城的變化、街道的變化都能感受到今日會東發展的日新月異。

產業“轉型記” 見證會東經濟跨越發展

把目光轉向會東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成就展館,一張張新舊照片,一組組紮實數據的強烈對比,向世人展示了會東縣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

“產業發展是會東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環江紅說,會東境內農特資源、清潔能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富集,被譽為“攀西資源聚寶盆”。這裡是四川35個農產品主產區縣之一,是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重要支撐,已探明礦產資源種類50餘種,礦產地334處,優勢產業涵蓋了一二三產業,現代菸草、清潔能源和旅遊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會東縣被譽為全國菸葉生產第一大縣,自1976年栽下第一株煙到現在,會東至少有兩代農民依靠菸草產業生活和致富,同時也錘鍊出了最精湛的栽培、烘烤技術,成為職業菸農。

為加快菸草產業發展,會東持續加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僅“十二五”期間,全縣菸農在育苗、農藥、肥料、培訓等方面就合計投入8.99億元。近年來,會東菸草行業又累計投入3.83億元,實施土地整理、煙水、煙路、烤房、水池、農機、站點建設等項目26703個;投資1.1億元實施了新馬灌區項目,投資10億元實施會東復烤廠技改擴能項目,通過不斷投入,會東煙區現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


會東:“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

會東“小藍莓”成就“大產業”


同時,通過綠色生態農業、現代農業轉型、組織方式創新等舉措對全縣大農業起到了引領作用,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會東縣有獨特條件和優勢。”環江紅說,會東是全國清潔能源示範縣,可開發風能、太陽能資源130萬千瓦以上。“一縣挑兩站”境內有世界級的烏東德和白鶴灘兩大水電站,建設發電後可提供2620萬千瓦電能保障,兩大電站給會東縣在基礎設施和農房建設方面帶來的直接投資超過138億元,對於破解地方交通瓶頸、加速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興業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會東還有西南地區最大的風電場,預計未來5至10年,會東全縣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124.8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1.79億度,實現年產值19億元,稅收3億元。

依託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會東突出產業模式創新,創新開發風、光、水等清潔能源,規劃佈局大型併網風、光發電站,將形成水電、礦冶互動融合,上、下游產品緊密結合的產業鏈,壯大50億級新型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知名的清潔能源示範區。

同時,會東縣還將與華東設計院、三峽旅遊公司攜手,推進國家水電公園規劃、高峽平湖觀光休閒旅遊經濟帶建設,積極融入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

“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看得見鄉愁。”近年來,會東縣依託川滇文化和秀美山水,圍繞觀光、旅遊、養生等多種主題進行探索,旅遊實現“從無到有”的飛躍,2018年,接待遊客55.3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7億元。

今年,會東縣還將深入挖掘會東旅遊資源、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打好山水牌、風情牌、美食牌、康養牌,對標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標準,加快景區建設、深耕文旅融合,加快打造文旅品牌,積極發展森林康養旅遊,拓展旅遊新業態,力爭實現4A級景區零突破、3A級景區翻一番,努力把會東建設成為川滇文化旅遊康養新地標。

時代之下,會東縣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不斷轉換,縣域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攀升,轉型跨越發展的步伐越發堅定。

生活“幸福記” 一切都是奮鬥出來的

“這批黑山羊長大了,今年的收入就掙出來了。”在會東縣姜州鎮民權村5組,養羊大戶肖玉林看著自家玉林標準養殖場裡即將出欄的285頭會東黑山羊,一臉期盼。

會東黑山羊在會東有很長的養殖歷史,會東黑山羊良好的經濟價值,讓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加。

姜州鎮是會理黑山羊養殖的重點鄉鎮,這裡的養羊大戶相對集中。新發村的養羊大戶李瑞福,現存欄黑山羊428只,年出欄黑山羊186只,純利潤達到了25.3萬元;同村的養羊大戶錢國志,現存欄黑山羊375只,年出欄黑山羊156只,純利潤19.6萬元。

在姜州鎮營盤村黑山羊養殖小區,更是家家都養黑山羊,這裡有黑山羊養殖戶37戶,共養殖黑山羊1586只,年出欄黑山羊846只,戶均增收3萬餘元。


會東:“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

會東黑山羊


“今日的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環江紅說,上世紀80、90年代,會東縣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群眾居住條件較差,1978年,會東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67元。

近年來,會東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好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篇文章”,實施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補短板、促融合、育主體六大行動,推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投入資金1000萬元,發展集體經濟試點項目10個,貧困群眾依託集體經濟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建成30個幸福美麗新村,累計創建省、州級“四好村”174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農村沼氣、節能灶、太陽能熱水器、新能源燃料用具普及率不斷提高。

農業實現了提質增效、農村面貌日新月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67元增長到2018年的16764元,是1978年的250倍。

讓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會東縣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5705.03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143.29億元,是1978年的251倍;

縣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452.20萬元,增長到2018年全縣實現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0.09億元,是1978年的223倍;

縣社會消費品總額由1978年的1820.97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5623億元,是1978年的309倍;

縣固定資產投資由1978年的301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91.96億元,是1978年的3055倍;

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51元增長到2018年的28022元,是1978年的186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會東縣的發展變化無處不在,眼看,這顆“川滇明珠”高歌猛進,一路向前,“明天”已然可期。

(韓世龍 姚萬林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胡智 陳國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