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圍棋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據中國古籍記載,在堯舜時期便有了圍棋的雛形,後來經過朝代更替與演變到了漢朝逐漸盛行起來,等到了唐朝,宮廷還專門為此設立了一個職位名曰”棋待詔” 主要是陪皇親國戚們下棋娛樂,並進行教學和組織比賽。由於得到皇家貴族的喜愛,所以圍棋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時間下棋對弈與彈琴 寫詩 繪畫都成為高雅的風尚。

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盛唐時期的中國,國運昌隆,百姓安居樂業,中華文明遠播海內外,圍棋也隨之廣為傳播,尤其在東亞地區。當時日本每年都有遣唐使,把中國當做老師,虛心向中國學習各方面知識。由此圍棋也傳入了日本,並逐步流傳開來生根發芽,日本的圍棋水平也隨著中日交流的加深逐步提高。在唐宣宗主政時期,某年隨遣唐使而來的一位日本國王子就隨身攜帶了用上等玉石雕琢而成的棋子和精美的棋局。唐宣宗也設宴款待了日本王子一行,在熟知王子擅長圍棋後便指定唐朝的一流棋手顧師言與之對弈,沒想到這位日本王子棋藝也算高強,雙方下了三十三招後不分勝負,於是顧師言便使出一個絕招叫”鎮神頭”的招式,將其打敗。後來畫家也以此故事畫了一幅畫名叫《三十三鎮神頭畫》 由此看來日本的圍棋水平進步確實很大。

等到了日本明治維繫以後,日本的各個方面都領先了中國,圍棋水平同樣也超越了中國,同時日本也對舊的圍棋規則加以改進,並進化成現代段位制。

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在中國北洋時期有一位”北洋之虎”稱號的段祺瑞就是一位圍棋愛好者,頗有圍棋功底,同時府內也養了多名圍棋高手,每月花在圍棋上的錢就有千元之多。當時段祺瑞任保定任陸軍學堂總辦,閒暇時常常與人下圍棋打發時間,有時候與保定的日本僑民也下上幾局並屢屢獲勝,久而久之便有些沾沾自喜,在保定地面上看來圍棋水平最高非我莫屬。

突然有一日來了一位日本浪人,說要會會中國的棋手,一個無名小輩段祺瑞豈能放在心上,但是與他對局之後段祺瑞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後被日本浪人輕鬆取勝,段祺瑞不甘心,把自己手下的圍棋高手都找來跟他過招,替她挽回顏面,結果手下也不爭氣,全都做了對方的手下敗將。段祺瑞大驚失色,再瞭解到對方名叫高部道平,是日本的一個四段選手。段祺瑞豈能嚥下這口惡氣,於是在南京又擺開擂臺,讓南方的棋手再與南部道平大戰300回合,結果同樣令人沮喪,南方棋手盡數敗北。

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一個日本圍棋四段由此在中國的大江南北橫行霸道,並強行將中國的圍棋規則進行了改變,給圍棋起源地的中國棋手蒙上了恥辱,此乃中國圍棋界奇恥大辱。而這位南部道平四段雖說在中國無敵手,但是在日本只能算箇中級選手,真正的大神是一個叫本因坊秀哉的人,這個時候才知道中日間的圍棋差距是多麼的大了。

一代圍棋大師吳清源也將正式登場了。1914年吳清源出生在福州,後來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其父曾經在日本留學,也是圍棋愛好者,回國後在政府工作。一些父親帶回家的圍棋書刊成了吳清源的啟蒙讀物,由於父親的薰陶和鼓勵,再加上天生對圍棋有著獨到見解,並不斷進行研究致使吳清源的棋藝大幅長進,終於在11歲時被引薦給段祺瑞,段祺瑞在與之對弈之後非常喜歡這個孩子,便將吳清源收留府中每月資助100大洋。在段府終日與其他高手切磋,也使吳清泉名聲逐步遠播。

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後來由於段祺瑞下臺,吳清源沒了資助便到各處打比賽,也時常到日本人開辦的棋館,一來可以賺點生活費,二來還可以以棋會友,加快自己圍棋水平的提高。在與日本圍棋選手比賽時常取勝,這就引起了日本圍棋界的注意,小小年紀若加以指導日後成就不可限量。終於在1928年,吳清源遠赴東洋,進行留學。當時的日本圍棋界大神本因坊秀哉親自迎接,同時日本棋院每月發給吳清源200日元作為生活之用。在段位賽中接連戰勝多名日本棋手,最終被授予三段段位。而在與本因坊秀哉的對局中直到第160手才分出勝負,吳清源兩目惜敗。不過具吳清源晚年回憶錄時記載,其實吳清源是有機會贏得,只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是輸了好。

自此以後吳清源勢不可擋,後來吳清源在日本以十番棋打擂臺,迎接日本最強手的挑戰,最終將所有對手擊敗,由此開啟了圍棋吳清源時代。並被正式評為昭和”棋聖” 在日本的最初八年吳清源一直是中國國籍,後來由於中日戰爭的深入發展,不得已加入了日本國籍。洋裝雖然穿在身,但心依舊是中國心,吳清源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在以後的圍棋交流中也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打遍日本無敵手的中國人-吳清源

1950年被日本棋院授予最高段位九段。1961年由於遭遇了車禍之後又患上肺結核,便退出了各項比賽而專注於圍棋研究和培養新人,獨創了許多吳清源定式。收的徒弟中就有兩位傑出的中國棋手林海峰與芮廼偉

2014年吳清源病逝於日本享年100歲,2017年骨灰正式歸葬於中國福州,他的出生地。

2015年,已故圍棋大師吳清源成為了第12屆日本圍棋殿堂的入選者,以此致敬這位圍棋界的先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