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前言:很多門店都有運營管理,但問題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落實下去和堅持下去。筆者決定把個人從事2年多豪車專修管理運營的感悟分享出來。

作者 | 朱遠方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筆者從2010年,接觸汽車行業,有幸師從於昊老師7年之久,做過零售店+管理諮詢。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河南一家豪車專修企業工作,至今2年有餘。

所在公司在焦作市有3個店,一大(豪華車)、1小(中端車)、1籌建(快處快賠),員工近50人。在濟源市1個店(豪華車),20餘人,去年綜合年產值1570萬,公司主營業務保養、維修、鈑噴。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公司前期以技術起家,從“強”到“大”,是從原始的瘋狂井噴時代到井然有序的管理運營的蝶變。

在4、5線的城市,管理運營是比較陌生和疏遠的名詞,而通常的店鋪,老闆就是管理者的代言人,老員工就是店經理的代名詞,至於方法技巧和文化,並不能夠得到所有老闆們的青睞。

而這家的老闆,嗅覺敏感,在合適時機,跨地區開了豪車專修至今有6年,所以對管理運營,格外重視。

筆者兩年多的工作內容主要包含:銷售管理、促銷管理、員工管理、顧客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

很多門店都有運營管理,但問題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落實下去和堅持下去。筆者決定把個人從事2年多豪車專修管理運營的感悟分享出來。

一、銷售管理

要制定月度、年度銷售目標,有數據的門店可以直接做銷售預估,沒有數據的門店做2-3個月的數據積累再做預估,逐漸完成數據的完整度和準確性。

同時,任務分配到SA和各班組,召開週會月會進行總結分析。4、5線很多門店有業績沒數據,有數據沒分析,數據分析才是公司徹徹底底的體檢。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數據收集與分析分為幾類。

財務數據: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應收應付款、費用、成本、毛利率、淨利率、工資、班組人效、同比增長率等。

業務類的數據:總進店臺次、新老顧客數量、0消費臺次、保養、易損、維修等臺次及金額、單車保養單價、車輛平均單價、鈑噴與機修營業佔比變化等。

管理數據:全員的遲到次數、請假次數、入職離職的具體數量、店內班組的內外返處罰記錄,SA接車數量及金額,班組維修臺次及金額。有提成的養護項目數量金額統計及個人銷售統計。

而這些運營分析會議,我們則從年度分解到季度召開。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而預估,則是每年要以固定的增長比例逐年逐月提高,分配到每一個服務項目裡。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店的通常做法,左邊褲兜是支出,右邊褲兜是收入,右邊的錢比左邊多就可以,至於為什麼多,多多少,無關緊要,而數據分析,離他們好像更遠。

二、促銷管理

現在市場上非常流行集客引流,引爆燃爆朋友圈和門店。而對於筆者所在的4、5線城市豪華車的促銷,並不會起到前簇後擁的局面,門店只要定位在專一的高端車維修,服務的當然是非富即貴的高端群體,北上廣的奔寶奧就是一個汽車,而小縣城的奔寶奧不但是汽車,還是一個身份,車牌號+手機號更能彰顯。

所謂的促銷,只是店鋪對很少一部分客戶進行例行公事的回饋。有則不多,沒有則不行。所以我們只有簡單的機油預存和抽獎,也不贊同從價格上去引流。也算是佛系的促銷了。

排隊、轉發、點贊、對於一些“大神隱者”們,完全不會在意你送的什麼。更不會轉發,如果轉發了,他的通訊錄裡的大咖們如何看他?

顧客主要分為:核心客戶、忠誠客戶、遊離客戶。還有一類客戶則是:佛系客戶,一切活動和他無關緊要。他也更喜歡佛系的SA接待,做好每一次服務和價格協調。

三、員工管理

80後工作,注重的是感情,90後工作,注重的是心情。錢不是萬能,“包”也不能治百病。他們想要的是一個爽,工作爽了才長久,不爽了就回家。大城市退一步海闊天空,小城市退一步....我到家了,所有的委屈和壓力,並不能化為奮鬥的動力,因為,他們知道,公司2裡地的方向就是他的家。

當然,這是個例。我們要做的是把企業做成當地有影響力的,有感情有溫度的公司。

調整團隊:先告知標準、再考核測評、面談、觀察、再談、再觀察,辭退/開除。

在“改變”的這個字眼裡,筆者遵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人品不正,再多的保證承諾談話都是在浪費感情投入。

而對於可培養之人,關注的不止於工作,還有生活,談生活,能走進內心,談工作,你就在心門之外,先安居才有樂業,小城市淋漓盡致。

地域內的員工流通基數,決定著你的管理是否剛硬,快刀斬亂麻,刀是夠快,麻卻只有亂麻,都斬了連亂麻都沒了!只能邊種邊斬。

四、顧客管理

這類城市的顧客,能讓你管理的顧客不再是顧客,而是朋友。不讓你管理的顧客,那依然是佛系的顧客,而我們仍然是要按照消費頻次和消費金額。

根據ABC三類保養,來查詢出這些優質和忠誠的客戶,贈送一些禮品和季節性的增值服務:

冬天的玻璃除霧,夏天的玻璃鍍膜除水,雨季的天窗養護,節假日的制動養護,保養的機艙清洗,進廠車輛的洗車服務等等,堅持做下去才是難能可貴的。

說一下回訪,則是整個服務流程中的終端環節,沒有回訪,一切服務品質等於未知,很容易進入自我陶醉的境界中。

當然,回訪中能夠接電話聊幾句的實屬難能可貴,這在接待時就要提前做好詢問以及備註。

回訪:問候禮儀/修理/定價/時間/清潔/交車/其他,三天回訪,分顏色標準這些回訪結果,發到工作群裡,如有投訴,找出接待和車間維修班組進行核實處理。

PS:電話、微信,短信,都不如面談,但對於服務的小瑕疵和缺陷,很多客戶並不一定能夠當面指出來,能當面指出來的肯定就是投訴了。所以,關係熟絡的客情回訪,儘量是不要熟悉的SA做。

五、運營管理

這個運營管理中,包含著眾多的內容,挑常用的說:

流程類:員工離職入職流程、7天老帶新流程,各崗位日工作節點流程、SA接待流程、交車流程,會議流程(晨、夕、周、月)財務報銷流程,車間作業流程、車間安全日檢查流程,員工生日會,優秀員工選舉,季度、年度運營分析會。

制度類:大體是店內製度+人事行政制度+員工福利規定。

培訓體系搭建:填寫培訓需求表——整理分類——內訓&外訓。

培訓需求整理:初中高的技術類、管理知識類、文化類。

內訓:挑選培訓講師——做培訓計劃——挑選受訓人,發佈通知,培訓簽到,試題和實操考核,記錄分數存檔。

外訓:尋找合適的培訓機構,包括運營類+技術類+標準的流程類,外出參加,歸來分享,改良使用。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案例分享會:SA銷售案例分析+分享總結,車輛診斷和維修案例分享+記錄。這些平時都是在夕會環節完成的。我們中間也舉行過服務顧問比賽,是根據不同車型年限和公里數來隨機抽取,接待,可以按照流程走,顧問,是要靠專業知識發現、挖掘。

月報月計劃:各店店經理、前臺經理、車間主任,月末提交下月重點的工作計劃,按照5W1H的格式(內容、誰來做、在哪做、何時做、為什麼做、怎麼做)提交。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週報周計劃:按照個人的月計劃重點工作,分解為4周的周工作計劃,每週一彙報,對於重點工作進行承諾,以紅包形式體現,做完的工作,以提交記錄照片視頻為依據。未完成,下週繼續承諾,紅包金額翻倍。

一家5線城市的豪車專修企業,年產值超1500萬,它是怎麼做管理的?

店鋪檢查:根據店鋪檢查表來對每個店的具體管理工作考核,每月進行抽查,對問題記錄與店經理進行溝通,問題照片發放各店微信群。實施績效的話,可以在績效工資中體現。而我們,績效考核只是針對車間主任開始實施。

運營的結果是一種表象,是靠現象呈現,做與不做是看的出來,而各類的制度可以不用,但用時候一定要有,為的就是有據可依,打消疑慮。

六、人力資源工作

對於小城市的人力資源,選用育留其實是混亂的,城市等級決定著人才的多少和高低是一點沒錯的。

招聘,無非就是從專業對口的學校、當地人才市場、58、轉介紹等,再高端的智聯、獵聘就顯得不對等了。很多應聘者不能準時到崗,原因很簡單:今天天氣太熱了,我不想去,一句話,就會感覺到,兜裡有錢,鍋裡有飯,家裡有礦。他們主業是生活,副業才是上班。

所謂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在他們面前顯得一文不值。商場賣衣服,能掙2500,進工廠3000+,幹汽修,人多事多,客戶難伺候,專業知識太多,學成的週期太慢,條條框框一大堆,給我一個愛上修理行業的理由?我說,這樣的環境,能讓你成為一個更自律和上進的技術人,將來出去“家就在這,我去哪”,幾句話,就愉快的把天聊死了。

焦作離鄭州80公里,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人往高處走,毋庸置疑,多數人會留在省會城市,拼盡全力去安家落戶。我們想要獲取各種專業的人才,是比較難的。

只能是從目前的人,培養教育栽培,留為己用。但技術類的還要考慮,隨便一個成熟的技師,在這樣的城市都可以開一個門店,每平20~50元之間的房租,總會找到合適的。

一個工位、一臺舉升機、一個技師,一個媳婦收錢,這店就成了。甚至這個店,就開在了你的對面。你又能怎樣?你少了員工和客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至於你想把這樣的對手店乾死,除非他自己不幹。

筆者公司目前人員整體穩定,流動率幾乎為0,但又深感到責任和壓力。

七、企業文化

一個小城市的修理廠來說企業文化,總感覺有點誇大,但又沒有什麼好的名詞去代替,我對企業文化的通俗理解:就是老闆和員工創業期間留下來優秀的傳統習慣和作風。

用文字解釋:

表層的器物文化:統一logo的門頭、旗幟、工裝、工牌、裝飾、紙巾和紙杯、車間口號等。

淺層的行為文化:員工之間的禮貌用語、上班中的行為舉止等。

中層的制度文化:各種制度的落實,對員工的溝通、關懷、激勵、發展等。

高層的精神文化:是一種肯吃苦、肯鑽研、不抱怨、不妥協、不放棄的創業精神。

一個店的時候,老闆是百分百的精神化身,2個店就會分掉一半,3個、4個...而這種精神也會隨著時代轉變,主力人員變化而改變。或者更多的寄託在門店的店經理身上,或者老員工的身上得以傳承。

對於企業文化,我們也沒有什麼逼格,目前只能做一些聚餐,外出遊玩的團建組織,每週六日員工晨會做遊戲互動等,每月優秀員工評選、每月生日會召開、每年的優秀員工和幾個店的年會聯歡。或者來一把刺激的民主生活會,面對面的指出每個人的優缺點。

讓員工快樂工作,快樂生活。這是我們小城企業盈利發展的動力和社會責任。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店鋪轉型,在筆者看來就是一種管理的滲透,需要持久性“滲”,才會有深度的“透”。一個“潛”字,是你切入企業的方式,一個“潤”字,是你影響團隊的手法,“無聲”,是你在團隊中的存在感。

所有的企業,沒有讓人頭疼的裙帶關係,就是明智。

有裙帶關係的,圍繞工作努力配合,就是明理。

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共同成長,才有明天。

我想我們就是如此,在這座小城,顯得很難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