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開國皇帝與最後一位皇帝是什麼關係?有血緣關係嗎?

加我paopaotang92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明朝的亡國之君朱由檢肯定有血緣關係啊!難不成大明江山還換了姓不成?朱由檢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子孫。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在南京開國建朝起,皇帝的傳承就一直在朱家子嗣中傳承,當皇帝要是換了姓了,那就一定是改朝換代了。

雖然大明王朝的皇帝一直在朱元璋的子孫中傳承,但這其中還是有些親疏,也就是血緣關係的遠近。

朱元璋當皇帝后,就確定了自己的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朱標是根正苗紅的朱氏皇權接班人,不但是嫡子還是長子,而且自己又很有能力,如果不出意外,朱標當上皇帝后,大明王朝的所有皇帝基本就是出自朱標一系中,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子嫡系中傳承。

朱元璋這麼設計的,但是千算萬算,算不過朱標活不過朱元璋,朱元璋沒死,太子朱標死了,這讓朱元璋傷老心了。

傷心歸傷心,在皇位傳承上,朱元璋的初心不改,嫡系嫡子傳承,朱元璋直接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讓他來繼承皇位,也能夠確保皇位在正統支系中傳承。

朱元璋這麼設計的,但是千算萬算,算不過庶出的兒子(也有說是嫡子)朱棣造了自己孫子的反。

這朱元璋一生強勢,唯有這皇位傳承規劃上始終沒有如了他的願,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反了自己的侄子,把朱允炆趕下了臺,自己當了皇帝,自此大明王朝的皇權傳承從嫡系正宗轉到了庶出的朱棣一脈,而且一直都傳承到大明王朝滅亡為止。

雖然大明王朝在嫡系正宗只傳承了朱允炆一系,在朱棣庶出一脈中傳承了九代,但這其中的幾個皇帝在繼承皇位上也是有嫡有庶。

首先是明代宗,就是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危機,明英宗被瓦剌虜走了,大明朝無君,于謙與眾大臣請示太后另立新君,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他不但是庶出,而且還是在前皇帝沒有死的情況下繼承的皇位。

更傳奇的是明朝唯一一個兩次登基的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他第一當皇帝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後來被放了回來,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一群奸臣擁立他付出再次登基當皇帝,殺了大明朝第一忠臣于謙

到了明武宗時期,也是由於明武宗太過貪玩,臨死都沒有來得及生孩子,最後皇位的傳承落到了旁支興獻王之後朱厚熜頭上,也就是明朝著名的聰明皇帝嘉靖。

到了明朝最後兩班皇帝了,木匠天啟皇帝臨死也是沒有子嗣,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朱由檢,這是明朝至朱棣起第三起的皇位繼承到了旁支系。

明朝皇位的傳承一直是有章可循的,當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定好了的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整個明朝的皇位傳承基本都是按朱元璋這個傳承製度來的,所以明朝的皇帝肯定都是一家子,一脈相傳。


沉墨I方之城


答: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

兩人是什麼關係呢?

我們來細數一下吧。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生朱高熾,朱高熾生朱瞻基,朱瞻基生朱祁鎮,朱祁鎮生朱見深,朱見深生朱祐杬,朱祐杬生朱厚熜,朱厚熜生朱載垕,朱載垕生朱詡鈞,朱詡鈞生朱常洛,朱常洛生朱由檢。

則把朱元璋定為第一世的話,朱由檢為第十二世。




按照祖宗十八代往上推,分別為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往後推,分別為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

以朱厚熜作為參考座標,朱元璋是朱厚熜的太祖;而朱由檢是朱厚熜的玄孫。

那麼,朱元璋和朱由檢自然是直系血緣關係。

大明諸帝中,身世最具爭議的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最先公開叫嚷朱厚照不是朱家人的種的,就是明正德朝的寧王朱宸濠。

這個朱宸濠覬覦帝位,到處散佈謠言,說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大婚之後,多年沒有生養,後來聽信了大太監李廣的饞言,抱養了一個民間百姓的嬰兒充當自己的孩子,取名朱厚照。朱厚照長大,登上了帝位十四年,致使大明王朝已有十四年不姓朱了。

朱宸濠說朱厚照是民間百姓的孩子,並非空穴來風。

明孝宗朱祐樘是出了名的仁君典範,他仁政愛民,克勤克儉,在人品上幾乎無可挑剔。就連在後宮也是推崇一夫一妻,不要妃嬪。

所以,有人懷疑明孝宗在那方面不行。

也不怪人們懷疑,明孝宗和張皇后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養。

皇帝子嗣關係到傳承王朝大統,大臣和宗室皇親因此焦急萬分,不斷上書催促明孝宗從速選妃以廣儲嗣。

大臣和宗室皇親催得太急,明孝宗於是在弘治四年九月傳出喜訊:張皇后產下了一位皇子!


這個皇子,就是朱厚照。

但朱厚照的出現太過湊巧,引起人們的猜疑。

後來還發生了有名的“皇子為鄭金蓮所生”案,很多人都說朱厚照是宮女鄭金蓮生的。

直到現在,朱厚照是否為明孝宗親骨肉,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但是,朱厚照英年早逝,其身後沒有子嗣,帝位傳給了堂弟朱厚熜,而朱由檢是朱厚熜的玄孫,朱元璋又是朱厚熜的太祖,即朱由檢自然就是朱元璋的種了。


覃仕勇說史


明朝不計南明在內,從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從明朝皇帝世系上看,朱由檢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子嗣。

明朝實行“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製度,在明朝這十六位皇帝中,就存在幾位非嫡出和互為兄弟的皇帝,但皇位始終都在直系親屬中世襲,血緣關係還是存在的,倒不至於出現中山靖王之後劉備與劉邦那般尷尬的關係。


奪侄兒皇位的朱棣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嫡長子朱標在明朝建立的1368年就被立為太子。然而,太子朱標沒等到朱元璋退位,自己先死了,還好朱標還有一個兒子深受朱元璋喜愛,也就是朱允炆。朱允炆後被立為皇太孫,成為皇位法定繼承人,於1398年即位,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即明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

年輕氣盛的朱允炆,誓要做第二個漢武帝,剛一上任就開始削藩。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sù)第一個遭殃,被廢為庶人,發配邊疆,隨後幾個月內齊王、湘王、代王、岷王全部被罷黜,更是逼得湘王全家自焚。


朱允炆一番令人窒息操作之下,一直裝病裝瘋的燕王朱棣眼看刀就要架在自己脖子上了,於是在1399年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明成祖朱棣

結局我們都知道,朱棣成了最後贏家,稱帝遷都,成為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朝皇位也從朱元璋嫡長子朱標一系,轉移到庶子朱棣一系,直到明朝滅亡。


當兩回皇帝的朱祁鎮


明朝的第六個皇帝朱祁鎮,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角色。


蒙元分裂出來的瓦刺成為明朝中期的大患。1449年,剛剛親政不就的朱祁鎮在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想效仿成祖、宣宗,創下平虜的大功。然而,朱祁鎮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土木堡之變中,因錯誤指揮,導致明軍大敗,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刺軍隊俘虜,上回創下這等奇恥大辱還是北宋徽欽二宗。

△明英宗朱祁鎮

土木堡之變,不僅使從京師帶出的二十萬精銳盡失,京城防務空虛,更因為朱祁鎮被俘成為人質,導致各路勤王軍隊投鼠忌器。瓦刺軍隊一路攻到北京城,表面強大的明朝頃刻間就步入危亡之際。


正當北京城的王公百官爭辯是戰是逃的時候,于謙站了出來,擁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即明朝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依仗于謙,並組織北京保衛戰,成功擊退瓦刺,算是坐穩、坐實了皇位。

△明代宗朱祁鈺

瓦刺見打不過明朝,決定把朱祁鎮放回去,以表求和,但神奇的一幕來了,朱祁鈺表示我哥哥是個二愣子,你不要送回來了。不過,畢竟是親兄弟,又是前任皇帝,在於謙的堅持下,還是將朱祁鎮給接回來了。二帝共處一朝肯定不行,朱祁鈺在迎回朱祁鎮後,立馬把自己的親哥給軟禁在南宮,一關就是七年。


原本朱祁鎮會在南宮幽禁至死,沒想到的是正當壯年的朱祁鈺居然得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閣臣石亨、徐有貞效仿當年的于謙,跑到南宮迎回朱祁鎮,重新奪回皇位。


身陷敵營,又二度登基的朱祁鎮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之一了。


既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嗣的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孝宗朱祐樘的嫡長子,憲宗朱見深的孫子。孝宗朱祐樘不像明朝其他皇帝親王那般能生,位數不多的九個皇子也都夭折,只有朱厚照一個長大成人的兒子。或許是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又或許是長年縱情聲色,導致朱厚照失去了生育能力。

△明武宗朱厚照

1521年,31歲的朱厚照墜河染疾,病故駕崩。朱厚照突然去世,又沒有兒子,又沒有親兄弟,皇位落到了堂朱厚熜手上,朱厚熜也就成了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即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cōng),是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與朱厚照是堂兄弟關係,勉強算是兄終第及。


兄終弟及朱由檢


皇位從朱厚熜這一脈傳到第五代明熹宗朱由校時,也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喝“仙藥”把自己喝死了,僅有的三個兒子也早就夭折。最終根據“兄終弟及”的原則,由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崇禎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歷經277年,傳承16帝的明朝滅亡。


地史館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他是朱元璋的第12世子孫,兩人是有血緣關係的。

明朝共有16位皇帝,雖然有幾位皇帝並沒有按照傳統的“謫長子繼承”,但都屬於“皇室血統”之內。

朱棣奪位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但朱標英年早逝,於是皇位就落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登基為帝,年號建文。

侄子做了皇帝,很多叔叔表示不滿,特別是建文帝剛登基就開始削藩,想把叔叔們在藩地的權力都收回來。結果燕王朱棣舉棋造反,搶了侄子的皇位,改年號為永樂。

朱棣奪位並沒有影響到血緣問題,因為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朱厚熜的意外收穫

朱棣稱帝后,後面的皇帝一直都按照傳統的繼承製度進行著皇位更迭,但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時候,皇位繼承出現了問題——正德皇帝沒有兒子。

正德皇帝死後,因為沒有傳下子嗣,這時候找誰來繼承皇位呢?於是太后和大臣們就商量按照遠近親疏,在皇室中找一位繼承者。

正德皇帝的老爸是弘治皇帝朱祐樘,歷史上出了名的“專情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位女子為妻,就是張皇后。因此他傳下來的子女也不多,除了正德皇帝朱厚照,還有一位早夭的次子,這樣繼承者就只能從弘治皇帝的兄弟那裡去找了。

最後選了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把他從湖北接到京城來“就職”,改年號為嘉靖。

嘉靖的皇位雖然是”撿“來的,但他的血統也沒有問題,同樣屬於朱元璋的後代。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是一位非常上進的皇帝,他的皇位是哥哥傳給他的。

嘉靖皇帝之後,明朝經過了隆慶、萬曆、泰昌這幾位皇帝,其中泰昌帝就是”一月天子“朱常洛,他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

泰昌帝之後就是天啟帝朱由校,他是朱常洛的長子,因為不理朝政,整天喜歡做木工活,被後人稱為”木匠皇帝“。

朱由校生了三個兒子都早早夭折了,因此他駕崩後只能把皇位傳給弟弟朱由檢,改年號為崇禎。

所以,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與朱元璋是有血緣關係的。以朱元璋為一世祖算起,崇禎就是他的第12世子孫。


水煮汗青


懿文太子英年早逝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預想的,除了早夭的九子趙王之外,給剩餘的二十五個兒子的後代以及侄孫朱守謙一脈(朱文正之子、南昌王朱興隆【朱元璋長兄】之孫)分別排了二十個字輩,並且除了太子朱標之外,其餘諸人皆有封地。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太子朱標系孝慈高皇后馬秀英與明太祖所生之嫡長子,自幼天資聰穎,深得父母喜愛。與父親的性格所不同的是,朱標秉性溫和,所以在朱元璋懲處重臣之時,朱標往往會勸諫父親不要過於殺伐,以免傷了和氣。而朱元璋則以令其撿拾棘杖一事表明自己是為了他未來承繼大統鋪平道路。這就充分說明了,雖然朱元璋本人秉承用重典的做法,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於在性格上與其格格不入的嫡長子朱標的喜愛,從1368年(洪武元年)朱標被立為太子之後,朱元璋就將其當作未來接班人來對待。

只可惜,被明太祖寄予厚望的朱標卻於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年僅38歲。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痛不欲生,不僅追諡愛子為“懿文太子”,而且於同年立年僅16歲的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其意不言而喻。

懿文太子朱標畫像

燕王靖難之役奪得皇位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71歲的明太祖彌留之際正式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即建文帝。因聽信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建文帝決定採取撤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卻引起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的警覺,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於1402年(建文四年)將僅僅在皇位四年的侄子趕下了臺,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

自此,明朝的皇位世襲就從太子朱標一脈轉到了燕王朱棣一脈,這也就使後世很難記住建文帝一脈的字輩,而永樂帝一輩的字輩“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卻為大眾所熟知。這就是明朝皇位世襲的第一次轉變。

明成祖朱棣劇照

英宗土木堡之變被俘,景泰帝代立八年,奪門之變又復英宗

明成祖後,經歷三世三任皇帝(仁宗【朱高熾,成祖長子】、宣宗【朱瞻基,仁宗長子】、英宗【朱祁鎮,宣宗長子】),到1450年(正統十四年),瓦剌進犯英宗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由宣宗次子朱祁鈺代兄承繼大統,是為景泰帝。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立已由瓦剌回到京城的朱祁鎮復辟帝位,皇位再一次回到了英宗的手中,由於英宗的回京和復辟,導致景泰帝最終未能完成實際意義上的世襲轉變。

武宗無嗣,憲宗孫承繼大統

英宗之後,傳位三世三任(憲宗【朱見深,英宗長子】、孝宗【朱祐樘,憲宗三子】、武宗【朱厚照,孝宗長子】),到1521年(正德十六年),31歲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因其生前無子嗣且孝宗次子朱厚煒早於1496年(弘治九年)1歲時早夭,所以按照“立嫡立長、兄終弟及”的祖制,最終選擇憲宗四子興獻王朱祐杬次子朱厚熜承繼大統,即嘉靖帝,由此發生了明朝歷史上第二次皇位世襲的小轉變。

明世宗朱厚熜畫像

熹宗無子,傳位於弟信王

世宗之後,傳位四世四任(穆宗【朱載垕,世宗三子】、神宗【朱翊鈞,穆宗三子】、光宗【朱常洛,神宗長子】、熹宗【朱由校,光宗長子】),到1627年(天啟七年),23歲的天啟帝朱由校駕崩,由於生前無子,按照“兄終弟及”,傳位於光宗五子信王朱由檢,即崇禎帝。崇禎一生雖說共有七子,但由於1644年(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所以最終未能完成信王一脈的皇位承續。

小結:

綜上所述,從1368年開國,到1644年,明朝276年的國祚當中,共歷12世16帝,自朱元璋之後的所有皇帝皆系其直系後代,從成祖朱棣之後的所有皇帝也皆系其直系後代,從世宗朱厚熜之後的所有皇帝皆系其後,雖然當中發生微小的宗祧傳承變化,但整體大框架還是屬於皇室正統的。

我是“史海甄客百曉生”,一個資深的歷史迷,如果認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多多關注並支持,謝謝各位!


史海甄客百曉生


首先解釋下明朝到底是何時真正的亡國,尚存在著些許的爭議。傳統意義上認為明朝是在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後,宣告滅亡,所以朱由檢是亡國之君。但也有人認為明朝是在1661年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所殺後,宣告滅亡的,所以朱由榔才是亡國之君。



當然不管是朱由檢,還是朱由榔,他們都是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嫡系後裔,既然是嫡系後裔,那自然就是有血緣關係啦!

先說朱由檢。朱由檢是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為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朱由檢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是明穆宗朱載垕的曾孫,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玄孫,是興獻王朱祐杬的來孫,是明憲宗朱見深的晜孫,是明英宗朱祁鎮的仍孫,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雲孫,是明仁宗朱高熾的耳孫,是明成祖朱棣的十世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孫。



也就是說朱由檢是朱元璋的十一世孫,朱元璋是朱由檢的十一世祖。

再說朱由榔。朱由榔是明喪失大一統地位後,割據南方的南明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瀛的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是他的祖父,明穆宗朱載垕是他的曾祖,明世宗朱厚熜是他的高祖,興獻王朱祐杬是他的天祖,明憲宗朱見深是他的烈祖,明英宗朱祁鎮是他的太祖,明宣宗朱瞻基是他的遠祖,明仁宗朱高熾是他的鼻祖,明成祖朱棣是他的十世祖,明太祖朱元璋是他的十一世祖。



也就是說朱由檢是朱元璋的十一世孫,朱元璋是朱由檢的十一世祖。

其實朱由檢、朱由榔這兩位亡國之君雖都是朱元璋的嫡系後裔,但關係、血緣卻已是很疏遠了,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我們所認知的“祖宗十八代”的範圍,或是早已出了“五服”。

縱觀明朝的皇帝世系,我們會發現其實明朝的皇帝傳承先後出現4個大宗,也就是從朱元璋開始分出4個分支。第一個分支是朱標一脈,傳至明惠宗朱允炆一代,後被朱棣兵變所奪。



第二個分支是朱棣一脈,傳至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六代,後因武宗無子嗣被朱厚熜所得。

第三個分支就是朱厚熜一脈,傳至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四代,後熹宗無子嗣被朱由檢所得。第四個分支就是朱由檢一脈,傳至朱由檢一代。



可以說明朝出現的4個分支,第一個朱標一脈是自然傳承,第二個朱棣則是兵變而成,第三個朱厚熜和第四個朱由檢則是因前一個大宗無子嗣,從而皇位傳到他們這原屬於小宗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