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爺用鐵鍋燉魚日賣上百條,細火熬一整夜才出鍋,連刺都能吃


中國人對於食材的掌握絕對在世界上都數一數二的,可以這麼說,先人們傳下的一個個傳統美食,都凝聚著無窮的智慧,有時候這些美味甚至達到讓人驚訝的程度。今天我們就要聊聊在河南濮陽的一種流傳了千年的美食,那就是糟魚。或許有人會好奇這糟魚能做出啥花樣的美食,還能流傳千年,有這麼神乎其神嗎?

在河南濮陽的一個街頭早市上,巴大爺的糟魚攤總是很引人注意,因為他的攤前賣的這種傳統美食在城市裡已經是很少見的。甚至很多路過的城裡人對於糟魚,只是聽過名,卻不知道它的特別之處。看到作者拍攝,巴大爺熱情的和作者聊起了他們家祖傳的糟魚手藝來。

如果你是初聽糟魚這個名字,可能有人還會陌生甚至好奇,這是河南濮陽的一種特有的美食,可以這麼說,出來濮陽,在外地基本是吃不到的。而究其原因,是因為濮陽的糟魚有著別的地方模仿不出來的地方,它這是濮陽市經典的傳統名餚之一,屬於豫菜系。此菜魚肉鮮嫩,魚刺酥香,魚肉魚刺都是入口美味。


巴大爺家住在黃河邊的範縣,家裡祖傳手藝做糟魚,對於製作糟魚,巴大爺很自信的表示,因為從小生活在黃河邊,所以他們村子附近有不少人都有一手做魚的本事,而做糟魚的手藝,絕對是外地人一吃就會叫好的。其實在很多地方,有著不少跟他一樣自小生活在黃河邊的人,都是靠著黃河母親饋贈的魚資源,做出了一道道不一樣的美食。

簡單交談中,巴大爺告訴作者他做糟魚已經幾十年了的時間了,每天早上一大早就會趕到固定的早市上擺攤賣糟魚。因為他做的糟魚在很多城裡人眼中是越來越少食物,所以不少人會好奇。所以巴大爺的糟魚攤前總是擠滿了買糟魚的人。交談中,大爺告訴作者,如果一天下來生意好的情況下能賣100多條糟魚。

拍攝中,巴大爺一直邀請作者嚐嚐他做的魚,就知道為啥這種傳統美食這麼受歡迎了。據巴大爺講傳統的糟魚做法,他每天都得用一個特別大的鍋去燉魚,而100多條魚都是一鍋燉出來,而魚做出來的時候還需要看火候,需要用小火燜魚,一燜就得燜上24小時,燜好的糟魚個個完整、肉爛骨酥,這絕對是一鍋下酒好菜!


說到這裡,估計有不少外地朋友會對糟魚更加好奇了。對於“濮陽糟魚”的介紹,它是流傳在黃河流域,已有千年歷史,是打魚為生的祖先發明的美食。大部分都用鯽魚、餐條、鰱魚等魚類為主,需以溫火細煨而成,算是一道功夫菜。再用醬汁小火燉至魚刺酥爛,可以連肉帶刺一同吃下,口感綿軟鮮香,是一道經濟實惠又不乏營養的美味。

這些就是烹製好的糟魚,具有魚體完整、肉質鬆軟,骨爛如泥,肥而不膩等特點。而製作的重點就是火候的控制上,製作糟魚很費時間和手藝的,巴大爺告訴作者,他家從他記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糟魚了。而他家的手藝更是傳了好幾代了。烹製好的糟魚,具有魚體完整、肉質鬆軟,骨爛如泥,肥而不膩等特點。

成品魚呈醬黃色,醇香爽口,色味俱佳糟魚味美價廉,是一般老百姓喜愛的佳餚。說到這裡,很多人會疑問,糟魚到底是啥樣呢? 其實按巴大爺的老手藝人來來說。這是一個是化腐朽為神奇,通過一系列的製作流程,人們通過智慧把魚最精華的部分、最香醇的味道提煉了出來,讓“糟”得香味浸到了骨頭縫裡。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濮陽這種糟魚為啥流傳這麼久,美味遠近聞名呢?作者瞭解發現主要歸功於燉魚的湯汁,久熬形成很濃的湯汁,普通的魚要用小火煨一天一夜,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出鍋的魚外形還是完好的,但內中骨刺早已酥爛,各種味道均吃透其中。在集市上,很多路過巴大爺的攤前的路人都會好奇,這糟魚到底好吃嗎?

那麼燉了一天的魚到底出鍋後是啥味呢?其實作者也是形容不出來的,只能引用些華麗的辭藻,烹製好的糟魚來說,它具有魚體完整、肉質鬆軟,骨爛如泥,肥而不膩等特點。用這種方法做成的糟魚,剛一出鍋的剎那間,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便飄散開來,整個魚看上去被一層晶瑩混黃色的膠質包裹著,微黑透黃,立時就激活了味蕾,給人以強烈的食慾衝擊。而真正是啥,還真的需要吃貨們自己去體會。

拍攝的最後,儘管只是嚐了一小塊兒,但作者對這種魚的味道還是念念不忘,燉了一天的魚嚼在嘴裡細細地品嚐,會給你一種舌底生津的酥爽,肥而不膩的醇和,滿口餘香的滋味都令人叫絕。吃著這種有多種滋味的糟魚,總是使人最大限度地飽嘗了大自然食材和人類智慧所結合出的美味的魅力,不在於有多精緻而在於多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