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負增長時代,多年持續上揚的態勢終停滯。汽車行業也從以前的人人有錢賺,進入到你死我活的淘汰賽。我也和很多人探討過汽車市場退化的原因,大都是認為貿易戰的結果導致。但是細心的人不難發現,銷量停滯的大都是傳統的燃油汽車,反觀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還是持續走高狀態。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燃油車市場,近兩年的市場下滑不僅影響了整體經濟,對海外的汽車巨頭影響也非常大,諸多老牌企業也接連虧損;如通用、福特,兩家巨頭從去年開始就大幅度裁員。

但新能源領域,特斯拉的銷量卻接連上漲,多個季度蟬聯銷量第一,訂單也是排隊到了幾年以後。

歐洲在早幾年就擬定過燃油車退市計劃,中國的一線城市對於燃油號牌的把控也十分嚴苛,可以說現在的汽車市場又開始了一次歷史性變革——電動化。相比燃油車,電車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度,畢竟安全性和續航里程都得不到保障。此外價格方面也讓人頗有微詞,以皮卡舉例,前段時間風駿7、銳騏電動版上市,相比其燃油版價格高出了不少。貴出了什麼?貴在哪裡?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瞭解下,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車身結構研發成本

相同的一輛車,並不是把動力系統換成電機就完成質變了。由於取消了油箱、發動機、變速箱等重要部分,所以如何最優的構建內部佈局就讓很多車企撓破了頭。

還有就是車內空間的處理,隨著電動車續航里程的增加,其電池組的內部佔比也越來越大,如若電池的位置不妥帖,車內空間就會被過多的佔用。


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市面上主流電車的結構是將動力電池置於底盤,電機放在前軸或後軸,這樣會盡可能的優化內部空間,乘坐體驗也會好一些。

電池成本以及部件優化成本

對於電動車而言,電池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若技術不過關就有可能導致進水、漏電等嚴重後果。外部結構上,因為不用考慮空氣動力學,所以電動車的中網和輪圈大都採用密閉式設計;內部的電路系統封閉也對廠商的技術有著嚴苛的考驗。

研發電池組所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巨大,這也讓多數廠商喜歡在外購買電池組。


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在做到以上技術後,就要考慮優化電車的整體性能。根據動力電池的性能來對汽車的車身自重以及配置進行整體優化,以增加產品競爭力。

模塊化生產成本以及後續研發成本

燃油車從最早的流水線到現在的模塊化平臺,它的流程已經非常清晰。但廠商的電車技術大都還在摸索中,不僅要不斷提升性能,還要優化電池續航的技術,這些所產生的成本也都需要消費者買單。換句話來說,燃油車的模塊化平臺一直在做著減法,畢竟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成本會逐漸下降。然而電動車還要一直在做加法,無論是電池續航,還是設備研發。

結語:傳統汽車行業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現在面臨的變革就是要對市場進行“格式化”,未來還會發生更大規模的顛覆。面對未知的前景,傳統汽車巨頭好多都開始了合縱連橫,能否取得成功還是個未知數;反觀皮卡市場,很多品牌也都開始佈局電動皮卡,但階段性來看,電動皮卡的應用場景還是過於單一,技術也並非十分牢靠。以我之見,眼下應當更多著眼於電池組的研發,根據皮卡的屬性而設計出合理的電池組供給,才能讓電動皮卡走進千家萬戶。

電動車比燃油車多出來的錢花在了哪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