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之後,人生的“第二個加油站”

在梁東的談話節目中,梁東邀請了一個專門研究長壽的專家,這位專家對全世界400多位長壽的專家、學者和文學家的研究,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這些長壽的人認識人生規律要最少比一般人早一個階段。”長壽的根源就是你的精力更充沛,更有活力。以下四個因素,足以讓你再一次年輕一回。

1 社會使命感會讓人精力充沛,更加長壽。

這位專家說:“很多年輕人未老先衰,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使命感。如果一個人一切都為自己而活著,那麼,他會很疲倦;如果為天下而活,他就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這就叫‘仁者福,德者壽’”。像百歲作家有冰心與楊絳等。研究《紅樓夢》的老學者---周如昌教授,經常在手機上發現他的視頻,他都老掉牙了,還在鏗鏘有力地講解《紅樓夢》,針對大家對《紅樓夢》的某些錯誤認識,他慷慨激昂地予以批判和糾正,這就是一種使命感。估計周汝昌教授至少在95歲以上了。

2 社會成就感也會讓人充滿活力。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終年68歲,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他文武全才,一生十分勤勉,博覽群書,他的長壽就歸功於他的成就感。

菸草大王褚時健,出獄時71歲,帶著老伴來到荒山上橙子,斷絕了一切故舊往來,默默堅守了6年,他的橙子一上市,就出現了“一橙難求”的好勢頭。他的二次創業恐怕不是為名,因為他的名字在全國很響亮;他也不是為錢,他能缺錢嗎?他的動力源泉就是為了獲得社會的成就感。

關於成就感,白巖松發明了一句名言:“人的收入和不可替代性成正比。”我再對他這句話加以改造就是:“人的成就和收入與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白巖松說,你整天抱著個手機,喜歡朝人堆裡鑽,必然會在擁擠不堪的道路上行駛,有高速公路你不走。你所做的工作,實習生都能做,你的工作是可以被任何人所能替代的,你還有什麼資格抱怨自己的收入低?

人所從事的工作,一旦達到了不可替代性了,那麼,他也就有成就了,收入也會自然提高了。這種不可替代性則需要我們付出與眾不同的代價、智慧和勞動。

在讀書方面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呢?有人記者問哲學教授兼網紅王東嶽:“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閱讀效率?你為什麼知識如此淵博?”

王東嶽說了這樣一段話:“一般人的精力都分散了,而我的精力比較集中,就集中在某一個方面;讀書既有痛苦又有快樂,你得感到痛苦,讀書如同談話,你看膚淺的、娛樂的東西就如同與一個垃圾人在談話;我沒有捷徑,我無非是一個‘愚蠢的蛀書蟲’而已。”

3 看清人情世故,看淡人生起落,會處亂而不驚,應對自如,免受心理上的傷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情,個人和成敗有三句很深刻的話,他說:他說“金錢會把一切削平。”這是針對人情冷暖的變化;“一個人一旦認識到自己是傻瓜,他就不再是傻瓜了。”這是自我評價與認識;“在現實主義者身上,並不是奇蹟產生信仰,而是信仰產生奇蹟。”這是事業成敗的前提。

稻盛和夫說:“人生必有沉浮起落,好事壞事都是考驗。”所以,我們不但要喜歡好事,也要大膽地、熱情地、樂觀地去擁抱“壞事情”。這樣我們就不會因壞事而悲傷,一直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村上春樹說:“生活應該是既有微笑又有眼淚,既有快樂又有悲傷與難過。”只有認識到這些,才會用平常心去面對自己的遭遇。

在唐朝有個著名的丞相、中書令張九齡,他受到了奸臣李林甫的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他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最後兩句是:“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循。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意思是說:人的命運循環往復,不是個人所能操控的,桃李受到寵譽,丹橘能不受冷落嗎?所以,他對自己的遭遇很看得開,欣然接納自己的命運。

4 愛和感恩是生命再生能源

在中國有孔孟之道,仁義禮智信,在西方則沒有,但他們依然生活充滿熱情與鬥志,原因在於他們只崇尚一個字,那就是“愛”。巴菲特說,“每當我回到家中,看到我的妻子和兒女,我內心無比喜悅,我不斷奮鬥而不感到勞累的主要原因就是來源於我對他們無限的愛。”

有位企業家說:“我的事業越做越好,得益於我有一顆感恩之心,我每走一步總會想起我一路走來扶持、提攜和幫助過我的人,我永不滿足,因為我要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才能對得起那些一直在幫助我的人們。”

總之,55歲以上的人要想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朝氣與活力,更加長壽,除了注意身心健康外,還要做到有使命感,成就感,看清人情世故,內心始終充滿了愛和感激之情……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這些55歲以上的人的“第二個加油站”,它能讓我們再年輕一回!

不倒翁 2019,10,2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