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湖北武漢熱乾麵好吃,還是河南信陽的熱乾麵好吃,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味道口感吧?

酒窩果果


武漢熱乾麵有的很好吃,有的不好吃,原因科普一下,好吃的滷水加的少,鹹淡適中,面是粗一點的鹼面。不好吃的滷水加的多,氣味沖鼻,為了節約成本,利潤最大化,無所不用其極的使用機器面,自己撈,沒有鹼,面很細,做涼麵,稍微粗一點的就做熱乾麵,熱乾麵沒鹼那還叫熱乾麵嗎?很多人說以前熱乾麵好吃,因為現在所有的店都差了兩樣東西,一個是大蒜水,一個是粘稠的芝麻醬(現在的芝麻醬都是水滋滋的),信陽的沒吃過,不評價,個人什麼面都不喜歡加豆芽,不習慣那個口味


倒金戈


武漢熱乾麵好吃,信陽熱乾麵好吃。誰比誰好吃,不看地方看麵店,在哪都是老店好吃,混生意的大多數不好吃。

熱乾麵的名氣也就在說好說不好的爭議中擴大,不論好不好吃,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要說武漢的好吃還是信陽的好吃,我有切身體會。我就是信陽光山縣人,又曾在信陽市區工作好幾年。信陽距離武漢200公里,開車一個多小時。在信陽市區工作期間,經常的去武漢市,吃到兩地熱乾麵的機會很多。關鍵是喜歡熱乾麵那種風味,嚼著彈牙,面的鹼味,調和的芝麻味,醬味,還有信陽改良後多出的綠豆芽,不一樣的別緻味道和口感。

客觀的說,武漢熱乾麵和信陽熱乾麵不分昆仲,各具特色。武漢熱乾麵保持著傳統風味,信陽熱乾麵有了本土化融合。武漢熱乾麵還是武漢熱乾麵,信陽熱乾麵已經是信陽熱乾麵了,不能叫武漢熱乾麵。


這樣說有點繞口,我們先看武漢熱乾麵和信陽熱乾麵各自的特點在哪裡。

先說武漢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是怎麼來的。

有名的美食都有個美麗的傳說,武漢熱乾麵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皇帝或名人站臺,典型的平民故事,和麻婆豆腐的起源相像。說的是上世紀的三十年代,三鎮的漢口長提街關帝廟,有個常年賣涼粉和湯麵條,叫做李包的人。一日晚間打烊收攤,把煮好沒賣完的麵條撈起來瀝著。不小心打翻了油壺,裡面的香油倒在案板上不少。小本生意捨不得丟了那油,就用瀝著水的麵條去裹裹,把油都吸到麵條上,不至於可惜了香油。第二天早起開市,想著昨晚的剩麵條,熱來當早飯,吃了好乾活。鍋裡水燒開,放剩麵條燙燙撈到碗裡,就著涼粉的調汁拌拌。正要吃,攤前來往的遊客聞味住步,看他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幹拌麵條,好奇的詢問什麼面,怎麼賣。李包街上混的小生意人,自然敏感生意機會。靈機一動,張口就出:“熱乾麵!”人們嚐嚐,果然不一樣的美味,於是爭相購買,一時間李包只能做這一道麵食還忙不過來,熱乾麵的名聲隨之擴散開來。

有了名氣就有了市場,有人做大。李包是個小生意人,掙點小錢養家餬口就很滿足,根本沒想著怎麼去做大,能每日忙活都賣完沒剩面就阿彌陀佛。但是被一個同行看上,他姓蔡,把自家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的麵店改了牌子,叫“蔡林記”,專一經營熱乾麵,成了武漢三鎮第一家熱乾麵館。彼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武漢重要的戰略位置,形成了異常的市場繁榮,尤其飲食業很是火爆,因為流動人口實在多。為了符合大武漢概念,蔡老闆直接的賦予熱乾麵以全名“武漢熱乾麵”。

從武漢熱乾麵的起源,可以知道武漢熱乾麵的特色在哪裡。

  1. 材料是剩麵條,煮熟的剩麵條。
  2. 剩麵條瀝水拌油放著。
  3. 剩面燙燙拌涼粉調汁。

這三個特色就是熱乾麵的基因。


再說武漢熱乾麵的市場表現

武漢熱乾麵是世界第一個快餐食品。

武漢熱乾麵的名聲鵲起,得力於抗戰時期的市場形式。那時武漢三鎮人流量集中,天南地北都有。熱乾麵口味適中,做著簡單,價格便宜,典型的中式快餐,極為適合當時紛亂局面。吃過的人忘不了,走到哪裡唸叨哪裡,讓武漢熱乾麵的名氣大到各地,甚至國外都有知道。要知道那時候全世界還沒有“快餐”的概念,著名的麥當勞直到1955年才有第一家店。沒準洋快餐是學我們的熱乾麵模式也不一定,只不過人家做大了,我們還是原樣。

武漢熱乾麵是中國十大名面第一。

全國解放後,在我們麵食文化中,武漢熱乾麵始終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排五大名面之列。並在2013年6月由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榮列十大名面之首。


最後介紹信陽熱乾麵

信陽熱乾麵父本是武漢熱乾麵,母本是信陽風味,二者合一的產物,很受信陽人喜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開放走上快車道的時間段,根據當時以飲食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思路,信陽市政府組織引進武漢特色美食,熱乾麵首選,也是落地成功的典型。在當時信陽傳統早點已很豐富,油條、豆漿、胡辣湯、方便麵等等。熱乾麵的進入算上個奇蹟,一個外來的小吃,還幹糙糙的,湯都不帶,不合信陽人的吃法。但也正是這種幹糙糙的面,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拿出吃滷麵的態度去吃熱乾麵,果然吃出了味道。要知道滷麵做起來很慢,等不及。不如熱乾麵,立馬燙了立馬吃。

於是擅長美食的信陽人開始對武漢熱乾麵作了基因修改。

三大基因不變,只在調料內容上作了小的調整,出來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味道,深得信陽人點贊。

這個修改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武漢熱乾麵添加了配菜。有了綠豆芽的熱乾麵,不再是全面,麵條的爽滑韌勁加上豆芽的脆嫩,面味、麻醬味加豆芽味,味道更豐富,吃著更爽口。

為了說明白武漢熱乾麵與信陽熱乾麵的區別,分享信陽熱乾麵的做法。注意,只多了綠豆芽,其他都一模一樣。

熱乾麵做法:

  1. 熱乾麵專用麵條煮熟,過涼水降溫,上油放置。
  2. 一碗麵條放笊籬熱水燙了,倒進碗裡。
  3. 綠豆芽放笊籬熱水燙了,倒進麵碗裡。
  4. 往麵碗裡放如下調味料:芝麻醬、小磨油、辣椒油、胡椒粉、榨菜粒、蔥花、生抽、香醋。
  5. 拌勻了開吃。

按這個步驟在家裡很好做吧?


普濟


武漢熱乾麵傳到信陽市已經三四十年了,由當年信陽飲食服務公司去武漢學回來的,三樣小吃:熱乾麵,豆皮,發糕,後倆樣由於不太和信陽人口味逐漸消失,但熱乾麵在信陽是遍地開花,不斷的改良,從加綠豆芽,加海帶,加高湯,加肉,各種味型,各種姿勢,現在大多倆派,一,紅油熱乾麵,二,加芝麻醬的熱乾麵,總體來說信陽熱乾麵比武漢熱乾麵做的精緻,我曾經去過武漢吃過熱乾麵,辣椒麵直接是水泡的,也在協和醫院食堂吃過好吃的,放的是黑胡椒,沒提純的芝麻醬,我又添的店家提供的辣椒油水,當然我撇的是上面的辣椒油,哈哈,連吃了三碗,香,本人是個廚子,又是門裡師,所以不用質疑我的評論,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還是信陽熱乾麵做的比較好,再信陽地區不要提正宗二字,因為任何正宗的飲食來了信陽都要被改良,因為信陽人好吃,會吃,並且會做的人也多,改良已經成了習慣。


開心快樂528


本人沒吃過信陽熱乾麵,不知道什麼味,但我想應該是武漢熱乾麵比較好吃吧!

我們家就是湖北的,做早餐麵條很多年了,每天早上都會吃一碗熱乾麵,已經習慣了這濃濃的芝麻醬味,其實熱乾麵也沒有那麼的複雜,麵條燙好,加一大勺調製好的芝麻醬,一點醬菜,滷水,醬油,喜歡吃辣的可以加點辣椒,攪拌的時候就有濃濃的芝麻醬味,忍不住就咽口水,在加一碗蛋酒,那真的是滿足。




餐飲妮子


本人地地道道的信陽市人。這一特色小吃最早還是從湖北武漢傳來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吃後讓人回味無窮。信陽熱乾麵和武漢熱乾麵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是信陽熱乾麵放調料比較多,口味更重,二是信陽熱乾麵更爽滑,武漢熱乾麵更幹。武漢熱乾麵更在注重芝麻醬;而信陽的熱乾麵在起鍋的的時候大多留一點水,有的地方會加一勺骨湯,讓麵條更順滑。從字面上看,武漢的熱乾麵可能更接近熱乾麵“幹”的原意。最後,說一下,本人是信陽人,但是喜歡吃武漢熱乾麵。順便配張圖,信陽人夏天最愛吃的涼品,樓主知道啥啵



圖說信陽


武漢熱乾麵與信陽熱乾麵本是同源,在信陽得到了適應和發展。信陽熱乾麵品種更多一些,但是總的來說信陽熱乾麵湯汁要比武漢的多,入口也順滑一些,而武漢熱乾麵入口有些幹噎,不太適合大多數的信陽人,只有靠近火車站一帶的熱乾麵因為歷史原因更接近武漢的口味。信陽熱乾麵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諸多口碑店,如西關老店熱乾麵、羊山小朱孩熱乾麵、太平缸衚衕老代熱乾麵、勝利南路蠻子熱乾麵等等各有眾多鐵桿粉絲堅持多少年如一日排隊打卡吃麵。


視覺信陽


信陽人不喜歡幹,不喜歡芝麻醬的話,為何不另外起個名字呢?比如叫做信陽熱溼面,可好?

熱乾麵三個字,正是用來形容乾巴巴,粘糊糊的獨特口感,少了這兩樣,也就沒有了靈魂!

所謂信陽熱乾麵,只是用了與武漢熱乾麵同樣的鹼麵條而已,其餘則風馬牛不相及!與其說是改良,不如稱作失敗的山寨!

再則口口聲聲強調本地某種食物優於其原產地,與王婆賣瓜何異?這其實是一種怪異的地域自信與自負,其本質與地域黑差別不大!而且信陽朋友老愛說“信陽熱乾麵”比武漢的好吃,王婆賣瓜本性暴露無遺!

你們自己吃著開心,真沒必要過份強調比武漢好吃!儘管你們聲稱師從武漢,儘管學的不像還自認為另闢蹊徑!


目斷閒雲千里


湖北武漢熱乾麵是中國傳統美食之一,熱乾麵也叫麻醬麵,從原料到配料上十分講究,麵條選用黃鹼面,通過機器壓成圓麵條,從配料上講,芝麻醬是熱乾麵的靈魂,配以香油,滷水,生抽,陳醋,蔥,辣蘿蔔乾,最後加上香菜和花生碎點綴,芝麻香味濃郁,入口根本停不下來,根據個人口味不同,發展到現在有的地方有加滷蛋和滷豆腐乾的或者雞腿,這種吃法已經是熱乾麵的一大特色了,當然吃熱乾麵嘴巴肯定很乾,配一碗熱湯很重要,可以搭配,紫菜蛋花湯,江米甜酒或者鹼麵湯,信陽所處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交界,人傑地靈,精通美食製作,當熱乾麵傳入信陽後,被當地廚師進行了簡化和改良,麵條比起原來變得更細,方便入口,主要原料沒變的情況下,香油比重大一些,秘製醬的加入使口感更鮮香麻辣,吃起來比較油膩,簡單的保留了花生碎和香菜,吃的時候最好搭配上信陽胡辣湯就會好很多,這種吃法在當地已成常態,以上就是我對兩種熱乾麵的味道和口感不同的見解。(附上直觀對比圖)




人生如酒520


湖北武漢的熱乾麵已經有百年曆史,湖北人的飲食習慣不同,特別是武漢市,天一矇矇亮大街小巷的熙熙攘攘的市民每人手端一碗熱乾麵從你面前匆匆而過,充分說明了武漢人對熱乾麵的喜愛和依賴程度,特別是蔡林記的熱乾麵以貨真價實獨樹一幟,現在又有陳師傅熱乾麵加盟,武漢人的早茶是絕對離不開香味撲鼻的熱乾麵,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漢人的熱乾麵離不開武漢的水,離不開武漢的鄉土人情,離不開武漢地區人人喜愛熱乾麵的環境,離開了武漢市,換一個地方做出來的熱乾麵就不是這個味了,在外地吃過一次異地版的熱乾麵,吃了一半就棄桌而去,全不是正宗熱乾麵的味道了,首先麵條就不對,有筋道的熱乾麵口有餘香來不得半點作假,再就是正宗的芝麻醬淋上香油,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絕不是把一坨麵條在開水鍋裡燙燙完事,吃熱乾麵還是得去正宗的原點去吃才會吃出熱乾麵的味道來。


永遠是學者


按照大眾口味來說,肯定是信陽紅油熱乾麵好吃。

我就是信陽人,武漢去了好多次了,但是熱乾麵才吃過不到十次,因為真的是吃不下去,噎人,可能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情懷。

為啥我那麼肯定,因為畢竟是改良版的,信陽紅油熱乾麵更有小吃味,更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我敢說如果把這兩種面讓天南地北的朋友嘗,本地人評價不算,絕對是信陽改良的紅油熱乾麵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