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紫雲山,位於汝州大峪鄉東南6公里的邢窯、田窯村境內。這裡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景觀厚重,內藏觀音堂、聚仙堂千年古剎。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從觀音堂聚仙堂的小路南邊,在一座酷似鳳凰地形的地方有一處方丈(石塔)塔林,尤其是在路北的地方還有一座傳說中的神牛埋葬地、也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為耕牛而立的石塔——“神牛塔”,此為汝州境內近次於風穴寺塔林之後的第二處塔林,它和聚仙堂內遺留的石碑、石墩等石雕,工藝精湛,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聚仙堂塔林給該廟宇帶來更多生機,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深度挖掘其內涵,為紫雲山增添更多的文化元素。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惜!聚仙堂為方丈及耕牛所建造的塔林,於文革“破四舊,立四新”運動時被人推倒。石塊、構件上字跡圖案清晰,可恨前幾年在風高月黑之夜,雕刻精美的構件也被壞人盜走,但其中一件在偷走的路上截回,今放於聚仙堂門前。如今,只能看到失落在荒草野林中零星的幾塊殘石和構件。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據當地人回憶:聚仙堂神牛塔的塔體為六角形,塔身分五層,底座上每個角下是圓圓的石鼓。塔頂戴有塔帽,這與聚仙堂惠明方丈及一些和尚的塔形大致一樣。塔前刻有碑文,耕牛就埋葬在塔下。這是仙人堂和尚為自己廟宇中一頭功勞很大的耕牛所立的塔。關於這座“神牛塔”還有一段傳說呢!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從前,紫雲山樹大林密,山路坷腳絆石,老難走。要是運個磚瓦、石灰或趕集上店買些油、鹽、青菜,就要起五更,打黃昏。遇到冬寒之月,難處就別提啦。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某年臘月,聚仙堂一位和尚在登封少林寺辦完事,冒著風雪往回趕。進入汝州境內的天皇寨西坡毛嶺地段,天已黑了,雪也下得有一尺來深,連路眼也沒有。這時,和尚影影綽綽看到前面像有一頭大牛在踏雪前進,路上留下深深的蹄印。和尚照著牛蹄印走,覺得好多了。他邊走邊想,這是誰家的牛跑出來了,主人肯定會著大急。於是他加快腳步想把牛逮住。誰知,他走得快,牛也走得快。就這樣,他一直跟在牛後邊,就是追不上。這時他全身都跑出汗來,累得直喘氣。誰知後來牛竟然把他帶回了仙人堂。他掃了牛身上的雪,發現這頭牛不但個頭大,蹄子大,而且全身的牛毛深黃髮亮。這頭牛留在聚仙堂不走了,和尚多方打聽,也沒找到牛的主人。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和尚很喜歡這頭牛,後來發現它不用拴,吃草也很少,十天八天才屙尿一次,還要跑廟宇外的田地裡。更使和尚感到神奇的是,這頭牛力氣大,跑得快,不用人牽趕。要是平時需到外地買磚瓦、石灰或其它東西,只要主人把要買的東西寫在字條上,連錢一起放進口袋,搭在牛身上,然後給牛打個手勢或交代幾句,這牛就會按照指定地點,到大峪店、焦村、趙落或老汝州等地,如數辦好。它自己馱著東西,風雨無阻,按時返回,為聚仙堂幹了許多好事。沿途的老百姓都說這牛是神牛,從沒有人去傷害它。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幾十年後,這頭牛死了,聚仙堂的和尚們為失去這樣一位通靈性的夥伴而傷心。於是就將牛葬于慧明方丈的塔旁,和方丈一樣立塔紀念。後人至今還稱這座塔為神牛塔。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據廟主康建章講,這頭神牛其實並不簡單,傳說它是太上老君騎的一頭青牛,安排它到汝州一帶尋找被不小心遺失的一粒仙丹而來到紫雲山的,結果後來發現汝州人純樸善良、紫雲山風景又美才落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腳於此,不想再回天了。

真巧,如今在紫雲山距聚仙堂不到200米的東山上還遺存有酷似圓形仙丹及牛頭臉的一座山(當地人曰“石牛頭臉山”,“仙丹落在石牛背”),以及酷似一個背上馱著一梱經書的神龜巨石(當地人曰“神龜遠道送經來”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訪到此一看究竟!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現場考查:楊佔營 張禮安 馬紅民 陳素貞 劉佔江

河南汝州——聚仙堂塔林及“神牛塔”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