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作者:桥上村民(原唐河二中校长孙新民)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据不完全统计,我的母校唐河二中自1936年建校至2010年春期,七十四年中共培养初中毕业生七千二百多人,高中毕业生一万二千九百多人。在这成千上万的学子中,真正了解母校变迁的,恐怕不在多数。故此整理此篇,以飨广大二中校友。

源潭集镇原名叫青龙镇,坐落在河的西岸(老马湾旧址),清康熙年间,商民为避水患将集市迁至河的东岸,以“青龙回源归潭”之意,为集镇取名“源潭”,沿用至今。故源潭镇是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镇。 1737年(雍正九年),山西商人与陕西商人集资在源潭镇建山陕庙,亦称山陕会馆,因庙内敬的是关公,所以普遍称之为“关帝庙”。

1781年(乾隆四十五年),山西商人在关帝庙前院树起两尊由陕西韩城县工匠铸造的铁旗杆(唐河塔,源潭铁旗杆,赊店春秋楼成为各自夸高的标志)。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二、母校的变迁 1919年,在关帝庙内建立“源潭镇国立第一高级小学”。

1936年,在第一小学基础上建立“唐河县私立源潭中学”,(此为唐河二中建校史的起点。) 1943年,更名为“河南省私立源潭中学”。省府备案。校长为李衡石(椿树李人)。

1947年,因形势混乱,学校停办。

1949年2月,爱国民主政府在原校基础上创办“唐河县源潭初级中学”。当时是全县唯一的最高学府,校长李衡石。

1952年,改名为“唐河县第二初级中学”。(唐河二中的名字自此叫响)。

1958年,改名为“唐河县第二完全中学”。首次开设高中两班。

1962年,停止高中招生,当年有初中16班,高中2班。

1963年――1965年,所招的三届18班初中一直上到1968年7月同时初中毕业。

1966年至1968年7月没有再招新生。

1968年8月 二中改名为“唐河县源潭公社五七学校”。有初中6班,高中3班。

1969年至74年既招初中又招高中。

1975年――1981年7月,只招高中生,都是10个班规模。

1981年8月至1983年7月,每一届又增招2个初中班。

1983年8月至1991年7月学校只招高中班。

1991年秋至1998年学校增设初中部,每届招2班初中,每班都在百人以上。

2001年初中全部毕业,学校取消初中部。

2001年至2007年,学校高中班达2O个班级的规模。

2008年18班,09年15班。

2010年7月,全县撤销所有农村高中,唐河二中尽管历史悠久,历年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但也难逃被撤的命运。她与全县其他的农村高中,全部合并在“唐河友兰实验高中”。

二中的原校址,交给了源潭镇一初中。

一万二千九百多位校友,你们好,唐河二中(源潭)的变迁

唐河二中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自2010年7月以后,再也不能存读下去了,她再也不能养育出自己的学子了。但关帝庙的巍巍大殿还在,殿前耸立的铁旗杆还在,二中成千上万的校友还在。二中的功绩将载入唐河的教肓史册,母校的名字将永留在每个唐河二中学子们的心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