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No.1正巖的說法從何而來?


正巖的說法從何而來大致有兩種說法。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一種說法是正巖這個概念古已有之,另外一個說法則是說正巖的概念是是從改革開發以後,武夷山岩茶總廠推出來的。

從商標網上是查的出來,正巖確實是武夷山茶葉總廠的註冊商標,但是註冊商標用了正巖,並不代表正巖一定是從註冊商標那時才開始叫的。要知道武夷山的名山名巖早就被註冊了一個遍,就連牛欄坑也一樣是某家茶企的註冊商標,從這一點上說,咳咳所有用正巖,牛欄坑之類名字的童鞋們都注意了,你們可能隨時會當被告。

另外一種支持正巖是現代名詞的說法,源自巖茶聖經林馥泉的《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一書,書中明確說武夷巖茶根據產地分為大巖、中巖和洲茶三大類。同期茶農業化學創始人王澤農著作《武夷茶岩土壤》一文中也提到,武夷巖茶根據分佈地域,分為正巖茶、中巖茶、洲茶、半巖茶等。

正巖茶,亦稱大巖茶。王先生的著作寫於1944年,可見至少在抗戰結束前就已經有了正巖的這個概念。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本圖片素材源於網絡



No.2正巖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按照時下網紅的說法就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內的都叫正巖,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需要景區門票才能進去的地方都叫正巖。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這種說法顯然不夠嚴謹,比如Y老師去了一百次的牛欄坑就從來沒人查過門票,堪稱武夷山代表景點的馬頭巖也從來不需要門票。而整個7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都屬於正巖的說法,可能來自於上一版的巖茶國標對於名巖區和丹巖區的劃分。

然而正巖這個概念在現有的巖茶國家標準裡是得不到體顯的。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在上一版的巖茶國標裡,有名巖區和丹巖區的概念。所謂名巖區就是指景區範圍的70平方公里,而丹巖區則是指武夷山行政範圍內的其他區域,這個劃分和武夷巖茶的地理標識一樣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

假設一下,如果因為行政區劃調整,隔壁的一個鄉鎮加入了武夷山市,茶葉的品質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因為行政調整了他就可以使用武夷巖茶的地理標識了,這樣的認證對於消費者判別品質毫無作用。

而名巖區的劃分也是如此,你打開高德地圖(此處沒收廣告費),搜索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可以發現這是一塊大致以205省道、808縣道、黃柏溪和崇陽溪為界的,在南源嶺通往星村的205省道上,可以發現經常出現被公路切割成左右兩邊的茶地,這些平整的茶地應該在二三十年前都是做為稻田的存在,而現在路的左邊已然光明正大的成為了所謂正巖的區域,不禁讓人感概擇良地而投胎的重要性。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圖中綠色樹葉型區域就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不過對於這種的正巖,Y老師還是那句話,不能體現品質的標籤都無實意。

No.3這一季,帶你探尋正巖該有的味道


巖韻是一種關於茶給人帶來的綜合體驗,生成的原因與環境、氣候、土壤、生態綜合相關。在武夷山我們經常提到一種說法就是三坑兩澗的核心區的土壤和其他沒那麼核心的丹霞甚至與峽谷地貌的土壤都是不一樣的。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王澤農在1944年做的武夷茶岩土壤調查中對武夷山茶葉種植區的土壤進行了深入而科學的調查,他將武夷山當時主要的巖茶產區劃分為7個區域,土壤結構也大致分為7大類。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同在三大坑的範圍內各自的土壤結構也是不同的,慧苑坑和大坑口屬於積土類,牛欄坑大坑口則屬於準黃壤類。在王澤農的這篇論證中,明確提出了當時進行如此耗費人力物力的研究就在於,“武夷巖茶所產之茶,品質差異甚大”,“清濁不同矣”。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在巖茶區域劃分上,這本論著將巖茶按區域,分為正巖茶、中巖茶、洲茶、半巖茶等。其中“正巖茶,亦稱大巖茶”的範圍和林馥泉著作中的一致,均指武夷山內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範圍內所產者,如竹巢、慧苑、天井、苑香、霞濱、蘭谷、天心、寶珠等巖。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說實話,Y老師私心更喜歡大巖這個稱號,似乎更能體現巖茶直接的霸氣。

Y老師還經常被問道一個問題,怎麼從一張茶園的圖片中看出到底是不是正巖的或者大巖的產區,我們最經常看到在秀的照片大概就是這一張了。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除了這個之外,Y老師再教你一個訣竅,那就是看茶園裡是不是有是做的砌岸。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在林馥泉書中記載了民國時茶園的管理方法,其中階梯式和盆景式的茶園都離不開石做的砌岸,這些砌岸成本極高,大多數都是在清中晚期至民國早期巖茶鼎盛時修造,近年來隨著巖茶復興,亦有茶農投入重金在大巖區域重修砌岸,不過今年在一場景區整風運動中都基本被拆了。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武夷巖茶的正巖範圍到底在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