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翻一倍,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三

長期以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數量問題,一直是我軍的短板。由於缺乏自主可控的國產大飛機平臺,我軍只能依靠從俄羅斯進口的少量伊爾76挑大樑,勉強維持著最低限度的戰略空運能力。在1991年我國從當時的蘇聯進口了第一批14架全新的伊爾76,結束了國內無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歷史。2000年以後又從這一批伊爾76當中挑選出4架機體狀態較好的飛機改裝成了空警2000,偌大的中方空軍一度就剩下10架伊爾76疲於奔命。

三年翻一倍,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三

好在從2010年開始我國又陸陸續續在俄羅斯空軍的庫存當中,淘來了一批使用年限比較短的二手伊爾76,如此一來我軍伊爾76的保有量一路躥升到了30架左右,總算是緩解了燃眉之急。當然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等到運20的橫空出世,在廣大中方軍迷的翹首期盼當中,我國首款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終於在2016年正式服役。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運20的初期量產型使用的還是俄製D30發動機,依然沒有徹底解決受制於人的技術瓶頸。以太行發動機為基礎的改型WS-20發動機,已經測試多年(約6年了),不過一直還在測試中。

三年翻一倍,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三

所以在最初服役的兩年裡運20的產量相對比較保守,從目前已經公開的編號來看,2016年和2017年服役的運20合計大約有8架。進入2018年以後運20的批產速度陡然增速,一方面是部隊試用的磨合期結束,可以全面鋪開列裝了;另一方面是仿製D30的WS18國產發動機定型量產,運20實現了全國產化,我國終於擁有了自主可控的大飛機平臺,提升產能正逢其時。因此僅在2018年一年之內,西飛的停機坪上就一次性出現了13架運20等待交付。

三年翻一倍,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三

即便不考慮運20在2019年的產量,我軍現有的大型軍用運輸機機隊已經穩穩突破50架大關了,這樣的規模在全世界範圍內究竟是一個什麼水平呢?排名第一的美軍,擁有43架C5運輸機,230架C17運輸機,總共270多架大型軍用運輸機;排名第二的俄軍,擁有25架安124運輸機,80架伊爾76運輸機,總共100架出頭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除此之外其他國家通常只有幾架/最多十幾架大型軍用運輸機,大部分國家壓根兒就沒有同類裝備。

三年翻一倍,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三

由此可見我軍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數量已經穩穩排名世界第三,更重要的是運20正處於放量生產階段,西飛的脈動生產線年產量達到兩位數輕鬆愉快。新一代WS20國產發動機也進入了最後上機測試階段,裝備運20以後將大幅提升其有效載荷和飛行航程。美軍的大型運輸機機隊規模基本不變,俄軍還在持續萎縮當中,現有的安124和伊爾76基本上都是蘇聯時代的老貨,剩餘使用壽命有限,妥善率也不高,即將迎來退役潮,新生產的伊爾476年產量只有個位數。毫無疑問在未來3-5年內我軍將明顯超過俄軍,擁有僅次於美軍的戰略空運能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