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洛河,古稱

洛水(或雒水),黃河右岸重要支流。洛河源出陝西省東南部,流經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鞏義市注入黃河。洛河全長447公里,流域總面積18881平方公里。從河南偃師市支流伊河河口鞏縣南洛河口一段又稱伊洛河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洛河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易·繫辭上》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龍馬記》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周易》,正是源於洛陽東北孟津黃河龍馬揹負“河圖”的典故。

《後漢書·五行志》載:"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大禹治水神龜馱“洛書”獻大禹。治水成功,天下九州。則是《尚書》中所言之《洪範》。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洛書河圖,產生於河洛地區。河洛地處中原腹地,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鄭州,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居天下之中”,“中國”一詞最早即指此地。洛書河圖中,“河”指黃河,“ 洛”指洛河,在黃河與洛河交匯的流域,古代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形成了象徵華夏文明源頭的河洛文化。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關於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水經注》載:“洛水出京兆上洛縣歡舉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嶺山。

《山海經》曰:出上洛西山。

又曰:歡舉之山,洛水出焉,東與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東南流注於洛。”

案《水經注》雲“洛水出京兆上洛縣歡舉山”,酈道元作注時引用了《山海經》的說法“讙舉之山,洛水出焉”,而《地理志》則言“洛出冢嶺山”。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歡舉山、冢嶺山位置未知,而這兩者是不是一座山,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亦沒有說明。

古人留下的兩座山名,與今天的山名不對應。提到洛河源頭,引用的古代資料多是《水經注》。似乎沒人把這兩個古代山名跟現在現代的山名聯繫到一起,以至於有些人將“冢嶺山”列入傳說之類。

查閱到過洛河源的人寫過的相關文章,同時依照《伊洛河志》載,

則洛河之源有二:

北源為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今洛源鎮)黑章村龍潭泉,這一源在草鏈嶺;

西源為藍田縣灞源鄉木岔溝竽園泉,則從箭峪嶺流出。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依據洛河水源考察的位置

兩源都去了的學者則言,二者匯流於洛源鎮;歡舉山究竟是草鏈嶺還是箭峪嶺?冢嶺山也是同樣問題。

故依《水經注》和實際地理位置考察,則歡舉山應草鏈嶺箭峪嶺二者之一。

陝西省地情網中,古代的《洛南縣誌》和《陝西省志》不支持洛河兩源的說法,不過它們記載的洛河源頭各不相同,《洛南縣誌》載在龍潭泉(即源於草鏈嶺),《陝西省志》則言在木岔溝(即源於箭峪嶺);縣誌的觀點,洛源仍在境內,省志的觀點,洛源在藍田縣。

然而到了近代,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百度百科中,互相矛盾的說法依舊存在:

南洛河源出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與藍田縣、臨渭區交界的秦嶺海拔2028.4米的龍鳳山東南側箭峪嶺側木岔溝(岔溝腦)即洛南縣洛源鎮的龍潭泉(木岔溝和龍潭泉實際上是兩個地方)。《山海經》曰:“灌舉之山(今冢嶺山),洛水出焉。”《水經注》說:“洛水出京兆上洛縣灌舉山,東經熊耳山北(今河南盧氏縣境),《禹貢》所謂‘導洛自熊耳’即此。”一說源於洛南縣洛源鎮龍潭泉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到了現代,則一般以洛南洛源鎮方面的說法為準,即真正的源頭在龍潭泉以上約3公里處

至於古籍記載的歡舉山(冢嶺山),草鏈嶺還是箭峪嶺恐怕要永遠討論下去了。

洛源,顧名思義,即洛河之源,西接藍田,距著名的藍田猿人遺址不足百里。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左望藍田猿人遺址,右眺洛河遠去身影,不由想象幾百萬年前中華先祖、藍田猿人之一部,沿秦嶺北坡下山,直進關中平原,直至創造出半坡聚落遺址,形成長安雛形;另一部沿秦嶺南坡下山,順洛河向東而入洛陽的景象。而這兩條原始足跡、兩種黃河文明的分水嶺就是沿著洛源龍潭溝登頂秦嶺的草鏈嶺。

洛河源頭到底是何處?

黑章村背後高峰就是海拔2645米的草鏈嶺

《水經注》

《伊洛河志》

《洛南縣誌》

《陝西省志》

《渭南縣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