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淨化生產“源頭”嚴守安全“底線”

淨化生產“源頭” 嚴守安全“底線”

——河池市打出食品生產環節監管“組合拳”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大爺,來一碗二兩機子粉”“一碗三兩切粉,加個煎蛋”……鮮溼類米粉暢銷在廣西河池大街小巷。走進巴馬縣某飲用水生產企業,滿載高品質的河池壽鄉包裝飲用水的河北、遼寧等北方省份牌號大卡車正整裝待發。

安全的食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生產安全食品是企業第一要務;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需要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始終把“從源頭保安全”作為落實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成立後,堅持在“產”“管”兩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嚴執法、抓創新、優服務等系列監管手段,強化生產者主體責任,嚴格生產環節監管,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強力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嚴執法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食品安全無小事。河池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嚴格監管、嚴格檢查、嚴厲處罰,通過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查、飛行檢查、專項整治等多種檢查方式,全方位排查安全隱患,嚴把生產環節安全關。

“進貨查驗制度是否落實?”“生產過程控制是否到位?”“出廠檢驗記錄是否完整?” 這些都是河池市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深入企業車間檢查的日常記錄。

在日常檢查中,實行網格化監管,不斷加大生產企業檢查頻次和力度,及時排查消除生產環節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突出對重點企業、重點產品抽檢力度,針對轄區高風險企業食品著重抽檢,提升抽檢實效。2019年以來,出動執法人員1600多人次,共檢查生產企業976家次、抽檢食品樣品347批次,發現問題268個,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1起,均已全部督促整改,實現了監督檢查全覆蓋。

同時將日常檢查與飛行檢查相結合,採取“雙隨機”的檢查方式,組織對轄區企業開展飛行檢查、體系檢查、許可質量監督檢查,從企業進貨查驗、生產加工、添加劑使用、產品檢驗、成品儲存、出廠銷售等各個環節對食品生產全過程進行“把脈問診”。共檢查企業27家次,累計發現問題55條,檢查結果全部按規定進行公告,有效促進了問題整改,提高了企業自我規範的自覺性。

此外,在元旦、春節、三月三、清明等節假日期間,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食用植物油、包裝飲用水、白酒及節令食品粽子、月餅等產品開展專項檢查,著力解決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存在的風險隱患問題。

抓創新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食品安全監管千頭萬緒,只有創新監管模式才能事半功倍。

河池市市場監管局嚴抓治本之策,創新監管模式,大力推行風險分級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授權人制度等管理方式,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加強對河池市387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風險分級,其中評定企業風險等級為A級的88家、B級102家、C級94家、D級44家、停產或新獲證未評定等級59家。各轄區根據企業風險等級制定年度監管計劃,採取針對性監管措施,提升監管工作靶向性,對高風險生產企業開展約談,推進企業責任約談常態化,實現風險分級分類動態監管。

督促指導河池市102家食品生產示範企業建立健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規範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記錄,確保原料採購、生產投料、質量關鍵控制點、產品檢驗、出廠銷售等各環節記錄有機銜接,做到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實現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廣西天龍泉、丹泉等白酒生產企業對生產全過程實施信息化管理,利用條形碼、二維碼、RFID等多種手段採集電子數據,建立起企業內部產品質量電子追溯管理系統。

推行食品生產企業食品質量安全授權人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公開承諾制度,加強企業自律自查,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構建社會共治局面。河池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推行授權人制度,就像是為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紀委書記”,可以促使食品生產者加強質量自管自控,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首負責任,嚴把食品質量安全關口。

一年來,河池市346家在產企業提交受權人履職報告346份、食品安全自查報告680份。

優服務 強化企業規範提升

幫管結合,管服並進。河池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踐行“放管服”工作理念,化“被動”為“主動”,為食品生產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散、亂”現象,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上述問題,河池市市場監管局採取“示範引路•樹立標杆”的工作方法,以“取締一批、整改一批、規範一批、提升一批”為整治目標,多方位、多層次地著力推進小作坊整治,引導小作坊從業主體規範生產經營行為。

執法人員逐村逐戶核實,實施一戶一冊,摸清小作坊底數,按照“七個規範”做好幫扶指導,規範食品加工場所、規範生產設備設施、規範原輔料進貨臺賬、規範加工過程、規範從業人員、規範質量管理制度、規範食品標籤標識。

河池市金城江區阿紅姐香草粽經營部在市場監管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對生產加工場所進行改造升級,大大改善原先雜亂破舊、潮溼悶熱的環境,美譽度大大提升,銷量比整治前翻了一番。作坊老闆阿紅姐遇到監管人員時經常說:“多虧你們的幫扶指導,我家粽子坊經過改造升級後,回頭客比以前多了,生意更加好了。”

自去年以來,河池市對食品小作坊實施現場檢查947家次,提出整改意見286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47份,規範提升獲得生產許可證26家,依法關停186家。

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嚴加“管”“服”下,河池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依託河池獨特食品資源和長壽之鄉品牌,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三五”以來,食品生產獲證企業從235家增加到目前的387家,“麗琅”礦泉水、巴馬活泉水、“巴馬香豬”“環江香豬”、山茶油、火麻油等地方特色食品暢銷區內外。(廣西河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蘇毅 田臣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