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電子煙包括各種電池供電設備,允許用戶吸入霧化物質。電子煙氣霧劑通常含有比傳統香菸煙霧更少的有毒化學物質。然而,電子煙氣霧劑並非無害;它可以使用戶接觸已知具有不良健康影響的物質,包括超細顆粒,重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有害成分。

電子煙通常用於吸入尼古丁,但也可用於提供四氫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和丁烷哈希油等物質。

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已公佈的病例報告詳述了在電子煙中使用尼古丁或大麻提取物的人群中的一系列嚴重肺病。然而,之前的病例系列沒有描述與使用有關的大量與時間相關的肺病。最近,Jennifer E. Layden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題為“Pulmonary Illness Related to E-Cigarette Use in Illinois and Wisconsin — Preliminary Report”研究論文,該研究總結了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諾伊州最初53例患者中報告的電子煙和相關產品的臨床特徵,這些患者被確定為該肺病群的一部分:大多數患者出現呼吸道症狀(98%),胃腸道症狀(81%)和全身症狀(100%)。所有病例患者均有胸部成像雙側浸潤(這是病例定義的一部分)。共有94%的患者住院治療,32%的患者接受了插管和機械通氣,據報道有一例死亡。儘管報道了各種各樣的產品和裝置,但總共84%的患者報告在電子煙裝置中使用了四氫大麻酚產品。總而言之,這些病例患者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徵。雖然尚未確定導致損傷的電子煙使用特徵,但這一系列疾病代表了一種新出現的臨床綜合症。

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表徵病理生理學並確定最終的原因。

與傳統香菸不同,電子煙使用溶劑來加熱和霧化食用香料,其由各種醛和醇組成,並且隨著這些組分的混合和霧化產生新化合物,可能出現複雜情況。此外,電子煙越來越多地用於提供大麻油和濃縮物。最近,Travis S. Henry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題為“Imaging of Vaping-Associated Lung Disease”研究論文,該研究共收集了19個案例,並審查了另外15個案例的文獻。所有這些都符合電子煙相關肺損傷的病例定義,其中包括“胸部成像異常”。研究人員確定了四種與病理結果相關的成像模式,包括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瀰漫性肺泡損傷,組織性肺炎和脂質性肺炎 。此外,一些病例與多樣化的成像模式有關。通過臨床和病理學調查,確定了鉅細胞間質性肺炎,過敏性肺炎和瀰漫性肺泡出血的模式。

醫學指南將有毒吸入性肺炎描述為肺實質以及上呼吸道的化學性損傷的異質組。這種損傷的表現取決於特徵(例如,溶解度,組成)和吸入的有毒化合物或化合物的量。

根據化學藥劑的類型和吸入的材料量,患者可能會出現從輕微的呼吸道不適到急性氣道損傷以及肺炎,肺泡水腫,呼吸衰竭和死亡的薄壁組織損傷等症狀。一種常見的病理生理途徑包括炎症,伴有上皮脫落的氣道水腫,肺泡炎症和低氧血癥。最近,Sean D. Maddock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題為“Pulmonary Lipid-Laden Macrophages and Vaping”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了6例患者中電子煙和相關產品的臨床特徵,這些患者被確定為該肺病群的一部分。

最後,NEJM發表了題為“Vaping-Induced Lung Injury”的點評文章,對於這三項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盤點,指出在對這種流行性呼吸道損傷流行病的原因進行調查之前,無法得出關於哪種化合物或哪些化合物是損傷原因的結論。 然而,鑑於這些情況,應該努力提高公眾對吸食電子煙等產品有害影響的認識,醫生應該阻止他們的病人進行吸食電子煙等產品。

1.伊利諾伊州和威斯康星州與電子香菸使用相關的肺部疾病 - 初步報告

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電子煙包括各種電池供電設備,允許用戶吸入霧化物質。電子煙氣霧劑通常含有比傳統香菸煙霧更少的有毒化學物質。然而,電子煙氣霧劑並非無害;它可以使用戶接觸已知具有不良健康影響的物質,包括超細顆粒,重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有害成分。

電子煙通常用於吸入尼古丁,但也可用於提供四氫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和丁烷哈希油等物質。電子煙在2007年左右進入美國市場,自2014年以來一直是美國青少年中最常用的菸草產品。在2017-2018年期間,美國高中生使用電子煙(也稱為vaping)的比例從11.7%增加到20.8%。相比之下,2018年只有3.2%的美國成年人使用電子煙。

已公佈的病例報告詳述了在電子煙中使用尼古丁或大麻提取物的人群中的一系列嚴重肺病。然而,之前的病例系列沒有描述與使用有關的大量與時間相關的肺病。

在2019年7月期間,威斯康星州衛生服務部(WDHS)和伊利諾伊州公共衛生部(IDPH)收到多起關於肺部疾病的報告,其中可能與使用電子煙及相關產品有關明,這促使公共衛生部門調查。截至2019年8月27日,威斯康星州(28例)和伊利諾伊州(25例)的臨床醫生共報告了53例符合既定病例定義的病例。至少有25個州報告了類似病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正在協調多個州的公共衛生部門應對措施。在該研究中,總結了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諾伊州最初53例患者中報告的電子煙和相關產品的臨床特徵,這些患者被確定為該肺病群的一部分。

在該研究中,共有53例患者,其中83%為男性;患者的中位年齡為19歲。大多數患者出現呼吸道症狀(98%),胃腸道症狀(81%)和全身症狀(100%)。所有病例患者均有胸部成像雙側浸潤(這是病例定義的一部分)。共有94%的患者住院治療,32%的患者接受了插管和機械通氣,據報道有一例死亡。儘管報道了各種各樣的產品和裝置,但總共84%的患者報告在電子煙裝置中使用了四氫大麻酚產品。來自伊利諾伊州的綜合症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6月至8月與嚴重呼吸道疾病相關的月平均訪問率是2018年同月的兩倍。

總而言之,這些病例患者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徵。雖然尚未確定導致損傷的電子煙使用特徵,但這一系列疾病代表了一種新出現的臨床綜合症。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表徵病理生理學並確定最終的原因。

參考消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1614?query=featured_home

2.與使用電子煙相關的肺部疾病的成像

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與電子煙相關的肺損傷,已在醫學文獻中得到認可,並且此類損傷的一系列病例現已發表在雜誌上。如果使用電子煙是近端原因肺損傷,導致這種損傷的機制尚不確定。與傳統香菸不同,電子煙使用溶劑來加熱和霧化食用香料,其由各種醛和醇組成,並且隨著這些組分的混合和霧化產生新化合物

,可能出現複雜情況。此外,電子煙越來越多地用於提供大麻油和濃縮物。

在該研究中,共收集了19個案例,並審查了另外15個案例的文獻。所有這些都符合電子煙相關肺損傷的病例定義,其中包括“胸部成像異常。”研究人員確定了四種與病理結果相關的成像模式,包括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瀰漫性肺泡損傷,組織性肺炎和脂質性肺炎 。此外,一些病例與多樣化的成像模式有關。通過臨床和病理學調查,確定了鉅細胞間質性肺炎,過敏性肺炎和瀰漫性肺泡出血的模式。

儘管各種成像模式表明不同的損傷機制,並且可能會報告更多的模式,但大多數模式具有小葉或胸膜下保留的區域。快速發展的急性肺損傷(例如,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和瀰漫性肺泡損傷)與吸入性損傷有關,並且具有重疊的病理和影像學表現;過敏性肺炎是對環境抗原的免疫反應,但與電子煙有關的抗原是未知的;類脂肺炎是對肺泡腔內脂質存在的炎症反應,通常是由於碳氫化合物或油基產品的吸入引起的。

在這些與肺相關的肺損傷病例中,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肺部脂肪減少的計算機斷層掃描結果,這是脂質肺炎的標誌。

參考消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1911995?

3.肺脂質負荷巨噬細胞和Vaping

電子煙對身體危害小?四篇頂級期刊發文指出吸電子煙危害巨大


最近發現了一種與電子煙使用相關的呼吸綜合症病例,正如Layden等人在雜誌上報道的那樣。該研究描述了猶他州6例這樣的特徵。

一名健康的21歲男性,每天服用尼古丁和四氫大麻酚(THC),出現1周的呼吸困難,咳嗽,腹痛,噁心和嘔吐。他在胸片上有雙側間質混濁,並根據經驗接受細菌性肺炎治療。他的病情惡化,他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而受氣管插管。

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顯示瀰漫性混濁。實驗室研究顯示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升高(每分升30.7毫克)。支氣管肺泡灌洗(BAL)液體通過油紅O染色顯示出嗜中性粒細胞佔優勢(49%)和超過50%含脂質的巨噬細胞。通過對細菌,真菌和病毒病原體的培養和聚合酶鏈反應測定來測試該流體未發現任何感染跡象。給予甲基強的松龍(1mg / kg體重),但產生難治性低氧血癥,並且患者用靜脈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在接下來的7天內,他的病情得到改善,初次報告後2周,他在沒有補充氧氣的情況下出院回家。

這些病例與Layden等報道的病例相似,具有瀰漫性肺部混濁,全身症狀和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表徵含脂質的巨噬細胞對與肺相關的肺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且在這個階段它們不能用於確認或排除這種綜合症。然而,當懷疑與vaping相關的肺損傷並且排除了感染性原因時,BAL液中含有脂質的巨噬細胞的存在可能表明與vaping相關的肺損傷作為臨時診斷。

參考消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191203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