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岳父入宮探望女兒,為何將岳父一家全部賜死?

小小櫻桃的Mom


有一種人不撞南牆不回頭,有一種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還有一種人沒有自知之明,其實這三種人是一類人,活的太自我,不分場合,給人一種特立獨行的感覺,習慣於不把自己當外人。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一路走來,收了不少義子,納了許多姑娘,自然也得到了一堆岳父。而在他的眾岳父中,恰好就有一位符合上述個性的人,這個人名叫胡美



這個世界上,向來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兒,那麼朱元璋恰好是那個酷愛拔刺兒的人。誰敢露鋒芒,第一個滅誰。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獵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兇殘,狐狸知道獵人的厲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臨頭,叫苦不迭。

那麼,朱元璋收拾胡美的理由是什麼呢?單是因為他入宮看望了女兒了嗎?當然不是,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胡美,人如其名,胡作非為,感覺挺美。胡美做事很高調,做人亦如此,招搖過市,顯山露水。這樣,不免讓我們想起了那個坑了乾爹的某美,事後想想,兩個美還真有同病相憐之處。只不過,胡美誤了卿卿性命,某美生活照樣滋潤。



胡美原名胡延瑞,漢王陳友諒的擎天一柱,曾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滅掉陳友諒後,胡延瑞望風而降,為此朱元璋讚歎其為:“持兵兩雄間,可觀望而不觀望者”的智者,識時務的俊傑。胡延瑞表示死心塌地追隨朱元璋,特意改名為胡美,以避朱國瑞(朱元璋,字國瑞)的諱。

歸順朱元璋後,胡美猶如三百年後的吳三桂,勇猛無敵、所向披靡。所不同的是,吳三桂為滿清橫掃西南,胡美則縱橫東南,同徐達一道滅掉了張士誠,助朱元璋完成統一大業。因此,朱元璋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將胡美列為開國元勳,封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同年,朱元璋賜胡美豫章侯爵位,食祿一千五百石,而且還當眾表彰胡美如歸漢的竇融,特賜丹書鐵券一塊,可免死二次。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既然老朱這麼慷慨,胡美也不吝嗇,於是將如花似玉的女兒胡順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見到胡順心花怒放,心說:如果大臣們都這麼懂事兒,只怕身體吃不消啊!胡順是一個難得的尤物,一夜過後,竟讓故意壓制慾望的朱元璋愛不釋手。不久,朱元璋便晉升胡順為嬪妃,夜夜召幸,巫山雲雨。

女兒受寵,胡美臉上有光,回首自己多半輩子的成就,很有飄飄欲仙的必要。記得朱元璋曾把自己比作是助劉秀一統天下的竇融,而竇氏家族最終又成為了東漢最顯赫的名門世家,而我胡家徒有其表,無有其實。到頭來,不過是被朱元璋扣了一頂高帽子。想到此,胡美的心又涼了半截,誰讓自己碰到了一個把外戚防成賊的皇帝呢!


人一旦懷有不滿的情緒,多數不會憋在心裡,必然會找到一個發洩的出口。胡美為了給心裡找平衡,竟然想到了私自出入朱元璋後宮的方法,既新鮮又刺激。當然,理由是看望女兒。可是他不明白,自古皇帝的後宮是禁區,到處是雷,只要越入,就會被炸的粉身碎骨。而朱元璋規定,只有命婦、而且是在規定的時間段,才能入後宮探視,男人是絕對禁止入內的。

開始,胡美是一個人進進出出,猶如在探雷,當發現“安全”後,乾脆把女婿和兒子也叫上,來了一個“風流三俠”的組合,大有替朱元璋分擔勞累的意思。正當“三賤客”得意忘形之際,危險悄然而至,原來他們的一舉一動早被錦衣衛畫成圖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看到這三個“裸奔”的小丑之後,迅速出擊,全部抓入大牢。最終,胡美的兒子與女婿被大刑伺候至死,胡美自盡而亡。當年正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胡惟庸案僅過去四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況朱元璋是一個熱衷刨根究底的皇帝,所以朝廷百官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更沒有人敢去探聽胡美的死因。

洪武二十三,老黃牛李善長案發被誅,朱元璋下詔列舉奸黨啟示,將胡美歸為胡惟庸餘黨,並公佈了胡美的罪行——攜眾擾亂宮禁。


其實,朱元璋想收拾胡美,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如果給他按一個謀反罪名,御賜的“免死鐵券”也就作廢。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那樣做,而是把“家醜”揚了出來。敢在皇帝的後院點火,同樣罪孽深重、十惡不赦。群臣知道真相後,交頭接耳,拍手稱快,都覺得胡美罪有應得,太活該了。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國史春秋


理科男答歷史。

朱元璋的這個岳父叫胡美,可能大家都沒有聽說過。他原名叫胡廷瑞,後來改名叫胡美。

他的長女在洪武13年被選入宮當了妃子,4年後,洪武17年,胡美就因入宮探親而被刺賜死。

難道胡美真的是因為探親而被殺嗎?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明史·胡美傳》中是這樣說的“十七年坐法死”。就這簡單的一句話,描述了胡美死亡,根本沒有給出胡美為什麼會死,因為當時胡美被賜死,朱元璋確實沒有給出說法。

“二十三年,李善長敗 ,帝手詔條例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子婿入宮亂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

胡美被賜死的6年後,朱元璋第一次說出了為什麼會賜死胡美,原來胡美帶著自己的兒子和女婿以入宮探親的理由擾亂宮中的禁令,被朱元璋發現,這才會殺死胡美的兒子和女婿,並且賜死了胡美。

那麼胡美到底亂了什麼禁呢?原來朱元璋早就設置過一條宮禁“非命婦不得入覲後宮”,由於胡美犯了這條禁令,所以被賜死。

如果按平常人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肯定會覺得很蹊蹺。難道真的只是因為亂了宮禁而被殺嗎?亂宮禁的後果真的如此嚴重?更何況胡美還是朱元璋的岳父,於情於理都不可能直接處死啊。

近代專家也曾研究過,但始終沒有結果,因為朱元璋僅給了四個字“擾亂宮禁”,也就是說被實打實的套上了這個罪行。

當然民間可不這樣認為,有些人認為胡美的死,其實是朱元璋早有預謀的。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後期殺了很多大臣,有些也是直接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朱元璋產生了猜忌的心理。

朱元璋是一代帝王,他寧可錯殺萬人,也不可放過一人。胡美當時已經算是巔峰了,女兒是貴妃,自己功勞還很多,最主要的是他還有自己的軍隊,和李善長結黨私營。這在朱元璋眼裡就是大忌,早晚都是要除掉胡美的。

所以胡美入宮也算是往槍口上撞了,被朱元璋直接剷除。


理科男讀歷史


朱元璋的後宮佳麗很多,因此老朱的岳父也很多。胡貴妃就是老朱其中的一位寵妃,據說長得很漂亮:“要盤有盤,要條有條,增一兩太肥,減一分太瘦。”老朱視其為心肝寶貝。(如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貴妃的父親去宮中探望女兒,卻被女婿朱元璋砍了,老丈人因何得罪了朱元璋?

這事還得從老朱稱帝前兩年說起:胡貴妃的老爸叫胡廷瑞,原是元末群雄之漢王陳友諒的得力干將,官至江西行省丞相,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可謂一方封疆大吏。

老朱在攻打江州時,派特使招降胡,胡廷瑞是個明白人,眼看陳友諒大廈將傾,他也想找個退路,於是提出:“我投降可以,但要保留我的軍隊番號。”

胡廷瑞深知,有兵權才能有話語權,才能投降後被重用,否則成了光桿司令,誰拿你當回事呢?老朱起初不同意,當著老胡的特使要發脾氣,此時軍師劉伯溫用腳踢了老朱一下,衝他擠了擠眼。老朱馬上領會了老劉的意思:“分明告訴自己先答應穩住胡,以後再慢慢消弱他的勢力”。

老朱答應了胡廷瑞的要求,胡投降了老朱,官職照舊。



在隨後的戰鬥中,胡用自己的威信招降了許多老部下,不費一槍一彈為老朱貢獻了數座城池,老朱很高興,不久加封其為榮祿大夫。

1368年,40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史稱明太祖。之後大封功勳,胡廷瑞因功封中書平章(相當於宰相)。

老胡也會來事,既然老朱稱帝了,他的名字要避諱,因為老朱字國瑞,他叫胡廷瑞不合適,“瑞”字犯忌。於是改名為胡美,美好的美。同時把自己漂亮女兒送給老朱充入了後宮,這就是胡貴妃。

老胡雖然和老朱年紀相當,卻成了老朱的岳父老泰山。

剛開始翁婿關係很鐵,老朱常說老丈人是漢之竇融。說他棄暗投明堪比竇融歸漢一事。

然而二人融洽的關係沒有超過16年。



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突然把老丈人和老胡的女婿(老朱的連襟)及全家處死,當時也沒有公佈罪狀,誰也不知道他老丈人一家犯了什麼法?

時隔8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朱元璋突然宣佈,說老丈人胡美仗著女兒受寵,帶著女婿借進宮看女兒之機,和女婿一起淫亂後宮。

也就是說,後宮佳麗很多,老丈人和女婿經常進宮和宮女、妃子們胡搞。這屬於道德敗壞範疇,這罪名最容易打倒一個權臣。

胡美真的“大頭沒管住小頭”嗎?我看不見得!胡美位高權重,大明朝美女又不少,他完全犯不著染指女婿的女人。

從胡美被殺這個時間點來看,正是朱元璋清算新銳宰相胡惟庸勢力時期。

胡惟庸是老朱一把提起來的丞相,目的就是打壓江浙和淮西兩派,當這兩派勢微後,老朱以謀反罪大肆屠殺胡惟庸勢力。

老朱擴大打擊面,“瓜蔓抄”誅連上萬人,胡美被牽連其中,老朱迅速以“疑罪從有”殺了胡美。



然而經過多年的調查,好像老丈人沒有罪,老朱不肯認錯,於是宣佈老丈人淫亂後宮。

這罪行恐怕只有老朱一個人才能知道,沒人敢質疑,如果有人質疑,那就說明你也曾去過後宮,同樣有罪,誰敢惹這樣的麻煩呢?

我們可以反推一下結論,民間老百姓尚知家醜不可外揚,老朱並不傻,他為什麼要以淫亂後宮之名定老丈人的罪呢?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把胡惟庸案件定為鐵案,無罪強按一個罪名,反正在那段時間殺的人不許翻案。

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之一,共有26子,16女,總計42位子女,子女人數在歷史上僅次於宋徽宗和康熙帝,穩做第三把交椅。子女如此之多,后妃肯定也不會少,朱元璋共有21位后妃,其中有一位國色天香的胡貴妃深得朱元璋的寵愛。胡貴妃的父親胡美,原名胡廷瑞,是陳漢皇帝陳友諒的部下,官至江西行省丞相。1361年,朱元璋在應天首次擊敗陳友諒後,順江追擊,攻佔江州(今九江),派使者前去招降駐守龍興(今南昌)的胡廷瑞。老胡絕對屬於“良禽”一類,看到陳友諒大敗而逃,立馬“擇木而棲”,投入了朱元璋的陣營。因朱元璋字國瑞,為了避諱,改名胡美。

這次胡美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外甥康泰、部下祝宗兩人懷念陳友諒的恩德,不願順從。胡美悄悄告密,朱元璋命二人隨徐達大軍征討陳友諒的老巢武昌,康泰、祝宗果然造反,徐達奉命平叛,祝宗死於逃跑途中,康泰被生擒,朱元璋顧念他是胡美的外甥,赦免了他的死罪。胡美感恩戴德,1363年隨朱元璋征討武昌,圍攻陳友諒之子陳理。隨後征討張士誠,攻取福建等地,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入了朱元璋的後宮。明朝建立後,胡美任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封豫章侯,1380年改封為臨川侯。

1384年,胡美因犯法被處死,但究竟所犯何罪,朱元璋沒有作出說明。

時隔6年之後的1390年,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李善長因勾結胡惟庸意圖謀反被滿門抄斬,朱元璋親自下詔列舉奸黨,說胡美借入宮探望女兒為名,帶著女婿淫亂後宮,事情敗露後,女婿受刑而死,胡美被賜自盡。難道胡美真的色膽包天,竟敢夥同女婿染指皇帝的後宮佳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故意栽贓陷害,往死人頭上潑髒水的行為。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當時正值洪武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爆發,前後遭誅殺者達三萬餘人,胡美和其女婿是死於這樁大案之中。

朱元璋通過無孔不入的錦衣衛四處打探情報,把與胡惟庸案有牽連的大臣彤彤逮捕,秘密處死,事後頒佈《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怨死之人,可朱元璋向來信奉“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只見白光一閃,頓時人頭落地。事後追查發現,胡美其實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表明他跟胡惟庸一黨有密切聯繫。但頭掉了可長不回去,於是只好捏造一個不為人知的“淫亂後宮”來昭告天下,替自己的行為製造一個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合情合理”的說法。


歷史茶坊


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 一、其岳父是誰

  • 二、為什麼全族被滅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能夠登上皇位。除了自己堅韌的努力之外,還因為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文臣武將輔佐他,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出生入死,奮力征戰,才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這其中有一位將領比較特殊,這個人叫胡美,其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一、招降出身。此人原為陳友諒的部下,因為和陳友諒有矛盾,又加之仰慕朱元璋的才能,才叛變過來加入朱元璋麾下,在南征北戰中,併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

  • 二、成為朱元璋的岳父。其女兒得到朱元璋寵愛,成為朱元璋的后妃,是為胡貴妃,胡美也成為朱元璋的岳父。

  • 三、深得朱元璋信任。胡美在陳友諒的陣營裡,身為丞相級別的官員,但是卻投降朱元璋,表現突出,忠心耿耿,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曾說:“汝以陳氏丞相來歸,事吾數年,忠實無過。”

為了表彰這位岳父的功績,建國後,朱元璋封他為臨川侯,並頒發給他一張免死金牌,也就是我們傳說中的“丹書鐵券”。

但是這位立有赫赫戰功的將領和岳父,其最後的命運,並沒有因為這張“丹書鐵券”而保命,相反它卻成了催命符。胡美全家也難逃厄運,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表面原因。這是一個說得出口的原因,明朝建國後,胡美被封侯重賞,同時還是皇帝的岳父,自然就驕傲自滿起來,風頭一時蓋過別人,這在客觀上促成了他的行事不謹慎,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要了他全族的命。

其大女兒是朱元璋的貴妃,自己作為貴妃的父親,其出入後宮去看望女兒,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後來越來越隨便了,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兒子和其他的女婿,經常往後宮跑。後宮女眷甚多,時間長了,難免就會傳出流言蜚語,說胡美的兒子和女婿和其他宮女有花邊新聞。

朱元璋耳目眾多,這些事情肯定會傳到朱元璋耳朵裡,這是有損於皇室威嚴的大事,朱元璋自然深惡痛絕,導致胡美被殺,全族被滅。

二、深層原因。其實上面這件事,只是表層原因,其被滅族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朱元璋殺戮功臣的既定政策,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和大明王朝的江山,他必須要殺功臣,特別是對自己江山有威脅的功臣。

同時胡美的身份太特殊了,既是降將,又是外戚,還是功臣,這個人的特殊身份一定會受到朱元璋的忌憚。從這一方面來說,他的死只是早晚的事,他去看自己的女兒也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

結論:

朱元璋的岳父入宮探望女兒,為何將岳父一家全部賜死?

其實入宮看女兒被賜死只是一個導火索,根本原因還是朱元璋保江山殺大臣的既定政策。


聽月談史


古代人,總是想方設法的要把女兒送進宮裡,想借此光宗耀祖,壯大家族勢力。而歷史上也的確有不少人是憑藉女兒,壯大家族享盡權勢的。

但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可不是一般的皇帝,所以在他這裡,可就沒那麼簡單了。(朱元璋劇照)

胡美,是後宮胡貴妃的父親,多少也算是皇上岳父了。可是他在不經召喚,私自進宮看望女兒後,卻被朱元璋給賜死了,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胡美開始的名字,是叫胡廷瑞,因為避諱朱元璋字,所以才改名叫胡美的。而且他開始也不是朱元璋的手下,而是朱元璋的對手,陳友諒手裡的將領,這看著有點懵哈。

胡美是在朱元璋攻下江州時被招降的,而在被招降前,陳友諒給他的待遇也是非常豐厚的。但朱元璋對胡美提出招降時,胡美心裡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要朱元璋不得解散自己的部隊。

這胡美也是了不得了哈,一個被招降的人還想手握重兵,人肯定不同意的啊。但最後在劉伯溫的旁敲下,朱元璋還是同意了。

胡美為表誠意,也將陳友諒所賜的丞相印、還有軍民和糧食都獻給了朝廷。胡美在朱元璋手下一直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大功。

從消滅陳友諒開始,到平定張士誠,他都衝在第一線。建國之後的胡美,也順理成章的成了明朝的開國功臣。

在跟隨行軍打仗期間,女兒也嫁給了朱元璋成了貴妃,這身份也是很尊貴的了。有了國丈和開國功臣這雙重身份的胡美,權勢也越來越大,但最後也因此把性命給丟了,這是為何?

朱元璋的疑心病是很重的,任何事情只要會動搖他的江山,他都不放過,所以後來他廣殺功臣,這也成了朱元璋一生的汙點。胡美的勢力讓朱元璋非常忌憚,為了讓孫子朱允炆能穩坐江山,朱元璋就開始為他籌謀。

胡美也是他的打擊對象之一,但一直沒有找到機會,所以最後他就以不經召見私自進宮,擾亂宮禁的名義,把他給賜死了。


搞史人


朱元璋製造了不少冤案,特別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原來絕對忠實於朱標的功臣藍玉也被誅殺,換句話說朱標能鎮住藍玉,可是朱標掛了,其他繼承人能鎮住呢?這是一個未知數。為了保險期間,藍玉只能作為犧牲品。


多一個胡美案也不多,況且,胡美還不是朱元璋自己淮西勳貴集團的人,即使是,如果有反叛之心,照樣殺之。


胡美,原名胡胡延瑞,後來為了避諱,他就美滋滋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胡美。


(朱元璋)


我們就叫胡美為老胡,在當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各自的隊伍都壯大起來之後,到底如何站隊,成為最關鍵的問題,關鍵是誰能最後取得勝利呢?因為別看當時有的人是看似人數眾多,領導能力也很強,物資也很豐富,但是最後鹿死誰手呢?


老胡手握重兵,也是響噹噹的陳友諒麾下的一員大將。陳友諒兵敗後,老胡沒有一根筋走到底,負隅頑抗,而是選擇了投降易主。


這樣在兵將缺少的年代,朱元璋非常高興,對他高度讚揚:


“持兵兩雄間,可觀望而不觀望者”的智者。


老胡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老胡被列為開國元勳,封中書平章、賜其豫章侯爵位,食祿俸祿一千五百石。


(朱元璋)


為了表彰老胡的功勳,朱元璋特意舉例,舉出了竇融歸順漢朝的故事,同時,老胡還可免死。當然如果犯了謀反等大罪的話,免死鐵券一點作用也沒有。


老胡感恩戴德,感覺太幸福!自己也得回報不是,如果能一石二鳥是最好,送女兒吧!朱元璋一看,這女孩小胡太動人了,於是就收入了後宮,倍加恩寵。


老胡這一著棋走得高啊!讓女兒穿金戴銀,成為皇上的女人,而且自己還搖身一變,成了皇上的老丈人。這多風光啊!老胡自己喝著小酒都能樂笑出了聲。


老胡的女兒不久就被冊封為嬪妃,老胡還有更多的想法,一看女兒得寵,得多和女兒聯繫,想憑藉著裙帶關係讓兒子、女婿,還有家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給兒子、女婿封官加爵,封土地,這都是老胡的如意算盤。


所以老胡有事沒事就以看望女兒的名義去找女兒。開始是老胡一個人,後來也把兒子和女婿一起叫上了,拉攏一下感情,讓自己更風光一些。


(朱元璋)


但是他們忘了樂極生悲這一說,


“后妃不許群臣謁見,命婦於中宮千秋節並冬至、正旦、每月朔望來朝,其隆冬、盛暑、雨雪免朝”。


也就是說,後宮的嬪妃們,不是家屬們想見就能見的,只能在規定的日子來見,其他日子是不行的。後宮豈容他人隨便出入?


這就相當於法律,所有人的都必須服從,必須堅決執行。但是老胡覺得沒事啊,還能怎麼著。依然如故,自己想什麼時候去見女兒就什麼時候去,完全沒有章法。


依照歷史漫談君來看,老胡看女兒是真,託女兒吹枕頭風是真,但是如果說老胡和兒子以及女婿有其他的想染指朱元璋後宮美女的事,純粹是捕風捉影了,除非他們都不想活了,活膩歪了。


但是,他們這是公然挑釁朱元璋自己的威嚴啊!從小事看起,大事上會怎樣呢?於是,此三人一起被投入了牢中。

只有嚴加審問,大刑伺候,屈打成招,三人均死於非命,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把案子做實了,處理了。至於其他人,誰敢問呢?估計老胡的女兒是嚇死了,自保都很難,別說替父兄說情了。


(朱元璋與嬪妃)


多年過去後,朱元璋給老胡爺仨定的罪名是“擾亂宮禁”,妥妥的死罪。


朱元璋鐵腕,完全不顧親情,也是令朝中人人自危,唏噓不已。


老胡畢竟是降軍的統帥,身邊肯定也聚攏了一幫死心塌地的辦事的人。即使老胡沒有反叛之心,萬一身邊的人就像是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一樣,逼著他造反怎麼辦?朱元璋走的這招棋叫未雨綢繆,寧可錯殺一萬,不能使一人漏網。


其實就像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樣,做人要懂得低頭。朱元璋說天下像徐達這樣不貪慕錢財,不戀女色,不居功自傲,不喜歡權力的人,只此一人。


老胡也是該,沒有參透真諦,讓生命戛然而止,樂極生悲。


歷史漫談君


明朝洪武十七年,臨川候胡美被打入天牢,不久之後便被朱元璋賜死,就連其兒子也不能倖免,引得朝野震動,因為胡美不僅是朝廷重臣,而且他還是朱元璋的岳父,是什麼讓朱元璋大開殺戒不顧親情的呢?

胡美,原是陳友諒部下,當年朱元璋南征北戰攻下江州之後,胡美見陳友諒大勢已去,於是率領部隊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是對他不計前嫌,用人之際胡美的領軍才能也是深得朱元璋的賞識,於是朱元璋封胡美為徵南大將軍,直取福建,可以說胡美為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

開國之後,朱元璋也是沒有忘記胡美,賜他高管爵位。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封胡美為臨川候,這時胡美的女兒也進入了皇宮,成為了朱元璋的妃子,而胡美也搖身一變成了國丈爺,照理說胡美一輩子榮華富貴也應享之不盡了,卻沒想到毀在了一次看女兒上。

洪武十三年,胡藍之獄爆發,朱元璋藉口胡惟庸藍玉造反,大肆連坐誅殺開國元勳,不巧的是,胡美正好撞上了這個風口浪尖。

朱元璋曾制定宮規

“后妃不許群臣謁見,命婦於中宮千秋節並冬至、正旦、每月朔望來朝,其隆冬、盛暑、雨雪免朝”

老朱說得也很清楚,后妃不允許見外人,親人也不可以,只有在特定時間才能接見命婦,而胡美和他的兒子卻仗著皇帝的岳父和朝廷功臣,擅自進入後宮看望女兒,這也只能說是作死。

胡藍之獄連坐人數超過45000人,還少你一個胡美嗎?最後胡美父子被安上“入亂宮禁”的罪名處死。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


七七談歷史


此題似乎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義滅親之舉,我見此題大呼吃驚,爹孃見兒女天經地義,何罪之有,難道是岳飛之罪“莫須有”,還是其岳父確有犯忌之事且不可饒恕,觸及龍威,大逆不道,應當受罪。而我認為此案有很多疑點。


一、投朱握兵徵四方,多疑朱皇早預謀。

首先要說一下朱元璋之岳父胡美,其本是與朱元璋爭鋒最後的生死對決陳友諒的部下,胡美眼光獨到,見到陳友諒孤軍難助後瞭解朱元璋有大帝風範投靠了朱元璋,入了他麾下後,胡美隨之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大明開國後,朱元璋封胡美為豫章侯,授予世襲罔替的特權,把他比作東漢名臣竇融。《明史》有所記載胡美投降於朱元璋“美之降也,同僉康泰、平章祝宗不欲從,美微言於太祖。”洪武二十三年發生了封績事件。但問題隨之而來,胡美本是因為在陳舊部未有生存空間,其背叛君主而投降於朱,且投降有二條件,一是官位不降,二是兵權不削,其一朱元璋可以滿足,但其二對於多疑的朱元璋來說就是個挑戰,在後來朱元璋謀士以腳踩胡床借喻,可見胡美之死已有預兆。


二、無意落獄後定罪,惟庸事發遭牽連。

因胡惟庸通倭一事坐實,多疑殘暴的朱元璋為此大開殺戒,以絕後患,三萬多人被誅殺,連早就退休的老臣宋濂也被流放,眾多忠臣也在此巨大的波折中不幸遇害了。倒黴的胡美自然而然也就隨之所牽連,在人們不經意間將其逮捕入獄,朱元璋沒有直接處死,而是嚴刑拷打,胡美其女婿在期間不能扛打,悶死獄中,三四年後朱元璋以其謀亂後宮為罪處死。此處有問題,為什麼要定此罪!明朝初建,朱元璋下禁令,除男婦一切無關人員未經允許不能私自隨意出入宮,我認為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後來招妻納妾就成正常事,據說胡美自以為自己是朱元璋岳父,又是開國元老,不經過皇帝批准私自入宮,多疑的朱元璋做為一個男人,怎不會有嫉妒嫌疑之心。


三、欲求自保染身火,傲功驕然忘謙卑。

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走出平民百姓的生活,逆襲成為一家帝王,在一群征戰四方平穩天下的兄弟本應該同時享樂,可朱元璋未料到,當年浴血奮戰的兄弟沒有團結一致,反而分割勢力,分為多大派別,尤其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黨派,以及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黨派,兩大派別明爭暗鬥,在此危難之時胡美自作聰明入一派,其認為李善長在朱元璋身邊為紅人,故以此誤認為其派別必勝在黨派之間,可多疑的朱元璋不是這麼想的,他為防止國家分裂,於是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丞相掌管大權官員,自然而然胡美成了私自建立黨派,謀反之嫌也隨之而來。而其不以為然,大搖大擺入禁地,我們姑且可以將其理解為是一種自作孽不可活的表現。


小鎮月明


這位倒黴的岳父其實是開國功臣豫章侯胡美,他是朱元璋的胡順妃之父,最後慘被滅門。

在傳說中,朱元璋的好幾個妃嬪下場都極為悽慘:

例如,魯王之母郭寧妃、唐王之母李賢妃、伊王之母葛麗妃,不知因何故而被朱元璋一起處死,並將屍首用筐扔到太平門外。

再比如,楚王之母胡充妃,因為宮中有人墮胎,且將死胎扔到內河,內侍說是胡充妃所為,朱元璋便殺死胡充妃,拋屍城外。


由此可見,這位胡順妃的下場其實也算正常,誰叫你攤上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頭上呢。

關於這位岳父,根據《明史· 胡美傳》的記載:

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


胡美原名胡廷瑞,原是陳友諒的宰相,卻與朱元璋暗通款曲,幫助朱元璋奪取江山。因此,胡美的女兒也就入宮為妃。

但朱元璋卻是喜怒無常,指責胡美因為女兒是貴妃,就敢帶著女婿入宮行走,實屬悖逆,所以將這些人全都處死了。

至於胡美為何被殺,朱元璋是把他列入胡惟庸的奸黨名錄,不過誰都知道朱元璋喜歡羅織罪名,所以真假未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