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住在你隔壁的老王


清朝末年,為了應對新一輪的民族危機,國家對軍事體制進行了嚴密的改革,目的就是興辦洋務,發展現代軍事工業,進而能夠強化軍隊力量。此時出現了新的官職名,而許多人都對新的官職名並不瞭解,也不知道誰的官職大誰的官職小,這裡就簡要的做一下說明。

先來說一說巡撫。巡撫作為軍事和民事的共同管理大臣,他的職責主要是管轄省內的軍民事務,並且職權很大。在清朝的時候,地方各級官員通過品級來劃分自身的上下大小。正二品,一般是尚書或者御史,而一品則為督察院的右督御史或者是兵部侍郎。而一品又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二品也同樣分為正二品和從二品。

就官職品級而言,總督的品位是從一品而巡撫則是正二品,所以從職權分配和關節大小上來看,總督對巡撫擁有制約和節制權力,所以總督一般被稱為巡撫的上司,但是事實上總督也並不能完全控制巡撫,巡撫也擁有極強的自由權。只能說總督可以對巡撫造成影響和節制,而不能是完全的統帥和命令,在這一方面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兩廣總督和江蘇巡撫的關係。

雖然沒有明確的命令和管制的區別,但是他們的分工也還算是明確,總督對於軍事更為側重,所有的軍事事務和練兵以及軍事將領的管理都由總督負責,那麼軍隊的財務以及地方的財政大權自然也要掌握在總督的手裡,當時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就是能夠執掌一方的軍政大員,所以他作為清朝末年的重臣,其地位可見一斑。

而巡撫的作用主要是對地方上的瑣碎事務進行管理,例如民事和軍民之間的糾紛,或者是地方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新一輪的政策抉擇,都是由巡撫來負責,而一旦混淆了巡撫和總督之間的關係,就會導致政治體系和管理體系的混亂。

說完了總督和巡撫的關係,接下來再說一下提督,提督的任務非常明確,他負責軍事事務,主要負責統帥陸軍和水兵,因為清朝末年沒有足夠的空中力量,所以這已經算得上是軍事力量的全部,而在清朝末年不同的迎戰和軍事編制有著不同的提督,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九門提督了。

提督的官階為從一品,也是對於國家事務擁有最高軍事命令權利的官員,而再細分,我們就可以發現可以分為水師提督和陸軍提督,他掌管的主要軍事範圍為兩個省或者一個省。那麼清朝一共分為12個陸軍提督和三個水師提督,而水軍也主要集中在長江廣東和福建地區。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臺灣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他的兵力和軍隊就歸屬於福建來管理。

總兵一詞從明朝初年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他主要負責對邊關地區的軍事進行控制,相當於現在的地方中隊隊長,他的官階比總督和提督要低,但也掌握了軍事大權,在清朝時期受提督統轄,官職為正二品的武官,當時清朝在同一時期大約有八十幾個總兵。

相較於以上的四個職稱,在清末,將軍一詞就更少出現了,原因就是,將軍多用於對武將的封贈以及作為宗室爵位的封號,因此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和職責,將軍的封號無法準確全面的衡量朝中重臣的職責。所以我們在稱呼一個人的官職的時候,並不會說他是什麼什麼將軍,而只會說他的具體官職。


蕭曉四姑娘


上述六個官職集體亮相是在清朝。清朝設立九品十八個級別的官制,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總督、巡撫屬於文官。總督官制上正二品,加尚書銜的,為從一品,巡撫官制上從二品,加侍郎銜的,為正二品。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屬於武將。將軍、都統是八旗兵將領,將軍、都統官制上從一品。提督、總兵為綠營兵將領。提督官制上從一品。總兵官制上正二品,受提督統轄。從實際運作中的權重來看,將軍(都統) >總督 >提督>巡撫>總兵。

八旗兵將領將軍、都統

八旗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於1601年,在女真牛錄製基礎創立、完善。每三百人設立一牛錄額真(漢譯稱佐領),五牛錄設立一甲喇額真(漢譯稱參領),五甲喇設立一固山額真(漢譯稱都統),三級建制,集軍事、行政、農業生產於一身。皇太極增加了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一共24旗。

八旗兵“工資”收入,不僅有俸米、餉銀,還有旗地,每個八旗兵還是個小地主。雍正曾經說過,“今兵丁等錢糧較前增加一兩,又有馬銀,計其所得,已多於七、八品官之俸祿”。

八旗軍隊最高長官是將軍、都統。主要駐防在京城。其餘駐防在全國各省,一則應對軍事威脅,可能發生的戰事,部署人數由軍事威脅大小所定。如康熙平定準噶爾之亂後,在新疆駐防了八旗部隊,防止叛亂的再次發生。 其次,八旗軍隊還起到監視地方綠營部隊。這是滿清作為異族統治,提防漢人的心理。

清朝全國行省共設14個駐防將軍,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駐防將軍一般只負責軍事方面,訓練軍隊,整修武備,保持戰鬥力。

相對於封疆大史的總督,駐防將軍,直至宣統退位,都少有漢人擔任,除了1905年漢人程德全擔任黑龍江將軍之外。大清至少保證最後一道防線,將八旗軍隊掌握在手中。

提督、總兵綠營兵將領

綠營兵以招募的漢人為主體,與八旗兵一起成為大清的兩支常備部隊。因八旗兵戰鬥力極強,待遇高,但人數不足以覆蓋全國各地。與綠營兵一起,形成高低搭配,對地方形成控制。除此,綠營兵還兼有維護地方治安。

綠營兵的最高長官是提督,職能是“總領綠旗,明號令,閱軍實,以整飭營伍”。提督管轄若干鎮,長官是總兵。鎮以下是協、營、汛,形成四級建制,對綠營兵進行管理。大體上總兵相當於軍分區司令,提督相當於軍區司令。與八旗兵統轄官基本滿人擔任不同,綠營兵統轄官候選人上,清廷傾向於旗人,《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記載:從順治二年至順治八年,全國約有90人被任命為中層綠營官。

清朝共設置12名陸路提督以外,還在清後期,成立水師,設置了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封疆大吏總督、巡撫

總督、巡撫作為清朝的封疆大吏,經過一系列的變動,於乾隆時期固定下來,全國18個行省,設置了8個總督15個巡撫。

總督職權偏於軍事,巡撫職權偏於民政、刑法與財政。因設置上存在交叉,如此會出現以下情況,

1、督撫同城而駐(如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同駐武昌),總督節制巡撫,巡撫權力較小。

2、不設巡撫(如四川只設四川總督)總督兼巡撫職。

3、不設總督(如河南只設河南巡撫)巡撫加提督銜,節制總兵以下的綠營兵。

清朝中央政府對於總督、巡撫的軍事、財政等權利加以分化,防止權利過分集中,導致尾大不掉局面。不僅如此,清廷對於督撫這等封疆大吏同樣加以限制,以排總督座次前兩位的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為例,咸豐朝以前都是滿人擔任,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不得不選擇漢人擔任,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授予軍政大權,解決太平天國問題。

後記:

如此,無論職權上與官階上,總督的權重都要大於巡撫,雖然巡撫不是屬官。如果總督與將軍(都統)同駐紮在一個地方,專折上奏朝廷同一事件,一般由將軍領銜,僅就這點來看,將軍地位高於總督。但將軍只負責軍事,地方大權在總督手中。而只設巡撫的省份,出現了撫提交惡,文武殊途的局面,不利於地方的穩定。康熙十年,清廷做出調整,逐步提高了巡撫的權力,可以節制總兵以下綠營兵。

但無論八旗序列的都統、將軍還是綠營序列的提督都只有統兵權,調動軍隊需要經兵部批准,擅自調動將視為造反,清廷中央政府以此防止地方作亂。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點個讚唄^_^


公子霜塵


以清朝為例:

總督:

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

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除了地方九大總督,清朝還在部分時間段設置了一個漕運總督,兩個河道總督(江南、東河)。

巡撫:

巡撫是每個省份的最高官員,官階為從二品,低於總督,每省都會有且只能有一個,但像直隸、四川這兩個有總督的單省,為了避免機構重疊,乾脆就取消了巡撫這個職位。在有些地方(如甘肅)和有些時間段,總督衙門所在的省份,也會由總督兼本省巡撫。巡撫負責管理屬地的政務為主,軍務為輔。

總督與巡撫可能會有督撫同城的現象,從級別上,總督要比巡撫高,但兩者之間並非直接隸屬關係,總督比較偏重軍政,巡撫偏重民政,巡撫可上達天聽,直接對皇帝負責。在清朝統治前期,總督權力絕對大於巡撫。到了中後期,巡撫與總督在督撫同城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措施無非兩種,一種是像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那樣,乾脆把廣東巡撫裁撤掉;另外一種就是像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安徽、江西)那樣,到了後期安徽、江西兩省巡撫無論從名義上還是業務上都不再歸兩江總督管轄。

將軍:

將軍一職,顧名思義,是主管軍務,清朝入關之後,在重要的城市都駐防有八旗軍隊,乾隆年間基本固定下來,共有十四名將軍,他們的稱號就是駐紮地名加將軍二字。從品階上來看,他們是從一品,甚至比總督都要高,這與清朝統治體系有關,他們本身都是滿蒙出身,就實權來說,大部分將軍低於總督。

但是邊疆和清朝發跡的幾個省份,由於不設總督,所以駐防將軍們不僅負責軍務,事實上也要行總督之實,軍政民政都是最高領導。比如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臺這五個地方,就都是將軍轄區,沒有總督。

既是總督駐地、又有駐防將軍的城市,比如廣州,涉及軍務大事,一般會採取將軍領銜、會同奏事的模式。兩者互不隸屬,萬一真要是矛盾重重,那就看各人能耐道行了。

都統:

都統與將軍一樣,都是從一品,滿蒙漢各有八旗,合計二十四旗,二十四位旗務都統管理本旗軍務民務全面工作。清朝後期的旗務都統一般沒有實權,是由各中樞大臣兼任。

除了旗務都統,還有各地的駐防都統,由於與駐防將軍級別相同,所以駐防將軍與駐防都統一般各有管轄範圍,駐防將軍手下設置的助手叫做副都統。駐防都統在乾隆年間只設有三個,分別是察哈爾都統、熱河都統和烏魯木齊都統,其中前兩者不受駐防將軍節制,烏魯木齊都統與和伊犁將軍在管轄範圍上有一定重疊,因此,烏魯木齊都統雖然品階與伊犁將軍相同,實際上地位要低於伊犁將軍。

提督:

掌管八旗的叫都統,掌管邊疆省份之外的各省綠營軍的就是提督,品階與都統一致,都是從一品。

除了各省提督,清朝中後期還設置有水師提督,京師還有九門提督,他們的品階全都一致。

提督都是從一品,那麼封疆大吏九大總督才是正二品,總督又偏重軍務,豈不是要受很大委屈?

文章開頭闡述過,現實操作中,各大總督一般還會有加掛尚書、大學士名銜,足以達到文臣鉗制武臣的設置作用。

總兵:

清朝總兵品階為正二品,全國定員八十多名,受本省或本水師提督直接統轄領導。

綜上,如果硬要排出品階和實權的高低,那麼從高到低,大概可以採取這樣的排列方式:總督、將軍、都統、提督、巡撫、總兵。


歷來現實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吃瓜群眾們經常看電視,對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耳熟能詳,到底誰官大,小編先給大家打一個比喻,然後再和大家一一道來。

總督在古代基本上是封疆大吏,如果按現在的級別對應來看,相當於兩到三個省的省委書記之和,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東西南北,黨政軍民學,黨指揮一切,總督是對這幾個個省全權負責。

巡撫最好做比喻,也就是一個省的省長。

至於將軍,就相當於軍區司令員加政委。

提督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戰區司令。

都統這個職務比較尷尬,暫且定性為直轄市市長吧。

總兵的話相當於一個集團的軍長。

從剛才的比喻來看,大王小王基本上大家有一個大概的來了解,也就是總督第一,將軍第二,提督第三,巡撫第四,都統第五,總兵第六。總督最大,總兵最小,下面小編以清朝為例,一一給大家分解如下:

總督:一般為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最高長官。清朝共設有十一位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這十一位總督是真正意義上的牛逼人物,近代的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都是有名的總督,按理說,他們應該是正二品,可實際上,一般的總督都是高配,可以兼任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也就說,有些總督還是“政治局委員”,所以總督絕對是六個官職的龍頭老大。 直隸總督 李鴻章

將軍:將軍這個稱為歷朝歷代都有,拿現在解放軍的編制來說,只要是有將軍軍銜的都是將軍,從少將到上將,多如牛毛,還有很多文藝家是文職將軍,比如宋祖英、閻維文等。在清朝,將軍一般稱之為駐防將軍,負責旗兵的調度,因此又被稱為旗兵最高長官,清朝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在全國各地。當然有人會說還有大將軍,比如撫遠大將軍周培公,徵西大將軍年羹堯等,大將軍和將軍不同,一般全國只有一個,指的是有戰爭時出征的總統帥,深受皇帝新任,職務也更高,如果真要舉例的話,相當於出征朝鮮的彭德懷彭老總這個位置。

大將軍 年羹堯

提督:提督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或幾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提督這個官職也是隻有清朝才有的,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姚啟聖是總督,施琅是提督,兩個督在打臺灣上策略不一樣,施琅對姚說:你是督,本督也是督,老子憑什麼聽你的?!”從這點可以看出,提督和總動基本上官職差不多大,但提督是純粹的軍事長官,一般來說要讓總督三分。當然,有一個提督最牛逼,那就是九門提督,掌管整個京師的兵馬,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警備區司令員,官職不高,但是手握皇家姓名,所以九門提督選拔非常嚴格,只能夠由皇帝的親信充任,起初的時候多是由滿清貴族擔任,後期才慢慢的啟用了一些漢人擔任,著名的有康熙時候的“鐵丐”吳六一,力助康熙平頂鰲拜,還有扶持雍正的隆科多。

九門提督 隆科多

巡撫:剛才說了,巡撫就是一個省的省長,管一個省的民生,民政,官司等等,基本不涉及到軍權,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在清朝,巡撫一般為正二品,無論是權力還是職級,都要比一品的總督和將軍要低一些。比如晚晴山西巡撫張之洞1881任山西巡撫,推行洋務,在太原設立洋務局,後來升了官,擔任湖廣總督。

都統:清朝開始設立都統是管理旗人,基本相當於巡撫,後來專門為了邊緣的地區設立的,在一些邊境地區,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於是就出現了都統,算是在當地最高的軍政長官。雍正元年,皇帝設立八旗都統衙門,八旗都統的出現,就是皇帝削弱八旗旗主,讓自己更好統治八旗的結果,都統的權力越來越小。

八旗都統服飾

總兵:總兵也是有著很大實權的軍事長官,不過它的職級算是最差的,直接受到提督的管轄,和上面的這些大官比起來,就顯得沒有什麼重要的了。

當然有人會說小編說的不對,認為要按照品級來分誰大誰小,對於這個說法,小編笑了,大學校長是省部級,能和省委書記比大小嗎?所以,按照實際權力從大到小排列絕對是:總督將軍、提督、巡撫、都統、總兵。


葛大小姐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總兵,這些官職清朝都有,所以就以清朝為例。



總督

正二品官員,全全管轄一個省、兩個省,甚至三個省,或者專管全國河道、漕運的最高長官,權利很大,從具體的職位高低來講,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或者同時集兩個、三個省委書記權利於一身的“超級省委書記”。

一省總督(直隸總督)代表人物:李衛。

兩省總督代表人物:年羹堯,管轄範圍為四川、陝西。

三省總督代表人物:鄂爾泰,管轄範圍為雲南、貴州、廣西。

巡撫

從二品官員,主要的職責是巡視某地的軍政、民政。具體職業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或者中央派下來的巡視組。

巡撫代表人物:李鴻章,曾任江蘇巡撫。



將軍

清朝的將軍,是清政府直接委任的某區域或者邊疆的駐軍最高行政長官,從一品,乾隆時期,全國也只有14名將軍,並且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有變動,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當然還有一種將軍是用於宗室封爵,從第9位到第12位分別為鎮國、輔國、奉國、奉恩將軍。

將軍代表人物:舒赫德,曾在乾隆時期任伊犁將軍。

都統

清朝的都統基本都是滿族、蒙古族王公擔任,是八旗中各旗的最高長官,分掌各旗之戶籍、田宅、教養、營制、兵械以及選官序爵、操演訓練等事務。具體職務類似於現在的副國級官員。

都統代表人物:和珅,晚年曾兼任鑲黃旗都統。

提督

清朝的提督為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分為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管轄範圍為一個省到兩個省,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陸軍司令和海軍司令。

提督代表人物:

劉榮慶,乾隆時期武狀元,曾任廣東陸路提督。

吳升,康熙時期水師提督。



總兵

總兵為正二品,受提督領導,具體工作就是平時帶兵訓練,戰時領軍打仗,類似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

總兵代表人物:崔相國,康熙年間曾任臺灣總兵。

因此,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之間除了官職品級上有些區別外,都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除了總兵受提督領導之外)。


小辮兒說歷史,堅持原創,歡迎關注,本文為悟空問答首發,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小辮兒說歷史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六個官職,雖然在很多朝代也有零零散散的出現過,但它們在同一時期全部出現的情況,只有在清朝。所以,我們就根據清朝的官制,來討論下這六個官職的大小。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裡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首先說下總督和將軍:這兩個職位分別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

將軍一般稱之為駐防將軍,負責旗兵的調度,因此又被稱為旗兵最高長官。清朝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

在這十四個將軍中,除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的官階是正一品外,其他十二位將軍,軍階都是從一品,其職責類似與我們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總督:一般為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最高長官。清朝共設有十一位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

這十一位總督,是清朝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其官階都是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所以從官階上來看,總督的職位實際要低於將軍。並且,清朝也曾有規定,將軍凡與總督同駐一省者,如會同奏事,以將軍領銜。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如果擔任總督的人同時還是內閣大學士的話,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那他們這個總督的官階,就是正一品,其地位還要高於正一品的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不過這不是常態。所以正常情況下,將軍的職位要排在總督的前面。

其次是巡撫:它和總督的情況有些類似,都屬於地方的頂級大員,官階也為正二品,但不同的是,它一般只主管一省的軍政、民政,所以實際職級要比總督低一些,不過他們兩個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巡撫和總督,就有點類似於我們各省的省長和省委書記。



至於提督:它十清朝各省綠營的最高主管官,官階為從一品,又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清朝共設有12名陸路提督和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雖然從官階上看,提督的職位還要高於總督,但是提督只是管理地方綠營軍隊,其擁有的實際權力和地位,相對是比較低的。並且,清朝還規定,提督必須受當地巡撫的管轄。從這層意義上說,提督的實際職位,要排在巡撫的後面。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九門提督,因為其負責的是京師和皇帝的安全,屬於是中央官職,並且往往擔任該職位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導致其職位還要高於總督和將軍。

最後我們來說下都統和總兵:總兵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至於都統,前期職位和巡撫的職能類似,但它只負責管理旗人。當時清朝有滿漢蒙二十四個旗,每個旗的都設有都統一職,主要負責管理本旗的軍務和民務工作,權力可謂非常顯赫,往往都是八旗貴族子弟才能擔任。

但後期各旗都交由駐防將軍來管理後,都統職位實際上已經很少見,即便有,要麼淪為名義上的職務,要麼多設置在一些一些邊境地區,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於是就設置都統,算是在當地最高的軍政長官。

所以,雖然都統的官階為從一品,但實際地位也就僅高於提督而已。最後綜上所述,如果不考慮特殊情況的話,這六個官職按實際職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應該是:將軍、總督、巡撫、都統、提督、總兵。


我是趙帥鍋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官職,其中總督、巡撫是文官,將軍、都統、提督、總兵是武將。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清朝的官職:

總督:清朝的總督承襲明朝,但是權力遠大於明朝,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官階從(zong)一品,下轄一省或數省,“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同時節制兵權和監察地方,除了節制所屬各鎮、協外,還有直接統領的軍隊,稱為“督標”,一般加兵部尚書和督查院左都御史銜。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直接統轄的綠營兵被稱為“漕標”、“河標”。

巡撫:巡撫是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官階正二品,其職責為“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民政刑……”,巡撫受總督節制,凡不設總督的省份由巡撫提督軍務。除了節制所屬各鎮、協外,還有直接統領的軍隊,稱為“撫標”。

將軍:清朝八旗駐防兵的最高軍事長官,一般是旗人。清朝初期官階為正一品,乾隆時改為從一品。其全稱為“掛將軍印鎮守處”,其下設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職,清朝一共在14個地方設立了將軍。駐防將軍的實權雖然不及總督,但官階高於總督,當駐防將軍與總督同駐一省時,一起上奏時,一般是將軍領銜。

都統:都統是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是滿語“固山額真”的漢文名,分管該旗的戶籍、田宅、營制、操演訓練等軍政事務,清初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各設一名都統,共24名都統,官階正一品,後改為從一品。

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清朝各省綠營兵的最高軍事長官,俗稱“軍門”。每省一人,節制本省的綠營兵,官階為從一品,比巡撫高,但必須受到總督的節制。

總兵:全稱為“鎮守總兵官”,設於明朝,清朝承襲,負責軍隊的訓練和指揮作戰,官階正二品。


歷史軍魂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總督:

總督一般是地方的最高大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封疆大吏,正二品。

歷史上出現比總督大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明朝末設置的督師一職。由於當時和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對戰激烈且薊遼地區情況特殊,就設置了督師一職,在總督之上,僅限於薊遼地區,督師一般掛兵部尚書銜,正二品。

另一種就是地方藩王,如明朝初期出現的燕王、寧王等,權力能大於總督的,都是手上有兵的實權型藩王,而藩王是沒有品級的,是屬於爵位最高的級別。

在一般情況下,總督為地方官最大,以清朝為例:

總督一般有直隸總督、甘陝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一個總督管一到三個省,每個省都有一個巡撫,而巡撫則是總督的直屬下級。

當然,有時候出現特殊情況也有一個省的總督,如姚啟聖就曾經任過福建總督(對付臺灣)

巡撫

巡撫一般是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從二品。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對於有些單個的省,比如直隸,因為太重要(負責保衛京城),以及四川,因為太大,人口太多,這兩個省都設置了總督,為了避免重複,這兩個省是沒有巡撫的。

一般來說,總督偏重於軍務,而巡撫偏重於行政,有時候巡撫歸總督管,有時候不歸總督管。

將軍

在清朝,將軍是中央委任的一個區域或者邊疆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全國有14個將軍,其職務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品級是從一品。

比如乾隆朝定製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都統

由於清朝的八期制度,所以設立了都統一職,從一品。

清朝一共有24旗,分別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24旗的每一旗的最高長官就是都統,負責掌管本旗的全部軍務民務工作。

提督

提督負責掌管除八旗之外的綠營兵,官階從一品。

除了各省都有提督外,非常特殊的就是九門提督,因北京城的九座城門而得名,實際上就是京城警備司令,是由皇帝最為信任的人擔任的,在所有提督當中實際上地位也是最高的。

清末還設置了水師提督,如北洋水師的提督就是丁汝昌,是北洋水師的最高軍事長官。

總兵

總兵官職小於提督,官階正二品,為本省或者水師提督管轄。比如北洋水師,提督是丁汝昌,總兵則有劉步蟾、林曾泰,他們受命於丁汝昌。

補充:清朝官階補服




老威觀史


我們在閱讀一些書籍或者史料的時候,經常會被那些官員的職位弄得一頭霧水,心裡就會思考:這些官員到底是管什麼的?這些官員到底哪個大?設置他們有什麼意義?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梳理和盤點一下題主所提到的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幾個官職。<strong>

首先要向大家說明的是,除了將軍、都統我們可能在其他朝代的史料上也能見到以外,這些官職基本都是明清時代的官員編制,我們就著重從明清時代來給大家總結。

先來說大家比較熟悉的將軍:

對於常看歷史小說的我們來說,“將軍”這個官職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了,筆者也是從《三國演義》等小說裡知曉了許多和將軍有關的官職,如: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等五花八門。

將軍,實質上是一個高級軍事統帥的泛稱,這一官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明朝鎮守邊防的將領就可以掛將軍印,如戍守雲南的總兵就可以掛一個徵南將軍的印,領兵征戰打仗的總兵也可以掛一個將軍的印,可以說將軍是一種名譽銜位了。

到了清代,將軍有三種:第一種就成了宗室的爵號,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第二種就是專門由清朝自己滿族人擔任的、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在內地,軍事和民事都歸他管,在邊疆地區,將軍基本就相當於兼任了省委書記和軍分區司令了;第三種也就是戰時出征的時候給你掛一個將軍的印。

接下來是都統:

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都統,自然有統領的意思,最早在前秦就出現了這一官職。前秦的苻堅當年打東晉的時候,徵召了一群青年騎兵,設了都統這個官職來統領他們。

到了清代,都統,就成為了八旗中各旗的最高軍政長官,基本上各旗的軍政事務都要歸他管。都統和將軍在職能上十分相像, 但有駐防將軍的話就不會再設置都統,但會設置一個副都統充任助手的角色。一般都統的實際地位會高於將軍。

說一說提督:

一說到提督,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抗擊英軍的水師提督—關天培。實質上提督在清代分為兩種: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與都統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提督是各省綠營的最高主管官員,但實際掌管的區域有一到兩個省。官階從一品,可以稱得上是封疆大臣。

還有就是總兵:

在明朝初期,總兵是一個不定的官職。就是一個有戰事時臨時調遣的一個職位,打仗的時候才給你佩戴一個總兵的印綬,打完仗就歸還了,後來才成為一個常駐的武官。這個我們也能理解,就是害怕給他們實權會形成地方割據。但到了明末,總兵全國只有20個人,成為了有實權的高級將領,權力已經非常大了。

在清朝,總兵是統轄綠營兵的一個官職,官階正二品,是受提督統轄的,明顯看出總兵的官階要比提督小很多。

最初不是地方官的巡撫:

顧名思義,巡撫就是要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情,和東漢時期設立的刺史有點像,直接聽命於皇帝。清代,每個省都會設置巡撫,對各個省的軍政民情都有統轄權的。巡撫的官階一般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

聽起來官很大的總督:

總督可以說是職權很大的一個地方官員了,他們往往統轄兩個甚至三個省的軍政事務。在清朝,全國一共也只設置了九個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就相當於擔任了兩到三個省的軍分區司令和省委書記。在晚清,掌握地方實權對中央造成威脅的,也往往是漢人擔任的總督。

總督和巡撫都是地方軍政大員,兩個官合稱督撫。總督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加至從一品。雖然總督和巡撫常常放在一起,但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總督的權力是要比巡撫大的。但巡撫有點欽差大臣的意思,直接對皇帝負責,雖然在地方上受到總督的節制,但實際上並不是總督的下屬。

所以,如果要單純按他們的官職大小排名的話,應該是總督>將軍=都統=提督>巡撫=總兵。但在實際權力上,巡撫的權力是要比將軍和都統還有提督要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官員基本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這正體現了我國古代專制王朝延續的中央集權傳統。

大家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指正交流!


無筆史官


先介紹下以上各官職:

1、總督

為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正二品,一般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總督是簡稱,全稱比較長,一般為:總督XX(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明清設漕運總督,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掌管漕運和部分運河沿岸地區行政。

2、巡撫

主管一省軍政、民政的長官,從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巡撫的全稱為:巡撫XX(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理河道屯田。

3、將軍

清代地方駐防將軍,如廣州將軍,官階與總督相同,但地位高於所在的總督,節制全省綠營兵。駐防將軍全稱為:鎮守XX等處地方將軍。

4、都統

清代設八旗都統,為旗的最高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產、教養和訓練等。都統官階為從一品,地位比較高。相對來說,不關你官多大,如果是旗人,則歸這個旗的都統管轄,所以都統地位非常高,一般由位高權重的大臣兼任。

5、提督

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但受總督或巡撫節制,地位低於總督和巡撫。

6、總兵

總兵明代地位比較高,在清代地位下降,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

綜上,可以進行排序,由高到低為:都統>將軍>總督>巡撫>提督>總兵。但是實權最大的還是總督和巡撫,屬於封疆大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