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戰七捷第三戰海安防禦戰,粟裕的決策請示過程令人決然無法想象

1946年7月七戰七捷打完兩仗後,蔣介石和他的參謀總長陳誠大為震驚,他們下令第二梯隊6個旅10餘萬人渡江北進,集中兵力向我戰略要地海安進攻。

針對敵重兵進攻海安,粟裕設想的是主動放棄海安,打運動防禦戰。但“撤出海安關係華中全局的重大決策,他不敢獨自作出決定”。於是粟裕毅然實施了令人決然無法想象的戰役決策請示過程。

七戰七捷第三戰海安防禦戰,粟裕的決策請示過程令人決然無法想象

無法想象之一:為了一次戰役穩妥慎重決策,300裡日夜兼程趕赴華中軍區駐地淮安。

粟裕提出放棄海安,打運動防禦戰,“很多同志想不通,他們總覺得打了兩個勝仗卻撤出海安,有些太可惜,還不如與敵人進行決戰”。粟裕感覺到,戰爭的勝負決定於有生力量的消長而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這個重要思想還沒有為大多數幹部所掌握。而當時又是解放戰爭剛開打,同志們的思想必須重視,必須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把領導的意圖變成廣大幹部的自覺行動。

粟裕還想到,戰爭初期放棄戰略要地,他自信自己的想法雖是正確的,但為穩妥慎重起見,還是有必要請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的領導集體研究決議。這既是對黨的集體領導的尊重,也是對下級不同意見的重視,還是對重大戰役決策的慎重。

但當時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的其他領導都在300裡以外的淮安,只有粟裕一個人在海安前線。於是,粟裕毅然決定遠赴淮安,請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集體決議。

無法想象之二:敵社情複雜置個人安危於不顧,300里路程居然只帶1名警衛員輕裝簡行。

戰爭年代,一個野戰軍的司令員遠赴300裡,從安全角度上講這可絕不是一件小事。儘管是在解放區,但敵社情問題也是半點不容忽視的。按常理和慣例,這種遠行至少也得有一個班甚至一個排以上的人員護送。但粟裕是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各種陣仗經歷多了、見識多了、實踐多了,他有豐富的游擊戰經驗,有豐富的獨立外出經驗,有豐富的獨立處置情況經驗,根本不在乎這些敵社情。相反,他到是認為,目標大了反而行動起來有些不方便。

粟裕考慮問題總是有他的角度與特立獨行。

於是,粟裕再來一個令人決然無法想象的動作,決定只帶1名警衛員輕裝簡行,遠赴300裡之外的華中局和華中軍區駐地淮安。

七戰七捷第三戰海安防禦戰,粟裕的決策請示過程令人決然無法想象

無法想象之三:能利用上的交通工具全部用上,300里路程司令員親自開摩托、騎自行車。

7月28日下午4時,粟裕和警衛員開始了一日一夜300餘里的急行軍。

戰爭年代,粟裕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必須掌握騎馬、游泳和開汽車等技能。粟裕還以身作則,自己“不僅會騎馬、游泳、騎自行車,還會開汽車、開摩托車、划船”。這一次,這些技能都派上用場了。

粟裕和警衛員先是從海安騎摩托車出發,經東臺、鹽城到湖垛鎮(今建湖縣)。

之後的路,摩托不能開時,二人便開始烈日當頭下的數十里的急行軍。

走到益林鎮後,兩人實在太累了,就乘黃包車走了一段路。而後改乘小船沿澗河西開淮安。

在離淮安50多里的地方,他們“找到一座製造手榴彈的兵工廠借了一輛自行車”,粟裕與警衛員一車兩人換著騎行。警衛員雖身材高大,但騎車技術著實一般,“大部分路程不得不由粟裕帶著他騎行”。

經一天一夜兼程跋涉,粟裕終於趕到了淮安。

到達淮安後,粟裕提議立即召開華中分局常委會議。會議對粟裕提出的作戰方案進行了鄭重討論,最終大家同意粟裕所提方案,並將會議決定一併上報中央、華東局,很快就被批准。

七戰七捷的第三仗,即海安運動防禦戰,最終按粟裕預定的作戰方案發起。最終我“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殺傷敵人3000多人,創造了敵我傷亡15:1的新紀錄”。

七戰七捷第三戰海安防禦戰,粟裕的決策請示過程令人決然無法想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