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紅色三兄弟”的悲喜故事

在長汀縣濯田鎮左拔村大豐自然村,九十年前有戶人家,老漢林常元生了4個兒子,個個生龍活虎。土地革命後,翻了身的林老漢陸續將4個兒子送到紅軍部隊。九十年後,這戶人家咋樣了?

在大豐自然村祠堂常元公祠裡,記者們聽著紅軍烈士林天巴的繼子——退休教師林馬樹講述這個悲喜故事。

1929年紅四軍入閩後,長期窮困潦倒受盡壓迫的濯田人民分到了土地。大豐村林常元一家,從當地大地主手裡分到了田耕種,終於能吃飽飯,日子開始好轉。林常元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林廷金、林李妹子、林廷焱和林天巴。最小的弟弟林天巴,長得高大威猛,率先於1931年參加了地方紅軍。天巴進了紅軍學校學習,經常從部隊裡來信,或者利用探親機會,教育三個哥哥:跟共產黨打天下才有田種,紅軍隊伍越大,天下越快打下來,打下紅色江山後咱們兄弟一起回家種田,土地再也不會被地主搶回去了。動員他們參軍保衛勝利果實。老林身體健朗,非常開明,陸續讓其他三兄弟都參了軍。

老三林廷焱在江西戰鬥中受傷,回到了家鄉。其他三兄弟,林天巴在紅三十四師101團,林廷金在102團,林李妹子在100團,在湘江戰役中全部壯烈犧牲,成了紅三十四師著名的“紅色三兄弟”。

紅軍長征後,老林家還剩下9口人。老林夫妻、老大林廷金的妻子和兩個兒子、老二林李妹子的妻子和一個兒子、老三林廷焱、老四林天巴的童養媳朱則爾。

林常元、林廷焱父子擦乾眼淚,撐起了全家的重擔,讓這個紅色大家庭重起爐灶、再創輝煌。

林廷焱回家後娶妻生子,並幫助兩個哥哥的孤兒寡母,撫育紅色後代成長,讓他們成家立業。林廷焱最痛惜弟弟林天巴,16歲參軍,19歲就犧牲在戰場上,懷著愧疚的心理,他要讓弟弟有後人繼承。林天巴犧牲時,童養媳朱則爾才18歲,林廷焱擔負起了撫養她的責任。1942年,在林廷焱和父親的張羅下,林天巴的童養媳朱則爾招了門親,同村青年林天養“打合同”來到林家。此後生下了兩兄弟,第一個歸烈士名下。從此,“紅色三兄弟”都有了後代傳承。

九十年來,“紅色三兄弟”老林家開枝散葉,從當年四兄弟到如今變成了一個100多口人的大家族,連片聚居在大豐村的山坡上,興旺發達。烈士老二林李妹子的6個孫子,全部都有工作,移居到長汀城裡,日子和和美美。十年前,林氏家族集資在老屋中間建設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磚木結構小祠堂“常元公祠”,讓子孫後代永遠紀念緬懷林常元和“紅色三兄弟”。

林馬樹告訴記者,今年7月底,“紅色三兄弟”的後人都參加了湘江戰役閩西烈士後代尋親活動,他們帶了米酒、公雞、紅燒肉和家鄉水,以最隆重的長汀客家風俗,在烈士紀念碑前祭拜上香。並取了湘江土和湘江水帶回,告訴“紅色三兄弟”:爺爺,終於帶你們轉長汀了!(來源:閩西新聞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