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一般工作人員的月薪是多少?有人說年終獎就是八九十萬,是真的嗎?

請叫我單師傅


首先我想明確你問這個問題的對象是誰?比如櫃員?比如客戶經理?或者是後臺支持人員?

我按我所瞭解的來回答您的問題。按一般工作人員來說,也就是一線崗位人員,如櫃員和客戶經理。

1、櫃員

據我所知,稅後到手4K-7K之間,根據各個行的情況而定,不含五險一金。相對來說這個薪酬結構比較穩定,因為櫃員工資的構成基本是底薪+業務筆數(或者叫績效)。個別銀行櫃員有相應資格的,會主動推薦理財產品,有做有得,這塊費用另外計算。還有大型節假日的過節費和年終獎。一年保守10W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櫃員崗位的上班時間、強度、精神壓力、服務也是要求很嚴格。所以相對其他領域的企業工資來說,可能相對較高,但絕對是匹配的。

2、客戶經理

首先,大部分銀行的客戶經理具體有分為零售客戶經理,對公業務客戶經理。這些是屬於非運營條線的(運營條線基本是指櫃面業務人員)。

所以基本的薪酬結構是:基本工資+績效+節假日福利+年終獎(不包括五險二金,另一金是企業年金)

基本工資的定級又有分,每個級別都會差個幾百,一般數字越小,級數越高。而定級一般會根據學歷,工作年限,或者去年的整體考核情況。定級並非只上不下,如果年度考核不達標,也有可能下調級別。

績效,這個構成很複雜,不管是零售還是對公,因為產品太多,但是作為單位整體性的考核,管理部分會有季度性的倚重。所以根據行內考核辦法,目標業務的考核範圍分數計算加減,確定最終考核分數,這是有針對性的客戶經理才會瞭解的業務操作辦法,既省力,評分又高。綜合下來拿到的錢也就相對多了。

節假日福利啥的,一般大同小異。(我說的這些都是指編內人員,派遣的可能比較少)

年終獎這個,大多是從季度性考核統籌安排部分至年底,還有整體機構本年度的績效完成情況,多出部分有獎勵,以及日常一些新業務的指標費用比較多啥的。

綜合下來,客戶經理的收入範圍基本會穩定在8/20萬這個區間居多,上不封頂…

所以,如果你只是純粹想了解,那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如果你是要從業,那要考慮的是成長性,承壓性,以及你的資源性,缺一不可,這些都有,收入自然不用擔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答疑解惑。


陳改變


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身邊大部分同學都在銀行工作,自己和愛人也在銀行工作,對於題主這個問題,自認為還比較有發言權。

銀行工資兩級分化比較嚴重,職位越高、工資越高;反之,職位越低、任務越重、工資越少。

對於一般人員來說,銀行崗位分為以下幾種:櫃員類、營銷類(客戶經理)、產品類、風控類、科技類、職能類。

下面,我結合北方四五線城市、江浙省會以及北上廣介紹一下銀行待遇。


一、四五線小城市。

在我們本地,六大國有銀行櫃員平均稅後工資3000元左右,去年剛提了保底工資,從2000元漲到了2500元,一年有兩次過節費合計1500元,年終獎是按照業績考核發放,平均到手年終獎1萬。本地的商業銀行待遇要高於國有銀行,但平均工資也就4000左右。其他崗位,如果只是普通員工,月平均工資不超過1萬,年終獎上限兩三萬。但如果你是中層領導,在地方性銀行月薪過萬還是很容易的,年終獎根絕業績平均四五萬。至於行長級別,年薪大概五六十萬。


二、江浙省會城市

舅舅家的妹妹在Z行工作,16年參加工作,目前負責私人理財,年薪大概20w+。至於其他崗位,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辦法給出具體數據。

三、北上廣一線城市

大學室友,研究生畢業後留在北京,在G行從事會計核算工作,15年參加工作,月薪1w-1.5w,去年年終獎七八萬,預估了一年年薪25萬。


上述所說的都是銀行裡的普通人員,雖然是個例,但銀行的現狀的縮影。銀行的輝煌早已不在,從“金飯碗”變成“鐵飯碗”,直到現在的“泥飯碗”。

至於題主所說的年終獎八九十萬,很可能是一二線城市行長級別的年終獎,普通員工能到十萬就是很好的了。


葉子默


說一個我的朋友吧。

歡歡,女,普通二本畢業,23歲,14年七月份進入豫西一個鄉村農業合作社,在鄉里。剛開始上班的時候一個月4000+,第一年去了半年年終獎發了8000,五險一金全交,她還只是個櫃員,聽她說他們中層年終獎都是五萬+,行長年薪幾十萬,農村信用社是銀行裡工資比較低的,因為面相農村。好多人不願意去,待遇也不好,她說像五大行還有其他商業銀行工資是很高的。好羨慕人家啊。


杜紫墨


幾乎不可能。


我有兩個朋友在銀行工作,一個在二線城市,一個在四線城市。每次我和她們聊天,都聊到工作的事情,所以我算是知道比較多的實情。

她們的崗位不同,所在的城市不同,所以薪資也不相同。

我還可以確定的是,對於銀行的一線工作人員來說,八九十萬的年終獎幾乎是不可能。或許個別高管能拿到這個獎金,但真的非常的少。

就說在二線城市,銀行工作的那個朋友吧。

她轉正之後,月薪在10k左右。而她的工作強度是什麼呢?

剛開始6個月的實習期,工資很低,甚至連三個月房租都支付不起,只能熬著。


雖然是職場小白,有客戶過來還得陪著,各種拎包、打雜。甚至她親眼看到,領導讓一個母乳餵養的新手媽媽喝酒,說不喝酒不給面子。

那一刻,她看到這個行業、這個崗位的無奈。

週末有時候也上班,而且銀行的朝九晚五是對外的,是針對業務辦理。

5點過後,他們還要結算彙總當天存取款情況,一直等到運鈔車過來才下班,經常忙到8點多才下班。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職場5年,一起變更好吖!

and夏小麥


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的意圖是什麼,如果只是羨慕,想確認一下的話,以下這些就可以不用看了,如果是有機會去銀行工作,但是又拿不定主意的話,估且可以一看。

首先,這個收入不是普通工作人員的收入

5年前,我在蘇州大學讀MBA的時候,班上的同學有一半是在銀行工作的,他們來讀MBA的學費是單位給付的,自己不用掏錢,工資照給。

確實平時工資不太高,印象當中跟我當時的收入差不多,年終獎確實很高,八九十萬有點誇張,但二三十萬還是有的。

當然這個也要看職級,銀行行長拿的年終獎肯定比普通的櫃檯員工要高得多,我這些個同學也算是小中層,年終獎拿得不上也不下吧

其次,銀行工作不適合有激情有野心的年輕人

有個小姐妹原來在銀行工作,每年收入也有二三十萬,但就是受不了這種天天干著重複工作,感覺沒創造什麼價值的日子,後來她出來自己做自媒體,就是給人提供各種金融建議,每年的收入比在銀行更高了,關鍵她自己感覺為別人創造了價值,很有成就感。

所以我覺得銀行工作不是那種非常有激情的年輕人去幹的,每天進出賬這樣的重複工作幹起來真沒什麼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找工作還是不能光衝著眼下的錢去,還是要從自己能創造價值的地方著手,或者說自己感覺有激情的地方著手。

當然每個個體不一樣,有些人並不求激情,就每天過過小日子就心滿意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福份,這樣的人在銀行工作也不會覺得憋屈,更不會感受到銀行的官僚主義對自己有什麼影響,這類人是很合適在銀行工作的,但是這樣的人又不太可能拿八九十萬的年終獎。

最後,不適合在銀行系統裡沒後臺的人

銀行這種地方最主要的是熬資歷,且官僚氣息太濃厚了一點,作為普通工作人員,工作還是挺辛苦的,如果沒有什麼內部關係的話,也難以熬出頭,只能年年在底層熬著。

總的來講,如果你有後臺有背景,有人在銀行體系裡面幫扶你,進銀行體系裡面是可以的;如果沒有,就想求個穩定,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理想有激情,偏偏沒有後臺,那還是在別的地方再找找機會吧。


職場文英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與妻子、女兒女婿全在銀行工作,現在銀行已不是過去的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銀行已從過去的金飯碗變成了現在的“泥飯碗”了,收入也被前幾年縮小的不止一半。

銀行一般工作人員的月薪要具體經濟地區,不同的經濟地區差距較大,在經濟發達城市,銀行經營效益目前還不錯,一般員工月薪拿到20萬元左右,已經相當不錯了。

如果內地經濟不發達地區,可能一般銀行員工的月薪也就8萬元至10萬元左右。

有人說年終獎能達到八九十萬元,地純粹是扯談,不可能的事。當然,個別優秀銀行員工,在抓存款放貸款等各項考核中,業績相當突出的,可能也有這麼多,但就全國來說應該是鳳毛麟角的。所以你不要相信,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年終獎。


開偉觀察


很高興受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本人是三線城市的一個銀行從業人員,我就從個人實際情況、各個銀行崗位差異、薪酬體系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89年,全日制211研究生畢業計算機畢業的,工作第一站在中國電信省公司,後來14年進入了蘇南的一家農商行總行從事科技崗,1年後調崗至互聯網金融部,1年後後提拔為主管,2年後後提拔為總經理助理。19年跳槽至上市城商行零售條線。


基於個人的實際情況跟大家分享下銀行的薪酬體系,也算是給想從事銀行工作的學弟學妹們一個建議。

銀行薪酬體系: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相關補貼+福利。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學歷工資+工齡工資+職稱工資等等,一般這個不會太高基本在2000-3500之間 。

績效工資=一般定義為與你崗位、職務相對應的績效。一般按照季度發放或者年底統籌發放,例如在農商行的時候,每個普通辦事員的一年績效為7萬(各家農商行在省聯社的星級不一樣,對應的績效也不一樣),農商行人力資源部會將這個7萬的績效,進行統籌拆分,先每個月預發一部分,一般發3000元,12個月為3.6w ,剩餘的3.4萬統籌的年底一起發。不然光靠基本工資真心養不活自己日常。

相關補貼=油費+話費+五險+公積金+企業年金。這個裡面話費和油費很多的銀行基本是現金的方式進行發放的,我當時在的農商行基本在800一個月,五險一金:一般銀行的公積金是按照1:2進行繳納的,關鍵點不是比例,而是繳存的基數,例如中信銀行基本就是按照封頂的基數繳納的 ,而普通的農商行則不一樣的,這個裡面相差的很大 會有幾千塊錢的出入,另外企業年金也是一個很大補貼,一般一年是 1萬多。

福利=工作服+高溫費+傳統的過節費。其實說到這個各家銀行的員工都有自己的苦,現在基本沒什麼福利可言了,真的很少,非要說有點話,月餅+粽子行嗎?

這就是基本的銀行的薪酬構成。

其次我在向大家介紹下崗位差別。

在銀行裡面的工作人員粗略的可分為以下幾個條線:

前臺營銷+中臺管理+後臺支撐。幾個崗位條線。

前臺營銷=理財經理+個貸經理+對公經理+大堂經理+櫃員。這個其中職務收入基本按照對公>理財經理>個貸經理>大堂經理>櫃員。黃金崗位是對公客戶經理,在三線城市較好的股份制銀行基本在30萬➕收入。

中臺管理=零售部+公司部+運營部等等的,基本他們就是分行、總行的管理人員,涉及到條線的管理、指標的分解、產品的培訓等等。收入也是公司的最高,運營的最少。

後臺支撐=人力資源+行政保衛+計財等等。收入基本是全行的平均數。

總結下:從銀行的各條線和銀行的薪酬體系兩個層面去解答,並結合了自己的工作實際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比較實際。有需求可以關注我,詳細交流。


錢事金生


銀行的收入真心不錯,雖然壓力也大,但是放眼現在社會,那個工作壓力不大呢。

我一個朋友,10年前研究生畢業,月薪4000+,幹了幾年後成了經理,月薪超萬,繳納五險一金,雖然壓力大,但是感覺還是很知足的,工作除了滿足自身價值外,獲取等價勞動報酬更是最終目標。

此外,還有一個親戚,大專畢業,爾後結婚生子,就沒有工作。後來鎮上郵政局缺人,就去幫忙,10年前那個月薪400元的工資,持續了4年,後來有個機會,成為了正式編制,前段時間見著,現在月薪已經7000+了,扣除五險一金後,可以說是非常讓人羨慕了。

所以,考銀行,沒有錯,近來銀行秋招公告頻發,大家不要錯過哦!


洛陽中公教育


本人及本人百分之八十的朋友都在銀行工作,我的回答是年終獎從三五萬到三十萬都有可能,我身邊的人都拿到過。座標西部邊遠省會城市。

朋友A,女,從城商銀行跳槽至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從事業務經理(就是現在櫃檯後面審核業務而不辦業務的人),薪酬等級在全序列後三級,平均月薪1萬+(不含車補),2018年年終獎12萬元。

朋友B,從國有四大行跳槽至上述同一家股份制銀行,崗位是小微銀行行長,月薪1.3萬,2018年年終獎17萬。

朋友C,女,前幾年跳槽的,國有四大行到某發股份制銀行分行,摸爬滾打爬到了運行部副總的位置,年薪1萬+,2018年年終獎6萬。

朋友D男,四大行,主管級,月薪7000元,2018年終獎2.4萬(雜七雜八加一起)。

上面四個例子,各位代表性,效益好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員工年終獎非常高,這與他們的分配機制有關係,只要業績好,獎金幾乎不封頂。

而國有四大行,穩定為主,大鍋飯性質,高不過十萬,低也可能幾千塊。我指的是廳級以下的職工們。

年終獎的構成也很複雜,有的包含績效留存發放,甚至是前些年度的延遲發放,業務條線的獎勵等等吧。


半子一諾


銀行工作人員的月薪有多少,顯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不同規模的銀行、所處的地域差別、不同性質的崗位、工作年限不同等等,都會導致收入水平的不同。

就從今年上市銀行發佈的年報數據來看,國有五大行職工的平均年薪就與股份制銀行員工存在特別大的差距,甚至達到1倍的平均差距。

數據顯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的人均年薪分別是29萬元、25.8萬元、26.8萬元、27.5萬元、31.6萬元。相比之下,在股份制銀行中,前三甲分別是招商銀行人均年薪達58.5萬元、平安銀行52.8萬元、浦發銀行45.4萬元。光從年薪絕對平均值,就能看出就職不同的銀行,收入之間會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這裡,有必要提及一下我國銀行行業的分類情況。按照規模和經營範圍劃分,大到國有銀行、股份銀行,小到地方行、城商行、村鎮銀行。所以,題主需要說明是哪一類銀行,從事什麼具體崗位的工作。

另外,銀行工作人員的年終獎很難達到8、90萬,即便有,佔比規模可以忽略不計。依然是從上市銀行的數據來看,5大行董事長、行長的年薪均在65萬元~75萬元之間。股份制銀行最高者為浙商銀行行長,年薪555.16萬元。中小銀行董事長、行長們的年薪多在100萬-300萬之間。

不難看出,即便是“位高權重”的董事長、行長們,年薪撐死也就幾百萬,平均月薪十幾二十萬。由此推測,大部分工作人員的月薪工資不會超過10萬元,銀行發年終獎不可能發8、9個月的工資,所以大部分職工不可能拿到80、90萬的年終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