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陳洪標|文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了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最貴的一隻鳥。

說到齊白石,確實很怪,他是從一個沒讀過書、沒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只是在農村做過雕花匠。他也沒有張大千那樣的家庭背景,也沒有一個在京城為官可以幫他的哥哥,也沒有留過洋,更沒那麼幸運在20多歲就成名上海灘。齊白石只能靠自己死磕,最後卻成了中國的國畫大師,藝術大師,至今也無人能夠超越。所以很多人只能把他歸類為天才。其實天才的背後都是辛酸的淚水,還有流不完的汗水。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

齊白石在27歲才正式拜師學畫,在40歲之前,他的畫很多是工筆畫。他曾經畫過一幅人的畫像(見圖四),畫得非常細緻,連腳下的地毯都是一筆一筆勾畫出來的,就像畫照片一樣。57歲到北京做北漂,到六七十歲才開始在北京慢慢立住腳,成名成家。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畫的鴿子。

齊白石一生留下了2萬多幅作品,北京畫院的齊白石紀念館作為收藏精品較多的館院,為了開發齊白石的文創產品,要從齊白石的精品中選出了一幅畫,設計成為這些文創產品的形象代言人。這可是了不得,也就是說它代表的就是齊白石書畫水平,也是齊白石書畫的標籤。按理它必定是精品中的精品,要不然怎麼擔此重任呢?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畫的人像。

結果從齊白石的精品中選了一幅手稿,設計成了下圖的“趣兒”,還專門設計了一系列的紀念品,比如“趣兒”手機殼、吊飾、手提箱等等。可是,當看到這個代表齊白石形象的“趣兒”時,多少有些失望,畢竟齊白石作為國畫大師在大家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所以期望也高。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的形象代言人“趣兒”和紀念品。

尤其,大家看到這幅手稿上的這隻鳥(見下圖),就覺得很可笑,把鳥畫這樣也能算畫?這根本不是畫,鳥的基本造型沒有,再寫意的畫法,總不能從頭到腳一片羽毛也沒有吧,連翅膀都沒有畫,畫面簡單到了只是用線條草草勾的一個輪廓,真的連三歲小孩都要畫得比它好。畫得這麼差,怎麼可以用來代表齊白石的水平呢?所以被網友嘲笑也是最正常不過了。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趣兒”手稿。

讓人更加納悶的是,齊白石畫過很多鳥,為什麼偏偏選這一幅?要說有名氣的鳥,其中就有他畫過一隻鷹,站在一顆松樹上,邊上還有一株老柏,取名《松柏高立圖》,兩邊寫了8個大字。這幅畫在一一年的拍賣中,拍出了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難道它都不如這隻小鳥。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其實,齊白石在18歲時畫的鳥,就已像模像樣了,而且一生畫過很多鳥,各種種類的都有,有鸚鵡、八哥、喜鵲等等。無論哪一幅都比這隻小鳥要好,要形有形,要氣勢有氣勢,要工筆有工筆,要寫意有寫意,不知為什麼偏偏選了這隻呆頭呆腦的小鳥。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18歲時畫的鳥。

對大家的疑問,有專家出來說,別看這隻小鳥畫得不怎麼樣,但是它對齊白石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首先,畫這隻鳥的時間,是齊白石剛到北京,寄居在法源寺時所畫的,這個節點很重要,是齊白石畫畫生涯最重要的轉折時期。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年輕時的花鳥。

其次,畫這隻鳥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似的,據手稿上所寫,這是他和友人在法源寺聊天的時候,突然發現面前的地磚上有一個印子,紋路很像一隻小鳥,他便用筆將它勾下,拿在手上看了看,覺得“真有天然之趣”,這就是畫這隻小鳥的來源。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年輕時的國畫花鳥。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年輕時畫的鳥局部。

最關鍵的是,這幅手稿還有另一層意義。對齊白石來說,畫畫的手稿不知有多少,但是他唯獨把這隻小鳥的手稿留藏在身邊長達40多年,可見他對這幅手稿的重視程度。因為就在這段時間,齊白石遇到了貴人陳師曾,開始了他的衰年變法。而變法似乎就是從勾這隻小鳥開始的,因為這隻小鳥和他之前畫的所有鳥都不一樣,簡單而不失可愛和情趣,不求鳥的外形,只求鳥的神情。這也是齊白石變法成功的精髓。

齊白石畫了只鳥賣4.2億,卻沒這隻厲害,網友:好可笑根本不是畫

▲齊白石變法之後畫的鳥。

由此看來,北京畫院選這麼一隻不起眼的小鳥來代言,來代表齊白石的形象,可見用心良苦,也突出了齊白石的書畫特點,雅俗共賞的情趣。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