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的結局如何?

埃夫隆


在諸多亡國之君中,崇禎身上的悲劇色彩最濃烈——殫精竭慮、日理萬機最終卻換來了大明的覆滅。

亡國之時,崇禎對皇后、妃子、公主是決絕的,為免受辱,或殺死或賜死;對自己也夠決絕,抱定了“君王死社稷”,最後吊死煤山;但對三個皇子,崇禎尚抱有一絲希望,希望他們能逃出死境,來日重振大明社稷江山,所以最後他把三個皇子交給了心腹太監,讓他們想方設法幫助皇子們逃出去。

但是,崇禎的這個決定太晚了,亡國之時京城太亂了,人心太不可靠了,三個皇子的最終結局因此成了千古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一生共生有七個兒子。李自成攻陷京城時,皇太子朱慈烺十六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歲,皇四子朱慈炤只有十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崇禎的其他兒子都早夭了。

崇禎為了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讓兒子們換上平民衣服,由太監護送爭取逃出京城。父子訣別、以死殉國前,崇禎寫下遺詔,要求大明各地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之後,大明末代太子和他的兩個弟弟究竟是個怎樣的結局呢?

一種說法:太子朱慈烺三人在兵荒馬亂中失蹤了。

據說,親信太監接受崇禎囑託後,先將太子三人藏匿了起來。李自成攻進京城後,發佈懸賞令,尋找太子三人的下落。太監貪生怕死,見利忘義,很快將太子三人交了出來。李自成鑑於太子三人沒有成年,沒有處死他們。

太子趁機向李自成提出三條建議:第一、不可驚動祖宗陵寢;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殺害百姓。

李自成對大明的心理很矛盾,很大程度上,他反大明,但沒有趕盡殺絕的心理,從後來的事態發展推斷,李自成似乎接受了這些建議。

之後,李自成出征山海關兵敗,把太子三人交給了吳三桂。多爾袞命令吳三桂不得進入北京,向西追擊李自成,吳三桂遂將太子三人送到太監高起潛處暫時落腳。

隨著政權的迅速更迭,兵荒馬亂中,太子三人便不知下落了。

第二種說法:太子朱慈烺三人被清廷捕殺了。

有的說,太子朱慈烺一行三人後來逃到了外公周奎家中,還和長平公主見過一面。皇親周奎挺不是個東西,害怕太子三人引來禍水,竟將他們逐出家門,以致他們被巡邏的清兵發現。

太子三人被抓獲後,清廷叫來太監辨認,都說是真太子。清廷又將他們帶入宮中,考察他們對宮廷的熟悉情況。面對太子對答如流,一些投靠清廷的前明官員為了避免麻煩,極力證明太子是假的。

看上去像真的,不少人又說是假的,一時間眾說紛紜,真假難辨。

攝政王多爾袞的態度很明確,不必繼續爭論,真假無妨,無非一個死字。

隨後他處死了主張太子是真的官員,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開佈告天下,說太子是假的,然後將他們秘密處死了。

多爾袞之所以不願承認前明太子,果斷處死,是害怕改朝換代之際出現真太子動搖民心。

這時候,把真說成假,就是懂政治;把真當成真,就是不懂政治。

這種說法在《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中均有記載,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有的說,太子一行在太監高起潛的護送下,其實由天津經海路逃到了揚州。

但南明皇帝朱由崧視前來投奔的太子為威脅,他堅決不承認朱慈烺為真太子,並將北方逃來能指認太子的老太監、知道內幕的一些大臣,關進監獄,毒殺了。

後來清軍攻破南京,太子被押回北京處死了。

第三種說法:太子跟隨李自成敗退,後逃出做了和尚。

李自成在敗退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鬆了對太子的看管,太子趁此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出,後來到李士淳的老家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家當了和尚。

據說太子死後,廟裡供奉了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後來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廷覆滅,世人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

不管哪種說法,生在亡國的帝王家,這三個少年的命運確實悲苦。錦衣玉食,勉強成人,即遭遇了國破家亡,無處可生。

除了太子三人下落成謎,崇禎最疼愛的女兒,長平公主的下落在民間也有傳奇演繹。

崇禎一共有六個女兒,其中四女早夭,長大的女兒有兩個,一個是長平公主,一個是昭仁公主。

李自成破城之時,長平公主剛滿十六歲,崇禎已經為她選了周顯作駙馬。

為了防止女兒受辱,崇禎先是對長平公主嘆息一句:“汝何故生我家!”然後揮劍砍去。因為心有不忍,砍長平公主的那一劍未致命,長平公主的左臂被砍下,倒在了血泊中。

昭仁公主則死在了崇禎的劍下。

在民間傳說中,長平公主並沒有死。

大致的說法說,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獨臂女尼,乃是明崇禎皇帝的嫡出長平公主,國破家亡,被父皇砍去手臂後流落民間。懷著國仇家恨,她後來練就了一身武功,誓要為父母報仇雪恨,人稱獨臂神尼九難。

後來獨臂神尼九難收了八個天下無敵的徒弟,其中便有呂四娘。呂四娘是九難的關門弟子,後來潛入深宮,刺殺了雍正皇帝,輾轉為師父報了國仇家恨。

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那位纖塵不染、神功蓋世的獨臂神尼,說的就是長平公主。

但歷史真相不是武俠傳奇。

有記載說,斷臂的長平公主被人抬進了外公周奎家,昏迷五天後奇蹟地甦醒了過來。當她醒來時,京城已是大順天下。周奎這老東西不敢收留她,便給她交給了李自成。兩個月後,北京城破,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多爾袞入關後,為了籠絡人心,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為崇禎哭靈三日,上諡號懷宗端皇帝,後來又改稱莊烈愍皇帝,並將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禮儀葬在昌平皇陵區銀泉山田貴妃陵寢內,妃陵改稱思陵。

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和攝政王多爾袞上書,希望能夠出家為尼。但清廷沒有答應,順治下詔,不許前朝公主出家,而是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

憂憤之下,僅僅過了幾個月,長平公主病逝,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清廷賜葬廣寧門外,究其一生,始終沒能踏出過北京城一步。

在粵劇經典《帝女花》中,長平公主在明亡後出家為尼,後被清廷找到,要她還俗與駙馬完婚,洞房花燭夜,長平公主和駙馬周顯雙雙服下砒霜,以死殉國。


黑句本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歷史上對崇禎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生錯了年代,因為他並不昏庸,但是他接手了一個積攢病弊已久的帝國,曾經嘉靖、萬曆兩位皇帝數十年不問朝政,在面對即將滅亡的大明朝,他有志拯救,但最終沒有能力去改寫明朝的命運和結局,他無言面對列祖列宗,他選擇了自縊。

崇禎也知道李自成及其起義軍的殘暴,為了自己的妻兒免遭毒手,他將自己的三個兒子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出皇宮,有下旨宮中所有的皇后、妃嬪及公主全部自盡,以保其貞潔。


周皇后也是痛苦流涕,她未曾想過自己作為一國之母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袁貴妃在上吊的時候白綾斷了沒死成,崇禎皇帝直接一刀刺過去要了她的命;在殺長平公主的時候他悲痛欲絕,流著淚說“你為何生在我皇家”,說完之後便向她砍去,長平公主下意識的用手去擋,結果手被硬生生的砍了下來,另一個昭仁公主被崇禎殺的時候只有六歲,可見他在殺妻女時是多麼的痛苦,也許有人覺得崇禎不近人情,其實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她們要是落入李自成等人之手,那崇禎不知還要痛苦百倍有餘。


當他的妻女全部死去的時候,崇禎的心裡卻十分平靜,他用哀傷的眼神看著那滄桑的北京城,隨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禎死了,大明也滅亡了,那麼崇禎皇帝的子女的結局如何呢?

崇禎的兩個女兒都被他殺了,但大女兒僥倖活了下來,但最後還是落在了清軍的手裡,順治皇帝為了收買人心,看到她又是女兒身,對清朝沒有威脅,就沒有殺她,還以公主的身份善待她,只可惜她多活了兩年就去世了。


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在北京城被攻陷之後被大順軍俘獲,李自成希望能借助手中的這三個皇子來威脅、拉攏吳三桂,但此時的吳三桂已投降了清朝,李自成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後來這三個皇子趁機逃離了李自成的控制,但在逃亡的路上走散了,三人開始了他們各自的逃亡路。

皇太子朱慈烺跑來跑去的又跑回了北京城,來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家,但他的外祖父貪生怕死,害怕收留這個過去的皇太子會引來殺身之禍,也為了討好清朝,就昧著良心把朱慈烺交給了多爾袞,多爾袞認為如果直接殺了朱慈烺會引起不利,便心生一計,以假冒明朝皇太子的罪名把朱慈烺給殺了。

皇三子定王朱慈炯無處可逃,就在一個寺廟裡出家做了和尚,後來各地多處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進行反清復明的起義,但都被清朝消滅了,發現都是假的朱三太子,清政府加強搜查,終於把朱慈炯給抓到了,康熙效仿多爾袞,以冒充假皇子的罪名被朱慈炯也給殺了。

老四永王朱慈煥在逃亡途中遇到了明朝的一個姓王的官員,這位官員很同情他的遭遇,就收留了他,並給他改名為王士元,還娶了另一個姓胡的明朝官員的女兒,生了三子兩女,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心守法,從不招惹事端,朱慈煥以王士元的身份一直活到了七十五歲,有一天他不知是喝多了酒還是怎麼的,就向別人說出了他的身份,一個有心之人就打著“朱慈煥”的名義反清,清朝就把這個人抓起來了,朱慈煥也牽扯了進去,後來經過審理,朱慈煥確實與此案無關,但康熙認為“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就把他全家給殺了,還把朱慈煥凌遲處死。


自此崇禎皇帝的子子孫孫都被清朝徹底消滅了,因此帝王家的子孫要麼在天堂,要麼在地獄。


遺產君


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順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大明王朝宣告滅亡,那麼崇禎帝殉國後,他的子女結局都如何呢?




崇禎帝共有七子三女,其中懷隱王朱慈烜、悼懷王朱慈燦、悼良王(名字不詳)、坤儀公主(名字不詳)都在明朝滅亡前早殤。崇禎帝剩下的幾個皇子皇女,在明朝滅亡後,不是失蹤就是被處死,長平公主被崇禎帝砍傷,昭仁公主被崇禎帝親手殺死。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崇禎帝不願偷生,更不想女兒落入闖賊之手受盡屈辱。


一女被砍傷;一女被刺死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京城陷落。自知無法逃出京城的崇禎帝決意以死殉國,為了延續大明遺脈,以圖來日復國興業,崇禎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周皇后之父)、田弘遇(田貴妃之父)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安排後事,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與太子、永王、定王三個兒子一一叮囑話別後,太監護送皇子們出宮。然後召來周皇后,哭著說:“汝乃國母,理當殉國”,周皇后頓首泣拜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說完解帶自縊殉國。崇禎帝又對身旁的袁貴妃說:“汝亦隨後去吧”,袁貴妃哭拜崇禎帝,也自盡殉國。

當時,崇禎帝的兩個女兒年齡都還小,長公主長平公主才十五歲,小公主昭仁公主不過六歲。崇禎帝把她們兩召來壽寧宮,自知國將不存的長平公主牽著崇禎帝的衣袖哭泣,崇禎帝無限絕望的對公主說到:“汝何故生我家”,說完用劍砍長平公主,長平公主躲閃不及,左臂被砍斷右臂被砍傷,血濺大殿,昏死過去。同日,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也被他揮劍刺死。

長平公主於斷臂五日後甦醒,清朝入主北京後。長平公主於順治二年(1645年)上書順治帝要求出家為尼,不允,命嫁於周顯,順治三年(1646年)因思念父皇母后,抑鬱成疾,不幸去世,葬於廣寧門(亦稱彰義門)外周氏宅旁。


皇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



太子朱慈烺,是明朝唯一的希望,當時朝廷重臣李邦華、史可法等人都希望成國公朱純臣能護送太子出京前往南京延續明朝國祚,但還沒等到出京,大順軍已攻破北京城。朱慈烺被人獻於李自成,李自成指朱慈烺無罪,《明季北略.卷二十》記載有一段李自成和朱慈烺的精彩對話:

自成曰:汝家何以失天下?曰:以誤用賊臣周延儒等。自成笑曰:汝亦明白。太子問曰:何不速殺我?自成曰:汝無罪,我豈妄殺?太子問曰:如是當聽我一言。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速以皇禮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殺戮我百姓。又曰:文武百官最無義。

朱慈烺雖然已做階下囚,但在李自成面前始終表現的不卑不亢、確有天朝上國的太子之風。朱慈烺後來被李自成封為宋王,山海關大戰,朱慈烺隨李自成出征,大順軍在清軍、吳軍的聯合夾擊下遭到慘敗,朱慈烺於亂軍之中不知所蹤。清朝順治年間和南明弘光年間還發生了撲朔迷離、真假難分的“南北太子案”,後被證實兩個太子都是假的,朱慈烺有可能在山海關大戰已經死於亂軍之中。


定王朱慈炯,不知所蹤;永王朱慈照,被殺



定王朱慈炯,崇禎帝第三子,《明史》記載他:“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蹤”,事實上,京師淪陷後,定王朱慈炯與皇四子朱慈照一同被嘉定侯周奎獻於李自成,朱慈炯被封為定安公,李自成山海關敗退後不知所蹤。又有人把他當做是朱三太子的原型,事實上朱三太子的原型是崇禎帝的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

在崇禎帝諸子中,皇四子永王朱慈照應該是最幸運的一個。他被李自成赦免後,與哥哥定王朱慈炯亂軍中走散,他隨一個姓毛的將軍逃到河南,又在老家鳳陽被一個姓王的前明官員收養。後娶妻生子定居浙江,七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改名為“王士元”的永王朱慈照終於被人發現,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照全家被清廷逮捕,妻女自縊,朱慈照被凌遲處死,六個兒子被斬立決。


崇禎帝七子三女,都在國破家亡之際湮沒於民間,有的下落不明,不知所蹤,有的被處死,以血赴難。可憐崇禎帝,早知京師不保,雖抱定與大明王朝共存亡,為何又不早早把諸皇子皇女送出京師前往南京,皇太子若在,何至於讓福朱由崧王這樣的庸才當了南明皇帝,反而加速了南明覆滅。


大國布衣


一顆歪脖樹、一根亂麻繩!

<strong>

大明皇帝崇禎在北京煤山上,以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結束了延續整整276年的大明王朝。

崇禎皇帝死後,他的子女們流落江湖石井,有人抑鬱成疾、有人在亂軍中不知下落,兄弟姐妹們從此走向不同的悲喜人生,一別兩茫茫,生死不相忘。



太子—朱慈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攻打紫禁城,太子和永、定二王一同被太監出賣,被李自成活捉。

李自成決定善待太子及永、定二王,利用他們籠絡民心。

李自成對他們三人始終懷著提防之心,每每出征,必定將三人帶在身邊嚴加看管,不久之後,李自成被吳三桂打敗,三人在亂軍中失散。

自成東出,人見太子馬銜尾隨後,自成戰敗而還,失太子。

<strong>

據說太子流落京郊數月,靠著變賣衣物、細軟,換些散碎銀兩過活,一段時間後,身無分文的太子選擇暫時投靠外祖父周奎。

所謂樹倒猢猻散,周奎為了自保,視骨肉親情於不顧,將太子上交給了清庭,太子遂被處死。

不過這個太子後來被證實是假的,真的太子自山海關之後,早已不知所蹤!

永王—朱慈照

大清帝國建立後,朱氏後裔遭到了清庭慘絕人寰的追殺。

朱慈照,為了逃避清兵追捕,流浪江湖,最後在浙江隱居,一位前明的忠臣收留了朱慈照,並且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朱慈照,朱慈照從此改名為“王士元”。

朱慈照一直活到了75歲,在康熙47年,朱慈照的真實身份被發現,他的四個兒子被處斬,他被判為“凌遲處死”,最後在千刀萬剮中斷氣。

定王—朱慈炯

朱慈炯在和太子、永王失散之後下落成迷。

“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蹤”

朱慈炯自幼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此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朱慈炯失蹤後可能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病死、或餓死。

至於電視劇中的“朱三太子”其實並不是朱慈炯,朱三太子是二月紅老先生的原創角色,歷史上並無此人。
長平公主—朱媺娖

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崇禎皇帝自知大明已亡,為保全皇家的尊嚴,避免后妃、女兒被李自成嘿嘿嘿,遂賜皇后、皇妃自盡,又親手殺死昭仁公主,斬斷長平的左臂。

被親爹坑了一條手臂的朱媺娖福大命大,被忠心侍奉的宮女太監救活,撿了一條性命。

清庭認為長平公主只是一節女流之輩,況且手臂已斷,獨木難撐船,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便沒有對她下殺手。

朱媺娖曾經幾次向順治帝上書,請求出家為尼,但都被拒絕了,順治三年,心灰意冷的朱媺娖患重病不治,鳳鸞歸天。

崇禎子女的結局正應了那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白話歷史君


崇禎皇帝,大明朝作為大一統政權時的最後一位皇帝,普遍人稱他是大明朝的亡國皇帝。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都城,崇禎見大勢已去,為了不辱國體,於景山自縊身亡,壯烈殉國,年僅33歲。



臨死前的崇禎在藍色袍服上手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縱然崇禎皇帝在位時犯了多少的錯誤,對百姓,對這個天下,崇禎的初衷都是希望他們能好。臨死前寧願自己受傷害,也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夠平安,單憑這個,雖不足以證明崇禎是個好皇帝,但卻可證明崇禎是個好人。



“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崇禎生不逢時,本不該是亡國之君,他不好色,不殘暴,不奢侈,不好戰,所有亡國之君該有的,他都沒有,可以說他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節儉之君,他沒有朱棣的殘暴,沒有武宗的好玩,沒有隆慶的好色,沒有萬曆的怠政,可明朝偏偏就毀在了他的手裡,這不得不說是對於崇禎的一種不公。



當然不管後世如何評價崇禎,崇禎此時作為亡國之君已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而作為亡國之君,崇禎子嗣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曾經的天潢貴胄,隨著國破家亡,自然就成了過街老鼠,雖不至於人人喊打,但東躲西藏總是避免不了的。

據史所載,崇禎帝一生一共生有七子六女。其中七子中,懷隱王朱慈烜、悼懷王朱慈燦、悼靈王朱慈煥、悼良王皆早夭。六女中,除長平公主、昭仁公主外,其餘四子皆早夭。那麼崇禎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們的結局都是如何的呢?

獻愍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是崇禎的嫡長子,母為莊烈愍皇后周氏,崇禎三年封為皇太子。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本來李邦華、史可法及姜曰廣希望朱慈烺到朱純臣家暫避之後去南京稱帝,可是史可法等還沒找到朱慈烺,他就被李自成先找到,如此該機會落空。

被李自成找到的朱慈烺並未受到慘害,被李自成迫為優待。李自成先是接受朱慈烺“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的建議,相繼下令保護明朝皇帝的陵寢、禮葬崇禎周皇后。而後朱慈烺被李自成封為宋王。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吳三桂曾想奉他還京稱帝,建年號義興,可朱慈烺卻在亂軍中不知所蹤,自此不知去向。而後民間傳出了多種關於朱慈烺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北太子案”,“北太子者,蓋雲有似太子者詣週中書元振家而出,為街道所奏,繼而殿中勘之,言宮中事頗合,以訊內官,莫敢認者。”、“南太子者,蓋雲東宮舊奄李繼周、楊進朝奉南廷御札迎之。”,當時南北皆出現自稱是朱慈烺的人,且都有著自己的證明,一時間可謂是真假太子難辨,但是不管這兩位最終皆被殺。



而除了“南北太子”外,有人還說朱慈烺死於李自成與吳三桂的亂軍之中。當然還有人說朱慈烺未死,而是被當年東宮講讀之一李士淳帶回其老家廣東省梅州市,直至終老。

定哀王朱慈炯

朱慈炯,崇禎第三子,母莊烈愍皇后周氏。崇禎十六年封定王。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子嗣皆被善待,朱慈炯被封安定公,李自成山海關兵敗後不知所蹤。



同時需注意,清康熙年間盛行的“朱三太子”並不是冒朱慈炯的名,而是冒崇禎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的名。且需注意清朝所捕獲的“朱三太子”也並不是悼靈王朱慈煥,因為朱慈煥五歲就病死了,《明史》載:“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雲:“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



其實被清政府捕獲的“朱三太子”是四子朱慈照,史學家孟森就曾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獲朱三太子,實為崇禎第四子封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顛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為振古所未有”。

永悼王朱慈照

朱慈照,崇禎第四子,母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田氏,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朱慈照藏身於嘉定侯周奎府中,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周奎將其交給李自成。而後李自成命其行君臣禮,朱慈照不從,不久又讓他行跪拜禮,他依然不從,並狠狠說道“何不殺我”,李自成回答道“汝無罪,姑免”。



朱慈照是崇禎諸皇子中在1644年後記載最為詳細的一個。1644年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大順軍退出北京,朱慈照亦跟隨之,在逃亡的過程中,他與大順軍失散,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河南種了一年的地,之後清軍清查“流賊”,毛將軍逃跑,朱慈照只得一個人流浪。流浪到鳳陽後,他遇到了一個依然忠於故明的前明給事中王老大人,然後被他收留,並改名為“王士原”(倒過來就是“原是王”)。

可好景不長,王老大人死後,孤獨無依的朱慈照又過上流浪的生活。但不得不說朱慈照真的很幸運,在流浪到浙江後,他又遇到一個依然忠於故明的姓胡的老臣,胡姓老臣不但收留了他,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此後在這裡,他以教書為生,並與胡氏幸福的度過了幾十年的生活,在此期間他隱姓埋名,對自己曾經的身份閉口不談,如此也並未被清政府發現。



但是他始終心念明朝,雖不敢明言,但還是依然遵循著明朝皇室的一絲傳統,比如在取名上,他就嚴格遵循著朱元璋所定下的祖制,他為每個兒子取名時都以“和”字排輩,且最後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而這些有別於常人的舉動,最終引起了周邊有心之人的懷疑,最後加上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是打著他的旗號,如此清政府最終發現了這位前明的皇子。

《清實錄卷》載:“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此時朱慈照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兒子都被清政府抓獲。之後75歲的朱慈照承認自己是前明皇子,而後康熙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的理由將其凌遲處死,所有兒子都被判斬立決,無一倖免。



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崇禎次女,母為莊烈愍皇后周氏,16歲被許配給都尉周顯。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崇禎為了不讓她們受辱,遂狠下心來親手欲用劍斬殺長平公主,斷其左臂,長平公主因疼昏死過去,可崇禎誤認為她已死,遂逃過一劫。



順治二年,長平公主上奏順治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就是要求出家,未獲批准,後被順治帝許配給周顯。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最終抑鬱成疾,病逝而亡。死後葬於廣寧門外周氏宅旁。

而在民間傳說中,長平公主被砍殺僥倖留的一命後,於明亡後出家為尼,並學得一身極其高超的武藝,成為獨臂神尼,並進行反清復明的行動,而後又收了呂四娘等人為徒。之後如金庸小說《碧血劍》的阿九、《鹿鼎記》中的九難以及梁羽生小說《江湖三女俠》的獨臂神尼等就都是以長平公主為原型。



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生母不詳。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前夕,崇禎害怕自己的女兒受辱,遂忍痛用劍於昭仁殿砍殺而死,死前年僅6歲。

總得說作為亡國之君的子嗣,他們的結局都不好,要嗎失蹤,要嗎被殺,要嗎抑鬱而終,要嗎被凌遲,總之是無一善終。


澳古說歷史


按《明史》的記載,崇禎帝有七子六女。

他的七個兒子:

太子慈烺,莊烈帝第一子。…懷隱王慈烜,莊烈帝第二子。殤。……定王慈炯,莊烈帝第三子。…永王慈炤,莊烈帝第四子。…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悼懷王,莊烈帝第六子,生二歲殤。第七子,生三歲殤。名俱無考。

這七個兒子裡面,次子朱慈烜、五子朱慈煥、六子朱慈燦,以及不知名字的七子皆早夭,沒有活到成人。其餘三個兒子在崇禎殉國前被送出宮,但都沒有逃出,均被李自成擒獲,最終的結局也挺慘的。

朱慈烺(1629-不詳)

崇禎與周皇后的嫡長子,一歲時便被立為了皇太子。北京城破後,崇禎殉國,朱慈烺被李自成擒獲,封為宋王。不久李自成兵敗,他在亂軍之中不知所蹤。

後來在南明小朝廷發生過“假太子”案,有人來到南京,自稱朱慈烺,但被人指認是假冒,後來被南明朝廷下獄,“南京士民譁然不平”,南京城破前還被人擁立,城破後降清了。至於這人是否真是朱慈烺,就不得而知了。

朱慈炯(1632-不詳)

崇禎的三子,也是周皇后所生,獲封定王。北京城破後被李自成擒獲,受封定安公。後來李自成兵敗,不知所蹤。

朱慈炤(1633-1708)

崇禎的四子,田貴妃所生,獲封永王,崇禎殉國時年方十二歲,李自成破城後,與他兩個哥哥一起被擒獲,後來李自成兵敗,流落於亂軍之中,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了河南,種地為生。後來那位毛姓將領為逃避清軍追捕,拋下了他獨自逃走,朱慈炤一人流浪到了鳳陽,碰到了一位姓王的前朝官員,被收留家中,從此改名王士元(倒過來即“原是王”),後來又得到一位胡姓的前朝官員的幫助,定居浙江餘姚,以教書為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炤已然七十五歲,卻依然沒有躲過清廷的屠刀,這一年他的身份曝露,引來清廷的追捕,六個兒子全部被處斬,妻妾女兒自縊,而他自己更是被凌遲處死,死得慘烈。


至於六個女兒:

坤儀公主,周皇后生。追諡。長平公主,年十六,……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餘三女,皆早世,無考。

崇禎的六個女兒有四個都早夭了,只有兩個活到長大,也就是長平公主與昭仁公主。這兩位公主結局悲慘,一個被父親斬斷了左臂,一個死於父親劍下。

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日,長平主復甦。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

託各種小說、戲曲的福,長平公主應該是崇禎子女中大眾最熟悉的一個。

甲申之變時,長平公主年方十六,已然選定了駙馬,準備成婚,不想李自成大軍圍城。城門陷落之時,為免受辱,周皇后已然自縊,崇禎又逼迫袁貴妃自縊(這位袁妃最後沒死),再持劍砍殺了其他妃嬪,然後又砍殺了兩位公主,長平公主被斬斷右臂,卻活了下來,而昭仁公主當時才五歲,死在了父親劍下。

僥倖活下來的長平公主後來落於清廷手中後,清廷為籠絡人心,不准她出家,讓她與原先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但婚後不過一年便鬱鬱而終(1646年)。

“汝何故生我家!”,讀來令人心酸。


耳食記


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無疑是悲情人物。儘管他在即位後,剷除了荼毒明朝多年的魏忠賢閹黨,並且始終勵精圖治,想要替明朝續命。但可惜的是,由於之前幾任皇帝挖的坑太深,明朝早就處在了內憂外患的崩潰邊緣。因此,崇禎最終並沒能力挽狂瀾,年僅33歲,便在煤山自縊身亡了。 除了崇禎的壯烈地殉國外,他對女兒長平公主說的那句“汝何故生我家”,也同樣悲情萬分,為後世所嘆惋。讓後世看到了帝王家處在高光之下的同時,也充滿了殘酷性。



(崇禎劇照) 那麼,在闖王李自成攻破京城後,崇禎的子女們,都有著怎樣的命運呢? 崇禎共生有七子六女。不過他的六個女兒卻夭折了四個,只有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活了下來。 當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崇禎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到侮辱,便在闖軍到來前,提前將一眾妃子賜死。至於他的女兒長平公主,則被崇禎砍掉了一隻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僅6歲的女兒昭仁公主,也被崇禎直接砍殺。 李自成進京後,以為長平公主已經死了,就把她的“屍體”交給明皇室的皇親國戚。明皇室的皇親國戚把她送出城,她5天后才甦醒過來。 後來,清軍入關,打敗闖軍,佔據北京城。 順治二年,長平公主曾向順治帝申請出家為尼。不過順治帝沒同意,把她嫁給了一個叫周顯的漢人。儘管婚後的長平公主與夫君相親相愛,但最終還是在順治三年就去世了。或許是因為思念父母,或者是因為傷重複發,總之原因已不可考。 崇禎的女兒們命運悲慘,皇子們也同樣沒好到哪裡去。

(李自成劇照) 在闖軍進京之前,崇禎只有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照還活著,其他皇子全部早夭。等到李自成進城後,三位皇子全都被闖軍抓獲。 李自成當時並沒有為難崇禎的皇子們,不僅邀請三位皇子共同進餐,甚至還答應了太子朱慈烺提出的“不可驚擾祖宗陵寢,禮葬父皇母后,誅殺不忠不義的投降官員”三個請求,還封他為宋王。 不過很快,李自成又失敗了。李自成失敗後,太子朱慈烺在亂軍中失蹤。 關於太子朱慈烺的去向,歷史上已無從考證。不過,後來又曾經發生過一北一南兩次“假太子案”。 北方的“假太子案”是說,多爾袞曾以“冒充明朝太皇子”為理由,殺掉了一名自稱朱慈烺的年輕人。而南方“假太子案”版本也大同小異,有人自稱皇太子朱慈烺,結果被南明朝廷識破並抓入監獄。 三皇子朱慈炯也是在李自成兵敗後,就不知所蹤。 一些史料曾說,他在逃跑後,出家做了和尚,並且民間多次以“朱三太子”的名義,進行起義活動。甚至吳三桂最後造反的時候,也以“朱三太子”為藉口。不過這都是一些藉口而已,朱慈炯最終到哪裡去了,誰也不知道。 四皇子朱慈照同樣在李自成兵敗後,流落民間。後來,他被一位前朝王姓官員收留,並改名為“王士元”。之後,他便以教書為生,娶了一妻一妾,並育有六子三女。 康熙四十七年,朱慈照已經以“王士元”的身份,活到了七十五歲。當時有人注意到,他為兒子取名時,以朱家的“和”字排輩(一說是他自己酒後失言)。並且,當時正好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這導致朱慈照最終被嚴查後抓捕。 儘管朱慈照被捕後,多次辯解自己從未行謀反之事,但康熙還是以他“未嘗無謀反之心”,並且以“假冒前朝皇子”的罪名,將他滿門抄斬。 當時,為了證明四皇子朱慈照是“假冒”的。清廷把他與五皇子朱慈煥混為一談。說這個四皇子早已夭折,不可能還有什麼四皇子。所以,民間出現的這個“四皇子朱慈照”顯然是假冒的。 不過後來,乾隆時期清廷官修《明史》時,又重新記載,說朱慈照是四皇子,而五皇子朱慈煥早夭。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喲。


_煙中客


明朝最後的皇帝崇禎雖然並不昏庸,盡力想挽救明朝,可惜處於內憂外患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崇禎最終沒能力挽狂瀾。眼看李自成的起義軍不日就要攻進京城了,絕望之下只得去媒山自縊而亡,年僅33歲。




(崇禎皇帝)

崇禎共生有七子六女。七個皇子夭折了四個,六個女兒也夭折了四個,所以崇禎死之前只有三子二女。

當李自成攻進京城時,崇禎為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到侮辱,因此在闖軍到來之前,提前將所有妃子賜死。隨後他拿起劍痛苦地望著長平公主說:“汝何故生我家”,邊說邊一劍砍了過去。誰知公主用手擋了過來,於是一隻手被砍斷後就昏了過去。而六歲的昭仁公主則被崇禎一劍殺死了。


明皇室的皇親國戚把李自成送來的長平公主的“屍體”帶出城後,,過了5天長平公主醒了過來。

不久,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佔據了北京城。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申請削髮為尼。順治帝沒有同意,而把她嫁給了一個叫周顯的漢人。婚後兩人相親相愛,可是第二年長平公主死了,也許是思念父母,也或許是傷重複發,但已無可考證。

崇禎的女兒命運悲慘,而皇子們也好不到哪去。

闖軍進京前,崇禎只有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昭,3位皇子全被闖軍抓獲。李自成也沒有為難三位公子,還邀與共同進餐,甚至還答應太子提出的“不可驚擾祖宗陵寢,禮葬父皇母后,誅殺不忠不義之官員。”三個請求,還封他為宋王。

(康熙)

可是很快李自成失敗了。之後太子朱慈烺在亂軍中失蹤。有關太子的去向,歷史上無從考證。不過,後來發生了一北一南2次“假太子案”。

在北方,清軍多爾袞以“冒充明朝太子”為由,殺掉了一個自稱朱慈烺的年輕人。而在南方也有一個“太子”,結果被南明官方抓入了監獄。

三皇子朱慈炯也是在李自成兵敗後,不知去向。有史料說他在逃跑到後出家做了和尚。而民間多次以“朱三太子”的名義進行起義活動。甚至吳三桂也曾以“朱三太子”為藉口造反。但都是些藉口而已,朱慈炯最終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

四皇子朱慈昭在李自成兵敗後流落民間。後被一位前朝王姓官員收留,並改名王士元。之後便以教書為生,娶了一妻一妾,並育有六子三女。

康熙47年,朱慈昭以王士元的身份活到了75歲。可是因為他有一次酒後失言,而當時正值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導致朱慈昭被抓。

儘管朱慈昭被抓後多次辯解自己從未行謀反之事,但最終還是被康熙以他“未嘗無謀反之心”,並且以“假冒前朝皇子”的罪名,,將他滿門抄斬。

當時,為了證明四皇子朱慈昭是“假冒”的。清廷把他與五皇子朱慈煥混為一談。說這個四皇子早已夭折,不可能還有什麼四皇子。所以,民間出現的這個“四皇子朱慈昭”顯然是假冒的。

不過後來,乾隆時期清廷官修《明史》時,又重新記載說朱慈昭是四皇子,而五皇子朱慈煥早夭。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評。


史裡淘聲


大多數都被崇禎皇帝給殺了,只有少數兩三個人活了下來,但是最終平安的活過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