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徐丹丹:辛勤播种、静待花开


浉河区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徐丹丹:辛勤播种、静待花开


辛勤播种、静待花开

浉河区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 徐丹丹

徐丹丹,女,出生于1989年7月。自2011年大学毕业,参加招教考试,开始到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从教,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8年。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现任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兼三年级语文教师,同时兼任本班班主任。从事乡村小学教学工作的这8年,她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她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她对学生无私关爱,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很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一、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她多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力争在多方面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在教学环节上,从严要求自我,做教师的表率。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尖子生培训、后进生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工作。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乡级期中期末成绩排名一向名列前茅。在教学上,她埋头苦干:刻苦学习,专心备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任劳任怨。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她还经常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后进生做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学习困境,分析原因,授予方法。他们班里有一位从教学点升上来的孩子,各门功课都不扎实,尤其是语文,竟然考了41分。在这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他很自卑,根本不和大家交流。徐老师一边为他补习语文,一边留意为他寻找学习上的伙伴,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一次次心灵沟通,一次次精心指导,终于使这位信心不足的孩子露出了笑脸,学习上也突飞猛进了。充满爱心的教育,对孩子们学习上的关注、生活上的关心、心理方面的疏导,使教育变得自然而又从容;融于真情,撒播爱心,这一串串的教育策略,无不在诠释着成功教育的真谛:教师的灵魂是爱,教育的本质是关注。

一直以来,作为偏远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一名乡村老师常常需要兼带两门主课,同时还要兼带班主任。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到,时刻没有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在完成当天的教学工作之余,常常拜读教育名家作品等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书籍,了解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科研信息,精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学校举行的每一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她都用心参加,认真准备,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较好评价。在2015年度,她积极响应中心校3+1教学模式,参加乡级示范观摩课,执教《鸭子和白兔请客》一课,获得好评。在信阳市浉河区2018年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她执教的《爱发脾气的孩子》获二等奖。在2018年度的“一师一优课”评比中,她执教的《找骆驼》一课荣获浉河区一等奖。主持编写的校本课程《读典故,传美德》获“2018年浉河区校本课程建设二等奖”。


浉河区谭家河乡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徐丹丹:辛勤播种、静待花开


二、细心周到、用心呵护

作为班主任,她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向周围同事学习好的方法,尽力把工作做好做细致。每教一个班级,她都致力关爱班级每一个学生,构建和谐班级。作为一所乡村学校,生源来源于附近的几个村子。留守儿童多,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课后又不能积极辅导孩子功课。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好。除了常规工作做好以外,她更注重和学生多沟通,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和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经常走访家庭,与家长多沟通。同时,利用课余与学生谈心交流,从身心各方面去帮忙学生取得进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走出学习的困境。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做到了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这一角色互换。还常常带着学生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到爱,让学习上的后进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准确地熟悉自我,并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期盼,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迎头赶上。

2012年9月起,新的学期到来,她接到学校的分工,担任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并任语文、英语的教学工作。这对她——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小姑娘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四年级的孩子要开始住校了。学生周一早上到校,周五下午离校,作为住校班班主任,必须全程陪同。她无怨无悔,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从此刻起,她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住校生活的家长。她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和内务整理。夜晚查寝,耐心地检查每个孩子是否盖好被子。发现有学生生病,她不仅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还常常亲自照顾他们,深夜带着生病的孩子到诊所看病,亲自给学生加热药包提醒孩子按时吃药。对于因想家而伤心落泪的孩子,她给予更多关怀,常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学校的操场上,经常看到她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身影,真正做到亦师亦友。这让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孩子迅速适应了学校住宿,寝室内务也在学校评比中多次受到表扬。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不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注重潜心学习、开启智慧,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谱写生动美妙的育人之歌。她提出响亮的班训、班级宣言,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勇往直前,并以此带动全校各个班级制定自己的特色班训,积极奋进。她实行班长干部竞聘制,使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担负着为班级无私奉献的使命。唤醒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她时刻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自觉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

为此,曾获2012年度“浉河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度“浉河区优秀班主任”;2014年度“浉河区优秀教师”;所带班级也获得2014年度“浉河区文明班级”荣誉称号。荣获2018年度“浉河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获2019年度“信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师爱无私,温暖人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生病了,徐老师总是让家长接回去照料,以便更快地康复,回头再帮他补上功课。可是,老师一旦病倒,又如何能安心治疗。2013年,徐老师在体检中发现身患肿瘤,信阳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建议,为避免风险,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可是这一年,她正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任务,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不放心学生的安全、纪律等班级管理工作。她坚持到十一假期才入院治疗,并时常打电话了解学生情况,委托其他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手术前一天,她还赶回学校给学生及同班教师详细交代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等安排好一切,才回到医院接受手术。手术后的恢复期,徐老师牵挂学生。适逢此时,学校反馈五年级这几天的纪律不太好,她更放心不下学生,毅然不遵医嘱,每天由家人接送,提前回到工作岗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爱的无私,温暖了学生的心。

从站上这三尺讲台开始,她已走上这条光荣又艰辛的人生路。乡村教育的发展之路,也许会更艰难,更漫长。但那一个个朴实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求新知的眼睛,是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动力。辛勤播种、静待花开,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转载于【师训文卫】,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