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上梭欏溝村

美麗的上梭欏溝村

霍華民

上週末,跟隨王遂卿先生去了他的家鄉----孟津縣小浪底鎮梭欏溝村。

近十多年,70後的遂卿在洛陽創業,很少回家。從去年,其實很早他就有想建設美麗鄉村的願望。由於孟津地處豫西丘陵地區,屬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季風環流影響明顯,春季多風常乾旱,冬季寒冷雨雪稀。由於水源缺乏,嶺上居民歷來以缺水為苦。還有大都是零星山間坡地,從小給留給他的印象就是窮。

窮則思變,差則思勤。

隨著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竣工,他家鄉也開始出名了,生活也開始有起色了。

黃鹿山東依舉世矚目的小浪底大壩,西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峽谷,南接小浪底專線直通洛陽空港,北臨千頃黃河水面而望王屋、太行。2000年家鄉由煤窯溝更名為黃鹿山鄉。2005年,又撤銷黃鹿山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浪底鎮管轄。

到這時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家鄉人的觀念也發生鉅變:外出修鞋、木匠、石匠、水泥匠和跑生意者多了起來。實質上,利好政策激發了村民發家致富精神。可以說,王遂卿到洛陽打工,也算是引了前瞻的風頭。

回頭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道路就越堅定。

組織幾個人,他已經不滿足這樣的打工收入了。

時間到了2014年,他走過了不惑之年,有點積蓄,膽子更大了:自己要註冊一個公司。於是,洛陽市潮福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誕生了!這是時代給他的機會,給他的膽識。創業路上很艱辛,但很快樂!

他先後承擔了幾項大工程,也得到社會多方面的認可和讚美……

去年,王遂卿又創辦“河南馳爵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可以說,他的遠大目標,是時代推著他,賦予他的責任和使命。當初,只是一種悲苦和困頓,一種滄桑和無奈。從解放軍大學校裡,他學會了忍耐和堅韌,也學習著奮進和抗爭。他覺得,改革開放,讓他生命呈現了一種鮮活的姿態,永遠都不會懈怠。

從洛陽出發,走小浪底專線,在東官莊村左拐……進入了的林蔭道猶如進入公園。越往前走,自然環境越優美。這就是美麗的上梭欏溝村,東踞柏莊山,西依平遙山,南臨毅城山,北枕黃鹿山……

縱觀歷史,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巡察到此地,見此處院林修竹,山環水瀑,清雅清靜,鍾靈毓秀,當即修建皇家寺院,栽植梭欏樹,賜名梭欏溝。

“梭羅”是樹名,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才有了“梭羅”一詞。梭羅樹屬梧桐科常綠喬木,樹冠高達十六米,分佈於今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梭羅樹生於海拔1100米左右的熱帶山地叢林中,梭羅樹開的花白色繁密,花盛開時象落雪覆蓋掛滿了樹的枝柯,梭羅花幽香宜人,歷來有“仙樹”之稱。傳說摩耶夫人手扶梭羅樹生下了佛祖釋迦牟尼,也就是說“釋迦牟尼生於梭羅樹下”。

據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率領的馬步軍三十萬就是循梭羅溝翻越了邙山,梭羅溝中的摩崖石刻謝莊石窟就是北魏孝文帝遷都途中的遺蹟,謝莊石窟比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造像還要早數十年。

上梭欏溝村位於孟津縣西北部,距小浪底西北8公里,是平逢山有蟜氏故里的核心區、也是炎黃二帝的故鄉。梭欏溝的地質年代與王屋山--黛嵋山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形成,溝兩側坡地土質岩石有赤橙黃綠青紫等,諸色紛呈、神光輝映,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梭欏溝中古人類活動遺址遺蹟遍佈,植被茂密,古樹名木奇花異草間常有珍禽異獸出沒……

梭羅溝的主溝一路向北,又有十幾條大的溝壑匯入,十幾條溝壑中的溪流匯入梭羅河,梭羅河的水就愈來愈大,湯湯乎流水淙淙,河水漫過綠草地,穿過楊柳林,越過梭羅溝南坡、來到姬家莊、上梭羅溝村。上梭羅溝村下游,原本有下梭羅溝村、石門村、謝家莊村,由於小浪底水庫蓄水,上梭羅溝村以下三個村子移民,老村落都淹沒在庫水之下了,只有千年古村梭羅溝南坡村、姬家莊、梭羅溝村靜靜地守望在水庫旁,述說著這裡的傳奇故事。

梭欏溝上游的橫水河,是一條獨特而神秘的河,全長約13.3公里,流域面積51公里。起點位於橫水村,這支河流跨孟津、新安兩縣,流經五八水庫、於家嘴水庫,順梭欏溝北行,獨源獨流注入黃河。

梭欏溝村,轄區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地1300畝,全村230戶,780人,9個村民組。在走進新時代今天,他們叫響自己的名字,改寫了自己的歷史……

走在通往村上公路,雖然路不寬,但是剛性路面。

特殊的是,在山坡地上長勢葳蕤艾蒿,很是喜人。

小浪底鎮下溝村地處丘陵山區,全村人均耕地1.65畝。近年來,在村支部書記申寶獻的帶領下,共種植艾草600畝,每畝最高產量達1.5噸,可幫扶帶動全村38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年增收2000餘元。一年收三茬,自然好生長。市場上以艾灸、艾絨、艾保健品為原料的產品供不應求,艾草種植產業前景廣闊。全村真正實現產業扶貧、用“艾”致富。

小浪底鎮以下溝村為樣板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後村、崔嶺、卞家莊、南達等7個村種植艾草3000多畝。種植合作社採取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加工銷售的方式吸收村民參入。“艾”滿倉,用途廣,帶給農民新希望!

艾草就是排毒草,吃進肚裡百病消。艾草補陽祛寒,不僅可以煲湯、煮粥、炒菜,還可榨汁做餃子、饅頭、月餅、餈粑、艾糕等食物,色澤翠綠、健康清爽,深受老百姓喜愛。

“近年來,小浪底鎮以產業扶貧作為關鍵,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努力打造全省全國叫得響的集生態、綠色、高效、富民於一體的溝域經濟示範區。”小浪底鎮相關負責人楊萌說:“別小瞧一顆小小的艾草,對於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有良好效果。艾葉曬乾搗碎成艾絨可做枕頭、被褥等保健品,製成艾條可供艾灸用,還可作印泥的原材料!”

在梭欏溝村參觀時發現,在村前溝的兩側,已經修建好木板的觀光平臺,還有搖椅。從整體面貌上看,雖然是一個雛形,但讓我們已經感知了村領導決策的預期,以及大膽創新自然風光旅遊的雄心壯志。

梭羅溝的腹地是孟津梨的基因庫,這裡有十數株數百年樹齡的老梨樹,所結的果實有馬蹄黃、疙瘩白、伏梨酥,都是中國梨園中的精絕稀有品種。梨園附近的梭羅溝南坡是一架黃砂堆積的山樑,和周邊的黃土高坡形成鮮明的反差,以其宇宙洪荒昭示著梭羅溝的古老和神秘。

這天,我們看完了村上,又前往於家咀水庫。

這個水庫,位於橫水河上的小二型水庫,始建於1960年。在梭欏溝上游,壩址位於小浪底鎮上溝村,上游幹流長度2.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4.5平方公里,總庫容量54.75平方立米。

此時的季節,正是枯水期。

這裡水韻河清美如畫,有不少釣魚人的埀釣。

在水庫我們和承包的卞經理聊起來……壩上日後計劃種樹種花。眺望著遠處的山峰,在細看腳下上水面,這裡是就是典型的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山青水秀,人煙稀少。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卞老闆給我看了他手機保存的冬天的山崖上的冰掛,煞是漂亮。

中午,水庫卞經理盛情款待我們,四個菜其中品嚐了這裡的小炸魚,還有大塊的炸魚。吃得簡潔、吃得乾淨也吃得真誠。

暢談著,暢想著……我們離開了於家咀水庫,離開了上梭欏溝村。

據悉,在接下來的七月一日,河南馳爵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遂卿率領相關人員,前往上梭欏溝村深入考察。同時,與村支部書記王建寬、村委主任王周等村領導,就建設美麗鄉村和紅色記憶教育基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是啊,梭羅溝,雖然是一條荒溝,又被人們遺忘了千餘年。但是,走進新時代,她要煥發青春和活力,開始兌現一個美夢成真的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