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家長們要重視了

前幾天,有位網友私信我,她請求我幫助: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縣城,現在我和丈夫在城裡工作。

以前因為工作忙,斷奶後的孩子一直呆在家鄉,他由奶奶帶著,晚上也和奶奶一起睡覺。

現在這個孩子三歲半了,我和我丈夫有一些積蓄,所以我們帶著這個孩子和奶奶來到了這個城市。

然而,這個孩子現在不接受我,白天和我玩得很好,但是晚上他仍然要跑到奶奶的房間睡覺,根本沒有辦法哄他跟我一起睡。

後來,我無能為力,所以我和我的孩子也約好了時間,週一到週五和奶奶睡,週六和週日和我睡。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起初她答應得很好,但一到週末就不願意跟我了。

現在我真的很生氣,我感到內疚,我覺得我真的沒有能力成為一個好母親。

看完私信,我也感覺到了無奈,事實上,有類似問題的家庭應該不少,特別是那些在老人幫助下照顧子女的家庭。

儘管每一位母親都想讓孩子每天晚上跟自己一起睡覺,但由於工作繁忙、產假短等原因,他們不得不跟孩子分開,把照顧孩子的事情交給老人。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另一方面,出於對年輕母親的關心,老年人經常主動承擔哄孩子睡覺的任務,只是為了讓寶媽睡得好,身體儘快康復。

事實上,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出於家庭對孩子的愛,沒有人做錯什麼,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母親和孩子睡覺的重要性。

有句諺語說,孩子從小就和誰睡覺,從心理上來說,嬰兒會親近陪伴他睡覺的人。

每個人都知道,老年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於我們,這最終會導致孩子出現不同的個性。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不要忽略了。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1、從小就和他媽媽睡覺

當人們受到驚嚇時,一句脫口而出的話是"媽媽"。幾乎沒有人喊"爸爸"和"奶奶",為什麼?

因為孩子和他的母親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有一種天然的聯繫。

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他和他的母親是一體的。

子宮內黑暗、溫暖的羊水環境讓孩子感到無比安全。

當孩子出生時,在子宮環境之外,孩子需要通過母親的愛撫、擁抱和皮膚接觸重新獲得安全感。

母親陪孩子睡覺的過程也是母親和兒子交流感情的最佳時機。

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能對母親咿呀學語,這表明孩子內心很快樂,有很強的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

帶著安全感長大的孩子心中有信心,所以他們更自信,人際交往能力更強,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2、寶寶有充分的安全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也會有自信

一個非常迷信的朋友告訴我,當人們和人在一起時,他們之間的能量會在彼此之間流動,最終趨向於平衡每個人。

老人身體虛弱,孩子精力充沛,如果老人帶孩子睡覺,會無意中"偷走"孩子的精氣神,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當然,這些話也是迷信的,我們聽聽就好了,也別當真。

事實上,老人和孩子一起睡覺真的不利於孩子成長。

然而,這並不是"竊取能量",而是因為,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呼吸系統和身體功能會惡化。

但孩子的呼吸會更快一點,從而會獲得更多的氧氣,包括老人排放出的"廢氣"。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如果孩子經常睡在老人旁邊,他們不僅不能呼吸更多的氧氣,還會被迫吸入大量的"廢氣",這對身體的發育會有一定的影響。

重要的是要注意,即使母親和孩子睡覺,也不建議離孩子的頭太近,跟上述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晚上跟老人睡覺。

父母可以白天去上班,晚上讓孩子跟自己睡,休息時帶孩子出去玩,這樣孩子的性格就不會改變。

或者和老人交流,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睡覺,不要讓孩子像溫室裡的花一樣,不經歷風雨,學不會獨立。

從小跟奶奶睡和跟媽媽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父母要重視了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孩子們對父母有一種依賴感,只有睡在父母身邊才是最踏實、最安全的感覺。

如果孩子太小的時候就跟父母分開睡覺,孩子會因為內心的孤獨和缺乏安全感而養成咬被子角、吮吸玩具等不良習慣,這不利於心理健康。

因此,在3歲之前,媽媽們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睡覺,到了3歲以後,孩子可以獨立一個人睡覺。

如果孩子非常抗拒分床,那麼就不要強迫孩子,有時候順其自然,培養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習慣,分床也就變得簡單容易了。

你們家的孩子是跟誰一起睡的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