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怎麼報?先糾正你的教育理念,讓孩子主動愛上興趣班

如今孩子承受壓力的年齡越來越小,一些幼兒園寶寶已經開始大量補課,很多媽媽雖然心疼但也無耐。“人家都報,我比較報,那孩子起點就低一大截。”為了孩子從起跑線開始贏得他人,就大量的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而這意義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很難讓兒時興趣班的知識點貫穿於整個學習年齡,而怎樣能讓兒時所報的班成為日後工作的需要呢?只有從興趣出發

興趣班怎麼報?先糾正你的教育理念,讓孩子主動愛上興趣班

要讓孩子像大人一樣適應“996”工作體系參加興趣班嗎?興趣班也要取其精華!

1)注重品質,淘汰功利

教育機構的開辦目的是賺錢,其次才是育人。這就導致有很多培訓機構有股功利的銅臭味:不再是“以學生教育為中心”,而是“以家長看法為中心”。

很多教育機構都是有試聽課的。試聽課是什麼?說白了也是設計好給家長看的,至於孩子到底能學到多少,效果甚微。

2)注重實效,淘汰裝飾

離家不遠處有一家學琴店,裝潢高端大氣上檔次,每一把琴都是進口牌子,但是每當路過時,幾乎看不到學生們練琴,而是反反覆覆翻著

琴譜與樂器介紹的書籍。

鋼琴課還是介紹樂器課?40節課時,只有不到5節是實戰練琴,其餘都是在講理論,孩子怎能不對這些枯燥的知識感到厭煩呢?明明是興趣,卻也像書本知識一樣朗誦閱讀,失去了興趣的原有味道。

興趣班怎麼報?先糾正你的教育理念,讓孩子主動愛上興趣班

報興趣班有沒有必要?答案是有的!但是要不要過量填充、過高預期、盲目選擇、跟風攀比。如此才能獲得興趣班的意義。

家長在教育理念與認知上需要作出改變,家長觀念正確,興趣班才能為孩子物盡其用。

1、適合自己孩子才是最好

別讓他人的思想將你的想法帶偏。教育應“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逼迫行為都是家長一廂情願的選擇。做出這種行為的家長,只能說自己的眼界與對教育的認知都有侷限性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你認為對孩子好的,不一定是對的。當發現自家孩子對一項項被逼迫學習的項目變成厭煩時,家長必會悔不當初。

2、學會尊重孩子

在孩子報興趣班以及各類事物時,我們必須做到尊重孩子。如果有偏離父母的意見想法時,可以與孩子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溝通,讓孩子認可自己或是自己認可孩子。

孩子也在成長,自己的想法定是逐漸擴充自己的大腦。早一些學會自己做決定對於未來的發展絕對是一件益事,當他們在做自己決定的事時,就會樂在其中。

興趣班怎麼報?先糾正你的教育理念,讓孩子主動愛上興趣班

3、學會理解孩子

無論多麼喜歡一件東西,有時都會產生疲倦狀態。當孩子的自己選擇的興趣班倦怠時,家長應充分理解。“你自己選擇的,怎麼能懈怠呢?”“你鬆懈一天而其他孩子卻還在堅持,那你就落後了”。這種話在孩子面前萬萬說不得。

本是一件興趣,但是在家長的施壓下,最終產生了厭煩,因小失大。當孩子想休息時,就讓孩子好好放鬆,優秀的孩子是自律形成的,逼迫絕對是失敗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情緒處於低谷時,讓其全心放鬆,也是為後期的學習中能夠厚積薄發

4、“貴”不代表“適合”

“教育的投資是最可靠的,因為他永遠不會背叛你”,所以有些家長在教育上面

傾其所有,而在生活上節衣縮食,希望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但若失敗了呢?

“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而教育正是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教育上的“貴”代表不了什麼,適合自己方為最佳。行行出狀元,“門精”不現實,掌握一門並可以出彩更為重要。

5、注重習慣的培養

習慣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生活需要精緻”,而“精緻”的生活需要習慣做鋪墊。放學後幾點寫作業,幾點吃飯,幾點練琴,幾點睡覺,這都需要明確化,不能隨心情而做。

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能合理分配時間,以便讓孩子對興趣課更能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優秀的人都是

極度自律的人,而自律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

興趣班怎麼報?先糾正你的教育理念,讓孩子主動愛上興趣班

當家長做到以上5點時,在去為孩子合理選擇興趣班,莫因個人情緒將孩子的興趣變為厭惡。興趣不以“多”而驕傲,應以“精”而自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