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茶葉真的大量積壓了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低價茶不好賣?

荒草林


據我所知,那些有一定歷史積澱的名山頭和最近幾年火起來的名山頭,各處的古樹茶一直是供不應求的!每年的年底,很多名山頭的茶農就開始放開第二年春茶的預訂了!有些山頭沒有提前交定金預訂,第二年的頭春茶几乎是拿不到的!這些名山頭的茶几乎不可能積壓的!再加上今年春天的大旱,造成了很多山頭的減產,有些微產區更是一茶難求!


這個是曼松王子山產區的!

當然了,對於那些大批量栽培的臺地茶,因為有完善的灌溉系統,乾旱影響有限!如果有一定的暫時積壓現象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很多人還都是喜歡於喝一點買一點!


靜觀茶事


數據說話,2018年普洱茶的總產量預計17萬噸左右,也就是170,000,000公斤,中國喝茶人口5億,綠茶、紅茶、烏龍茶人群為主體,佔90%左右,考慮到各地其他的各類茶葉,假定剩下的1%人群只喝普洱茶,即5,000,000人,平均每個人一年可以分配34公斤,一天需要喝93克茶葉才能消耗完,按一泡茶9克算,也要喝十次才能喝完。

一天換十次茶的人,一般來看也就茶葉從業人員可以做到,一般人正常換三四次茶就已經比較多了。這還沒有算上滇紅滇綠等其他的茶葉,而且每年還有其他品種的茶葉出來,真實的普洱茶穩定人群,肯定還要打很大的折扣。

供應大於需求,近幾年普洱茶產量年年增長,需求不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年年積壓下來的茶,已經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積壓的茶,是真金白銀買的,但是茶葉變現慢,競爭還激烈,每年茶山的收購價蹭蹭上漲,持有成本上升,為了生存,割腕斷臂求生,也許是某些小茶商的不得不為的舉措。

越積壓成本越高,總有撐不下來的一天,市場供應太大,消費降級,都只願意買10塊錢的茶,你出還是不出·。市場就是這麼殘酷。

拿石油來看,產油國為了控制收益,有時會聯合控制產能來穩定價格,如果普洱茶不從源頭控制產量和品質,不給市場消化的時間,最終普洱茶也許會跟鐵觀音、大紅袍一樣最終泯然眾人。

不要講什麼普洱茶越陳越香,先天不足的臺地茶放一百年也不會比古樹茶大樹茶好,石頭就是石頭,玉就是玉。

認輸不可恥,股市要止損,生意也要止損。

祝點讚的朋友生意大吉,財源滾滾。謝謝。


星掠殘陽AYR


關於茶葉積壓的問題,不只是雲南有積壓茶葉的現象,全國茶商都會有茶葉積壓的現象。積壓茶葉,不只是公司有積壓,個人也有積壓的現象。茶人喝茶也是各有不同,有些喜歡喝今年的新茶,而有些喜歡喝老茶藏新茶的做法。具體就說說普洱茶,普洱茶對於老普洱茶人包括我是喜歡喝老茶,新茶只是時而嚐嚐,主要走的是藏新茶喝老茶的做法,既然大多數喝普洱茶的人是這樣認可的,那就會有公司啊,商人啊包括個人就都會儲存普洱茶,每個人都期待自己有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喝,普洱茶有這樣的市場需求,那市場就有為它準備的一面,因此就出現茶葉“積壓”的現象。

說到低價茶不好賣的問題,我認為高價茶也不好賣的。我們再看看整個市場一對比,有得最多的是低價茶而不是高價茶,喝得最多的也是低價茶而不是高價茶。高價茶很難充當低價茶賣,而低價茶可以賣高價。如果認為低價茶不好賣,那是您喜歡買高價的低價茶吧



腥野古樹


雲南茶業現狀:

我在雲南有茶山,這裡的茶山生態環境好,海拔均在1800米——2200米之間,數千畝茶山上的茶樹樹齡普遍超過200年,其中超過500年樹齡的古樹佔40%以上,200年以上古樹佔50%以上,還有千年古樹等,茶山的地理位置在雲南臨滄古樹茶樹群,因此對雲南這裡的情況比較瞭解!


雲南這裡最有名的就是滇綠,滇紅,普洱茶,白茶等!

這裡茶葉不好銷售的原因有幾個:

人太散懶,老百姓只會把茶葉採下來經過萎凋,殺青,揉念,曬乾!也不管茶葉的條形,也不去分類級別,更不去精製成包裝,這樣的曬青價格很便宜,有的才16元一斤,他們能發財嗎?

人沒有商業氛圍,缺少執行力!

你在雲南做生意,就要學會等,繼續等,他們說的馬上到就是一小時左右,如果說一會到,你就該去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早上9點約好,下午16點差不多,你才能見面,要是說看看可,今天或許明天再說吧,你的貨物肯定是買不到啦。

缺少職業道德

這裡農戶人家的茶葉90%是不乾淨的,裡面有菸頭,頭髮,雞毛,還有糞便,茶沫子,他們不管什麼都放蛇皮袋子裡,直接賣給你,不管幹淨不乾淨!

就是茶葉小加工廠稍微乾淨一點,每箱都有沫子,你說過篩,馬上加錢,一斤最少加10元到200元,根據茶葉價格決定,他們說,茶葉哪有沒有沫子的,這樣的茶葉誰敢要,因此外地散戶不是老客戶來就是交學費,這就是大量綠茶賣不出去的原因,紅茶也是這樣,生普洱也是這樣。因此品牌企業只有自己製作或者委託加工。

未有品質意識只為眼前利益

農戶家的茶樹幾乎都是打化肥增肥,打激素催芽,打農藥殺蟲,用除草劑除草,就是一個目的,茶葉芽頭好看,增加產量多賣錢,不用勞動除草殺蟲,因此9.9包郵的茶葉都是這樣的茶葉做出來的,全部都是臺地茶!

做自己品牌茶葉的企業,只有自己承包生態茶園,古樹茶山自己管理,自己生產加工,只有這樣才能放心,茶葉產業才會升級。

貧窮就是腦子貧窮

不想付出勞動,一心賺大錢,這就是一部分茶農的現狀,首先是思想意識形態的改變,才有茶葉產業升級的轉變!

誠信+服務+品質+安全+品牌


中國名優土特產網官網


首先從雲南大葉種古樹普洱茶來講.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甚稱是可以喝的古董.有多少專家和學者對普洱茶這個天賜寶物進行了科學論證.包括國外專家的試驗.檢測出普洱茶含有大量內含物質對人的身體有益.平時多喝普茶.養成喝普洱茶的習慣.會對身體有所幫助.因此喝普洱茶.喝普洱古樹茶漸漸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多的人認識了普洱茶.懂的了喝普洱茶不僅是健康還能修身養性.把普洱茶當做了一種身份和品位的象徵.可見普洱茶的極大魅力.

我們喜歡普洱茶不光是保健功效.還有普洱茶的獨特性.多變性.越陳越香的價值性.正因為普洱茶的多種獨特性.讓一部分人對普洱茶進行商業炒作.誤導了普洱茶的傳播.以次充好.致使了2017年的茶葉風暴.後來的茶葉市場雖然穩定了許多.但消費者變得理性化.從不懂開始到懂.所以高端普洱茶越來越被愛人喜愛.而便宜的普洱茶流通少.形成了積壓現象.其次是受國家政策和經濟的影響.普洱茶行受到一些影響.

品質好的普洱茶才俱有品飲價值和收藏價值.低品質低價位的普洱茶.存放多少年也不會有多少好的東西出來.另外雲南的真正古樹普洱茶量不是很多.不會影響太大.





易武天普茶業


並不是低價茶不好賣,市場在售的高價茶並不代表真正的茶葉品質!

茶農只是生產茶葉,流通領域沒有優勢,銷售掌控在茶商手裡,去看看某京某寶上在售的9.9/餅就知道了,那麼問題來了:鮮葉多少錢?

市場上的高價茶就代表了茶葉的真正品質嗎?高品質的茶葉受各種因素影響(產地、氣候、天氣等)畢竟產量有限,市場哪裡來的眾多的高價茶?

茶葉雖然是大眾消費,但真正懂茶需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換句話說:懂茶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才得來的經驗。試問:有幾人能做到?

高端茶葉產量有限,受此影響,高端茶葉在市場流通的概率很小,你還會相信市場的高端茶葉嗎?

不要盲目的跟風,平常人平常心,茶葉只是普通的飲品而已,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QD石頭哥


我想說就是自己作的,普洱茶有一個很好玩的特性,就是可以儲存,而且喝普洱的人對存茶樂此不疲,然後一部分茶會在儲存過程中壞掉,另一部分喝掉,但存下的還是大部分,每個人的存茶基本都有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量。此前雲南茶葉價格基本都是透明的,大家買些也放心,隨便買買就是了,去年年初在最大茶企某益的帶動下,各茶企開始控價,所有茶商必須統一標價,標價是賣價的兩至五倍,大家買茶要偷偷詢價再買,這樣造成了價格的不透明,而在某益的帶動下,把茶當成金融產品來玩,拼命的抬價,於是大量的真正喝茶的人不買茶葉了,開始去庫存。炒茶的圈子就那麼大,就像擊鼓傳花一樣,當炒不動時,炒茶的銷量降下來了,消費者也不買了,不庫存還有個鬼呀。


風土水火


喝茶這幾年成風,應該說茶有很好的前景。為啥不好銷售?

1.都集中搞名山名寨茶,想搞高端,賺大錢。

2.都集中搞內銷,想辦法做概念,不好好做茶。

3.茶是個消費品,搞格調,明顯有問題。

讓茶競爭再大一點,讓生意更好點!



華哥覓玉


低價茶不好賣,是因為低價茶受眾普遍對茶要求不高且不專注。關注的是價格和自己的口感,稍講究點的會作性價比選擇,而且一般都會是消費一點買一點每次購買量幾乎不會超出500克,一年不會超過五次。這樣的群體雖然佔到飲茶人的六成以上,而且確實也是離不開茶,每日必飲,但是毎天也僅十克而已。他們對茶既無投資的衝動、也無收藏的興趣、不存升值的盼望,相比較愛茶客、收藏客、投資客、投機客遇上想要的茶少則一提多則一件數件的購買自然顯得不好賣了。當對茶的理解迴歸到飲品的理性上來時,低價茶的銷售還因六成以上大眾茶客需要而成主流。


淡定談


茶葉從種植到茶園管理、再到後期的茶葉加工及儲存,需要經過大量的重要的環節。成本高收入低,茶葉說簡單點:就是好的茶葉原料及後期的加工工藝組合。中國市場很大,低價茶也有低價茶的市場,需要找到精準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