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邙山

邙山又有北邙、北山之稱,坐落在洛陽城北。

洛陽城是地處丘陵地區的城市,低處與高處,高差一百多米,高的地方稱為山,市區的北面的邙山脈,海拔300米, 最高處比城裡高一百多米,大部分就高個幾米,還沒現在的高層住宅高呢。那些山真不高,稱為山實在是勉強,當地人有一句點評邙山的俚語“進山不見山”,說的就是進山後看不見隴起的山峰,是對邙山高度的描述。

整個邙山相對洛陽城就是一塊巨大臺地。在冷兵器時代,這個巨大的臺地是可以起到阻礙用兵靈活性的,所以在戰略上是要地,想發動大的戰爭,邙山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了。

邙山東西長百里,南北寬十里,總面三百多平方公里。

邙山地處黃土高原與河平南原交界之地,屬黃土高原,邙山的土都是黃土。

都說“黃土地裡埋皇上。”這話講了上千年,而且陝西的黃土真的埋了七八九十個皇上,那麼洛陽的邙山也是黃土,邙山的黃土也埋皇上嗎?

邙山的土還真埋皇上,有24個之多, 是中國集中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邙山上還有其它墓冢十萬餘座,現出土的墓誌就有6000餘方,未發掘的墳墓封土堆隨處可見,歲月和盜掘摧毀的墳墓更是不計其數。

黃土真是埋人的土呀!

文人們是這樣形容北邙山的:

“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

“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

“賢愚貴賤同歸盡,北邙冢墓高嵯峨”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邙山墳塋密,無臥牛之地”。

邙山就是名副其實的墳山。

那麼邙山都埋了些什麼人呢,讓詩人們如此感慨。

狄仁傑、呂不韋、樊噲、杜甫、顏真卿、包拯、........真的多。

84 年洛陽市在邙山修建了一座“古墓博物館”,有專門的介紹,同時對春秋到宋朝時期,墓葬文化發展用實物對比進了梳理和解讀。

我看過了,有想去看的嗎?

洛陽的邙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