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悠!美国机构到处办会培训敛财,欲趁虚而入中国这关键市场?

一场抗衰老领域“大事”正在日本东京酝酿,10月26日,日本东京将举办为期两天的A4M世界抗衰老医学大会。据官方提前公布的信息,届时将邀请到国际抗衰老领域专业讲师、医生及健康美容行业专家与会。按照安排,大会将研讨包括肽疗法,肠-免疫-脑连接等在内的一系列临床主题,帮助患者健康治疗、抗衰老被视作会议重点。

其实这场大会有意思的不在于会上“权威们”的健康分享,而在于A4M协会本身,像以往那样,它还在到处办会。A4M是来自美国的抗衰老医学科学院,通常自我标榜为“全球最权威、最具影响力、全球会员规模最大的抗衰老医学组织”,他们在宣扬衰老可逆时大力提倡激素疗法治疗衰老,然而几经严肃科学批评的激素疗法一度被纳入抗衰老产业的“灰色地带“。

大忽悠!美国机构到处办会培训敛财,欲趁虚而入中国这关键市场?

事实上,号称国际权威、被塑金身的A4M其实只是个民间非政府机构,而且还是顶着以非营利机构的名义注册的,得益于美国宽松的取名政策,常有民间机构打着国际的幌子活跃于各国市场。

此外,A4M每年都会在全球各地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展览会及培训考试,广收门徒。据其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已培训了超过50万人次,帮助了上万名学员获得了抗衰老医学从业资格证书。

除去培训服务吸金外,经常在各地办展会的A4M门票也不便宜,此次日本A4M国际抗衰老大会门票售价高达4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38元)。该非盈利机构每年在全国各地频繁开会广收学徒,加上收取的不接地气的门票费,常被指“变相敛财”,机构主张的抗衰老疗法也曾遭到医学界、科普界一致批判。

敛财机构瞄准日本,抗衰老市场一度混乱

除了A4M机构自身权威性遭受质疑外,此次日本抗衰老大会的另一看点则是选址问题,为何美国敛财机构瞄准日本,选择在东京召开抗衰老大会令人关注。

日本国民平均寿命长,长寿“底子好”使其自带光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卫生统计2018》显示,日本的人均寿命全球最高,达84.2岁,作为一个地震、海啸频发且国人不爱运动的国家,日本为何能实现人均寿命创新高另外界不解。

此外,日本在抗衰老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也使之被外界频繁关注。日本教授今井真一郎通过小鼠实验发现,β-烟酰胺单核苷酸能帮助老年鼠多项衰老器官恢复至年轻状态,今年6月今井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显示补充该类物质能帮实验鼠延长15.8%的寿命,这一重大发现一度在国际抗衰老市场上掀起波澜。

大忽悠!美国机构到处办会培训敛财,欲趁虚而入中国这关键市场?

生物科技取得突破后,日本又推出了β-烟酰胺单核苷酸补剂,一跃成为国际抗衰老产品的领头羊之一。然而高昂的售价使其难以被市场广泛接受甚至被吐槽,9000mg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产品售价高达2万元,就连3000mg的产品报价也高达5千元,普通人难以企及。

另一方面,日本高昂的“长寿药”价格壁垒使之难以真正融入消费市场,也让其他流派缺乏科学依据的抗衰老学说有机可乘,除了打着激素抗衰老名义的A4M在日本办会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大剂量烟酸、烟酰胺、NR、烟酸、激素抗衰老等手段,甚至还有换血抗衰老骇人听闻的手法,国际抗衰老市场一度混乱。

“起晚了”的中国“长寿药”后来居上,一度热卖到断货

其实,在国际各流派抗衰老理论众说纷纭大讨论之际,中国的抗衰老研究略晚一步。

当日本美国纷纷在抗衰老科研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垄断了国际β-烟酰胺单核苷酸研制技术兜售起天价产品时,中国的抗衰老研究几乎“失声”,鲜有权威性研究。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科研团队快马加鞭,致力于抗衰老科研,并于201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忽悠!美国机构到处办会培训敛财,欲趁虚而入中国这关键市场?

2017年,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王骏带领的科研团队,凭借其摸索出的酶工程平台技术在国内抗衰老领域悄然引发变革。海归王骏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并利用成熟的酶工艺打造了国产高质平价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产品“艾沐茵”,成功将国外同类产品售价价格降至十分之一以下。此外,艾沐茵也成为目前唯一获得FDA标准GRAS安全认证的"长寿药"产品,在国际上取得认可的中国抗衰老研究,终于不再默默无闻。

打破价格壁垒的白菜价国产“长寿药”出现后,一度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产品极大地刺激了中、低产阶级的消费需求。据其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自艾沐茵电商渠道旗舰店上线18个月以来,销量暴涨了30倍,短短几个月京东店铺评价甚至高达9000+条。产品几度热销到断货,迫使基因港紧急再建新工厂以扩大产能。

得益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即使在β-烟酰胺单核苷酸抗衰老领域,中国科研“起晚了”,但最终的市场表现并不逊色,性价比明显优于国外的国产品牌后来居上。

然而有一点仍需注意,β-烟酰胺单核苷酸虽有国内外科研团队背书、“抗衰延寿”方面风光无限但仍是新鲜事物,消费者对于此类新鲜事物,无需太过狂热应理性对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