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點燃昭通經濟騰飛“引擎”

“交通先行”點燃昭通經濟騰飛“引擎”

“六威(昭)高速公路今年初通車後,昭通蘋果可以最快的速度運往貴陽、六盤水、畢節等地,這將大大提升蘋果的保鮮度,減少運輸成本,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金秋時節,昭通蘋果飄香,望著一車車蘋果駛出果園“奔赴”省外,蘋果種植大戶、昭通綠健果蔬商貿有限公司經理郎平勇滿臉笑容。

高速公路在建里程、投資完成額均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中跑出了“昭通速度”,成為全省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州市;渝昆高鐵開工建設,成貴高鐵即將建成通車,昭通一步邁入高鐵時代;昭通機場架起昭通與長三角、珠三角、大西北的空中走廊;萬里長江第一港改擴建工程如火如荼……

近年來,伴隨著一條條高速公路加快建設,一條條扶貧路、易地搬遷路、產業路、生態路、旅遊路、民生路相繼修通,構成了昭通市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路網,使之成為驅動經濟跨越崛起的強力“引擎”。昭通市深入實施“交通先行”戰略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里程碑,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交通先行”戰略成效初步顯現,為昭通經濟騰飛鋪築更堅實的“龍骨”。

破除發展困境 交通建設按下“快進鍵”

“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是制約昭通發展的最大瓶頸,是昭通發展的痛點。昭通要實現跨越發展,關鍵是要再造區位優勢,努力把昭通建成區域交通樞紐。”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說,昭通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和運輸水平低、層次不高的短板問題很突出,尤其與昭通作為“門戶”“走廊”“樞紐”的區位優勢明顯不符。

欲加速,修高速。正視交通制約的瓶頸和短板,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打造交通優勢,成為昭通發展的“牛鼻子”。為破解交通瓶頸,圍繞構建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打造大樞紐為重點,著力打造昭通“網絡完善、結構合理、無縫對接、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昭通創新思路和舉措,按下交通建設“快進鍵”。

按照全面實施交通先行戰略的目標任務,昭通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輪大幹交通新熱潮,全面打響綜合交通建設大會戰。

加強規劃引領、頂層設計,下好“交通先行”先手棋。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該市在抓規劃編制、項目前期、開工準備上聘請國內權威院校、機構、頂層專家科學編制了《昭通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及4個專項規劃,涉及綜合交通重點項目20項,總投資達2475億元。將12條高速公路按6個類別,實行“一項目一方案”分類管理、“一項目一調度”強力推進。

成立交通先行戰略領導小組、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上下聯動、各負其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每月輪流到項目現場召開調度會,一條路一條路地調度,現場解決問題,現場交辦任務。

全市各級多措並舉,勠力同心,全力全面加快推進前期、融資、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工作。縣鄉村各級幹部紮實做好徵地拆遷、施工環境保障工作,全市高速公路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2018年,昭通市高速公路建設捷報頻傳:鎮畢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革命老區鎮雄縣告別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宜昭、宜畢、昭瀘、格巧等9條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進,沿金沙江高速公路3條連接線成功納入國家“十三五”中期調整規劃,將於今年啟動建設。全市高速公路在建里程、投資完成額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資259億元、佔全省五分之一,在全省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中跑出了“昭通速度”,成為全省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州市。今年上半年,昭通高速公路完成投資繼續領跑全省。

截至目前,今年計劃建成通車的格巧、昭樂、宜畢3條高速公路完成概算投資的70%以上,宜昭、昭瀘、都香、大永、鎮赫、繞城6條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大部分施工。在建9條高速公路累計落實各類資金955.63億元,佔概算總投資1153.48億元的82.85%。

在整個“十三五”期間,全市圍繞著力構建“一環兩橫四縱六聯絡”高速公路網、“兩橫四縱一樞紐”鐵路網、“一中心四通用八航線”航空網、“一線四港九碼頭三轉運”水運網目標,初步建成了滇川黔渝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到2020年,昭通還將建成12條808公里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形成昭陽、魯甸、彝良、大關4縣區“1小時交通圈”,市內“2小時交通圈”;建成成貴鐵路,加快推進渝昆高鐵等項目,形成連接滇川黔渝周邊城市“兩小時快速鐵路交通圈”;完成昭通機場遷建,架起連通區域重要城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建成區域特色的空中走廊;完成水富港擴能工程,打造金沙江黃金水道。

如何構建大交通 打出“組合拳”破解籌融資難

怎樣將規劃變項目、項目變工程、工程變投資?總規模達8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估算投資1275億元,資金問題怎麼解決?如何動員各方力量,整合社會各類資金?面對諸多難題,昭通市按照“頂層設計降一點、規劃引領爭一點、資源整合籌一點、創新模式融一點、科學執行省一點”的思路,全力破解了深度貧困地區大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瓶頸,保障了“能通全通”工程項目的順利有序實施。

面對2475億元綜合交通總投資,其中高速公路達1275億元,佔52%,昭通市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打好籌融資“組合拳”,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模式,多管齊下追求“最佳效果”。組建昭通高速公司、昭通高速資本公司負責項目融資、合作建設、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高速公路在建項目已落實建設資金915億元,到位資金432億元。採用“金融施工”模式優選投資人,主動尋求有實力、有能力、有信譽的央企、省企合作,採取“自建、合建、他建”三種方式,引進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等實力強、管理先進、技術過硬的央企,引入社會資本179億元。強化“銀政企”合作,與銀行達成融資合作意向達850億元,與浦發銀行共同成立總額200億元的浦發扶貧基金,其中60%以上用於交通扶貧項目。投入市級財政22億元與富滇銀行設立80億元高速公路發展基金。積極爭取發行第一期收費公路專項債券47億元。協調國開行貸款62.3億元實施1.1萬公里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公路建設。統籌使用三峽集團庫區淹沒公路還建補助資金22.76億元。實行高速公路徵地拆遷費市縣兩級共擔機制,進一步控制了徵地拆遷成本,為縣市區長遠發展建立了持續穩定的長收益渠道。

該市大膽創新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則,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昭通高速公路建設的新路子,確保全市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創新“金融施工”建設模式:採取招選投資人,成立股份公司建設模式;採取P+EPCM+建養一體化(政府補助+施工管理與總承包+建養一體化)建設模式;採取P+EPC+股權採購(政府補助+設計施工總承包+股權轉讓)建設模式;採取BOT+可行性缺口補助+施工總承包建設模式。這些建設模式首先降低了業主籌集資本金的壓力,解決了項目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其次,與實力雄厚、技術過硬的央企合作,可以保證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

昭通市國省道改造按照“交通+”的創新思路實施,實現交通與產業、交通與旅遊、交通與生態、交通與城鎮的精準對接。按照“交通+旅遊+產業”思路建成大山包一級公路,按照“休閒運動+生態景觀” 思路建成全省首條綠道——昭璞綠道。農村公路形成常規招標、打捆招標、一事一議、DBFO模式四輪驅動局面。

昭通市率先開展高速公路地標研究,因地制宜編制了《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指南》,成為全國第一個制定高速公路地標的地級市。據測算,該標準可降低建設成本約60億元。

敢叫天塹變通途 大交通夢想承載新希望

多年來,昭通人民一直把致富的夢想寄託在交通的建設上,如今,天塹變通途,承載起625萬烏蒙兒女的新希望。

日前,記者來到正在加緊建設中的昭瀘、宜畢、昭樂、鎮赫、格巧等高速公路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昭瀘高速土建二標項目經理喬建永正在指揮工人施工。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昭瀘高速2021年6月建成通車後,從鎮雄到昭通只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左右,鎮雄的交通條件將得到較大改善。

“成貴高鐵今年底通車,宜畢高速威信至鎮雄段今年底運行;敘畢鐵路預計2022年10月通車,便捷的交通為革命老區威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威信縣縣長李沅勇介紹威信大交通建設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當年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老、少、邊、窮山區威信,如今即將成為滇川黔三省通衢之地。

“橫下一條心,立下愚公志;苦戰十三五,縣縣通高速。”這是昭通市交通運輸局辦公樓掛著的醒目大字,這是昭通交通人立下的雄心壯志。

攀上群山看昭通,群峰之下的昭通振翅欲飛。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公路架起四通八達的康莊大道,繁忙起降的飛機拉近昭通與外界的距離,南來北往的火車長鳴進站,一艘艘輪船在壯闊的“萬里長江第一港”揚帆遠航,車站碼頭人便於行、貨暢其流。面向成渝經濟圈、背靠滇中經濟圈、東接長江經濟帶的對外開放通道陸續打通,渝昆、成昆、成貴、沿金沙江、攀昭畢貴五條走廊帶即將形成,西南四省市中心城市快速連接的綜合交通樞紐初具雛形。

郭大進介紹,渝昆高鐵是昭通新時代高質量跨越發展的一個歷史機遇,今年將開工建設,昭通將全力做好徵地拆遷和施工保障等援建工作,抓好昭通東站、彝良站、鹽津站的規劃建設,讓昭通早日進入高鐵時代;昭通新機場是昭通騰飛的重要“翅膀”,昭通將抓緊協調爭取可研批覆,年內啟動建設,同步協調開通更多航班航線;水富港是昭通乃至雲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昭通將抓緊推進擴能改造二期工程建設,打造好萬里長江第一港,讓昭通乃至全省更好地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通過推動“362111”重點工程建設,構建滇川黔渝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帶動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根本性改善,全面開啟昭通高質量跨越發展新徵程。

交通興,昭通興。一場聲勢浩大、盛況空前的“交通大會戰”正在昭通的大山大水大峽谷打響,一條條希望之路、致富之路正在崇山峻嶺間延伸,昭通的發展之路將不斷延伸,越來越寬廣。 ‍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