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編者按】提起李德戈景,你會想起什麼?是他參加《中國好舞蹈》時被郭富城盛讚為“舞仙”?是他曾獲2018年東方衛視《新舞林大會》的年度總冠軍?或是僅僅是模糊地記得他是一個蒙古族舞者?“舞仙”也好,“冠軍”也罷,褪去層層標籤,那個名為“李德戈景”的個體,在時代洪流中還原為一個最本真的人,一如他的舞蹈自由奔放。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時光回溯到數十年前,浩浩蕩蕩的人群,踏上了“走西口”的漫漫離鄉背井之路。一個只有一歲的小男孩,坐在父親的獨輪車裡,跟隨人群一路從山東來到了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

草原被風劃破,廣袤肥沃的高原將這群遠道而來的流浪者拉入懷抱。這個小男孩沒有對那遠方所謂“孔子故里”的儒鄉的記憶,只有對草原上莽撞的風與過於遼闊的藍天的記憶,只有牛羊滿地、酥油飄香縈繞於他的心頭,只有馬頭琴和長調勾起他的鄉愁。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雖然祖輩皆是最純正的漢族,但這個小男孩在草原文化的懷抱裡生長出了蒙古族的靈魂。理所當然的,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愛上了一個蒙古族的姑娘,組建了家庭,養育了一雙兒女,理所當然地,他將孩子們當作真正的蒙古族人來養育,連孩子們的名字都是蒙古族名字。這是關於這個家庭裡一個叫做李德戈景的小男孩和歲月的故事,是關於他與舞臺的故事,或者就是關於他與舞蹈的故事。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 草原記憶

德戈景是這個家庭裡的第二個孩子,雖然隨父親姓李,但自小大家都叫他德戈景,只有不會蒙古族語的奶奶會叫他虎虎。此外,全然的蒙古族日常生活與文化生活包圍著他。

自襁褓中起,身為長調傳承人的母親的歌聲就在他的生命中流淌; 從有記憶時起,每日的清晨,父親或母親在大家起床後便會打開家裡的老式錄音機,讓傳統蒙古族音樂在整座房子裡飄蕩; 日常飲食差不多都是蒙古族傳統飲食,以至於媽媽偶爾煮了麵條當早飯還被爸爸說“還是要來些奶茶嘛......”;儘管住在城裡,但每逢假期都會闔家前往親戚家,他會奔跑在草原上,看牛羊成群,幹些農活,再騎騎馬......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 年少知愁

1999年,14歲的他誤打誤撞考上了包頭市藝術學校學舞蹈,家裡本想把他培養成他母親一樣的長調歌手,因而他在入學之前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舞蹈訓練,且那時的他算是班裡年紀比較大的孩子。他笑說那時的自己不是“基礎差”,而是“根本沒有基礎”

更嚴峻的是14歲之前的德戈景,幾乎不會說任何漢語,而他所在的包頭市藝術學校的舞蹈班裡,只有他一個蒙古族孩子。不管是文化課還是舞蹈課,老師們都是全漢語授課,德戈景常常聽得一頭霧水,漢語磕磕絆絆,常引得同學捧腹。他只好拿出媽媽買給他的蒙漢詞典,挨個翻查課本中的字,一個個地給它們標上拼音。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偶然間,班上的一個同學看到了他密密麻麻標滿了拼音的課本,如獲至寶般傳著給全班同學都“賞析”了一番。之後許久,德戈景都被調侃為班上“英語最好的學生”。

語言的障礙本已是一層陰翳,基礎差更是讓德戈景備感壓力。於是他比別的孩子更刻苦地學習,整日泡在練功房裡咬牙練習。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不過好在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紀,好在小小年紀的德戈景刻苦非常,抱著踏破排練室地板的決心,他迅速地瘦了回去,並趕上了同學們的進度,順利地與同學們一道畢業了。畢業後沒有過多考慮,德戈景和同學們一樣,開始了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忙著排練、忙著演出、忙著生活。但在日復一日地單調演出中,某種不滿足潛滋暗長,“我真的要一直在這個地方度過一生?”“我真的要這樣一成不變地跳給定的節目?”“如果更上一層樓看到的風景將會是怎樣?”思索許久,德戈景決定試著報考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一番認真準備後,19歲的他順利被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錄取,而他的人生,馬上又要走向第三個十年。第二個十年匆匆而過,德戈景由少年走向了青年,一路走來,汗水伴隨傷痛,混雜了青春的迷茫與歡歌。他渴盼著未來,渴盼著未知,一如所有奔跑著向前的年輕人,不問歸途。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 南渡北歸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給李德戈景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與思考方式。他學會了不同民族身體律動的方式,也在數年的學習中更深地瞭解了蒙古族舞蹈,愈發與蒙古族舞蹈靈魂相通。他系統學習了藏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土家族、佤族、彝族等各個民族的民族舞蹈,每個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獨特的發力方式,他清楚地記得老師對他們說:“上我的課時,你要把以前學到的東西都擱在一邊,等上別的老師的課時,你要再把從我這裡學到的擱在一邊,這樣長時間的累積後,所有學到的東西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所以他在學校裡最大的收穫便是“多元化”,每個單一民族的文化、舞蹈整合之後,多元的力量促使他舞蹈的身體不再單一而蒼白,傣族民間舞細膩、柔和,甚至“柔到指甲縫裡去”;藏族民間舞那屈伸感與延伸感;朝鮮族民間舞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地舞;維吾爾族民間舞快呼吸、快節奏,流淌的歡快彷彿要溢出來一般......乃至在這裡學到的蒙古族民間舞都與在家鄉學到的傳統蒙古族民間舞不同了。這些民族舞蹈,彷彿一塊塊碎片,漸漸拼出李德戈景日後的舞蹈風格。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而影響他至深乃至顛覆了他此前舞蹈經驗的,是現代舞,因為現代舞的發力方式太多元了,任何可能性都會有,侷限被打破了,空間更飽滿了,如此,日後再跳蒙古族舞,已不再是以前的蒙古族舞,那是一種更豐富並有著更多可能性的蒙古族舞。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原創首發」33歲“舞仙”、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