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1943年5月,德國在各個戰場上的形勢不容樂觀,全然沒有了二戰爆發初期摧枯拉朽的態勢。就連一直讓盟軍如坐針氈的德國潛艇,也隨著鄧尼茨的命令,全部撤離了盟軍賴以維持戰爭的大西洋“生命交通線”。

自從盟軍動用以航空母艦為主的支援艦隊,遊弋在陸基轟炸機到不了的“非安全區”,並主動對德國潛艇採取迅猛的攻勢,鄧尼茨的U艇損失慘重,一個月就損失41艘潛艇。盟軍的護航編隊終於可以自由地出入“非安全區”。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撤退大西洋,是U艇的明智之舉。

這一時期,德軍在各戰場的失利讓“小鬍子”大發雷霆,許多高級將領被撤職、處分。現如今,大西洋U艇的撤退,鄧尼茨難辭其咎,他做好了挨訓的準備。出人意料的是,“小鬍子”並沒有暴跳如雷,只是沉著臉一言不發地聽著他的彙報。

首先,潛艇戰失利的根源在於盟軍空中反潛力量的加強。由於潛艇的防空能力很弱,往往對飛機束手無策,只能躲避、捱打。因此,U艇在“非安全區”的優勢可以保證,但隨著航空母艦編隊的加入,潛艇在“非安全區”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儘管“狼群”也曾冒著捱打的風險對護航編隊進行勇敢的攻擊,但依舊沒有轉變局面,損失卻很大。種種跡象表明,德國潛艇部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再加上盟軍將獵潛上升為戰略層面,各種反潛設備孕育而出,U艇四處捱打,只得撤退。

其次,以前的盟軍幾乎就和“瞎子”一樣,只能靠目測觀察去掌握德國潛艇的情況,而隱蔽性更強的U艇經常神出鬼沒、頻頻得手。德國在研發水下續航能力更強的潛艇同時,盟軍也在研發搜索和發現潛艇的設備。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現如今,盟軍新研製的測向儀、釐米波雷達等先進搜索設備裝備到護航力量上,甚至裝備到了商船上。U艇在盟軍面前無秘可保,哪怕是漆黑的夜晚和惡劣的天氣。戰爭就是這樣,在彼此的較量中,升級設備、改變戰術,甚至是顛覆傳統軍事理論。

更要命的是,隨著美軍的參戰,憑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軍事潛力,武器的研發和生產更是已驚人的速度交付部隊。而德國的戰爭潛力幾乎消耗殆盡,掠奪來的資源重地也漸漸失去,不要說潛艇,就連燃料也不能正常供應。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說到底,戰爭的勝負拼的是國家實力。德國的軍事潛能已發揮最大,對於潛艇的投入和反搜索設備的研發都相對滯後。潛艇作為純技術兵種,不是簡單地靠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去支撐這場戰爭,從目前來看,撤退是明智之舉。

鄧尼茨的“狼群”何去何從?

“小鬍子”對於鄧尼茨的彙報和解釋,只是靜靜地聽著。作為陸軍二等兵出身的“小鬍子”對於陸地作戰多少還是有些發言權,但對海軍和海洋意識幾乎是“門外漢”。這是他不吭氣的主要原因,他想聽聽鄧尼茨下一步怎麼幹。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鄧尼茨也深深地感受到,儘管潛艇部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讓400艘U艇躺在“家裡”從裡到外都是說不過去的。有處理問題的方法和下階段的行動方向就是彌補自己的過失,這不是託辭,這是職業軍人該有的擔當。

他認為,盟軍的武器技術方面已遙遙領先於德國,同時“緩過勁”的同盟國都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對於大西洋盟軍的防禦力量到底有多強,或者說以後還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這都是未知數。但唯一可以明確的,德國比不過盟軍的發展。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也就是說,德國潛艇在大西洋的作用越來越小,不可能再有稱霸一方的機會。然而,即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通過潛艇戰去牽制盟軍的軍事力量,作用還是很大的。在他看來,如果運用得當,潛艇戰可以完全起到牽制作用。

一是,當前德國陸軍在各戰場與對手形成拉鋸戰,有些戰場已顯現出明顯的頹勢。德國本土也經常成為盟軍的轟炸範圍,這些都需要物資彈藥來保證。對其商船隊繼續採取襲擾戰術,儘管不能起決定性作用,但盟軍1/3的損失量還是可取的;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二是,盟軍為反潛不得不出動數以百計的軍艦、飛機前來保護,如果停止潛艇戰,這些武器一定會用於其他戰場,甚至是飛機帶著炸彈轟炸德國本土,戰艦去切斷德國出入北海和挪威的海上交通,會引發一連串不利的局面。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名軍人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雖然武器技術不如人,但一定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更何況,全軍都在戰鬥,唯獨海軍沒有作為,這是軍人的恥辱。不管怎麼說,都要繼續戰鬥下去。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小鬍子”對此十分贊同,要求“決不允許放鬆潛艇戰”。在他看來,與其在歐洲沿岸與盟軍對戰,不如將大西洋作為前沿陣地,效果要好得多。鄧尼茨的彙報非但沒有挨批,還得到上級的認同,他頗為高興地離開了德軍大本營。

讓他沒想到的是,盟軍的做法徹底打消了他的想法。

大西洋上沒有U艇的襲擾,盟軍的護航編隊獲得了一段久違的輕鬆,讓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戰爭就要結束了。但在盟軍中,一些保持高度警惕的將領們卻將目光盯在了比斯開灣,他們清楚地知道,鄧尼茨手裡的400艘潛艇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以前,德國潛艇進攻護航編隊時,盟軍防守並憑藉先進的反潛裝備打擊對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在海上看不到U艇的影子,這讓幾百艘軍艦和幾百架飛機無所事事,這是巨大的浪費。應該主動出擊,找出U艇的位置並消滅之。

很快,哪裡的潛艇基地最多就去哪裡,“打狼”要到“狼窩”去,在盟軍高層中形成共識。比斯開灣沿岸佈滿了大西洋德國潛艇的基地,同時是德國3/4潛艇往返戰場的必經之地。一張“捕狼”的大網撲向比斯開灣。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陸基航空兵開始有針對性的攻擊比斯開灣的德國潛艇,在測向儀、雷達的指引下,航空兵搭載著先進的深水炸彈和火箭彈尋找著目標。同時,對潛艇基地的轟炸也在進行,一個飛行大隊破天荒的取得了在一個月中擊沉潛艇6艘、重傷6艘的戰績。

2個月下來,盟軍在有德軍岸防火炮保護的情況下,擊沉潛艇35艘,這可是先前不可能有的戰果。對於鄧尼茨來說,這幾個月的心情壞透了,盟軍的反潛飛機居然敢在其“門前”大開殺戒,猶如“騎在脖子上拉屎”一般。

為什麼說U艇撤離大西洋是鄧尼茨的明智之舉?400艘潛艇還能打飛機

他命令U艇採取結群通過海灣,損失減少了不少,併成功地擊落了幾架盟軍飛機。這個意外的收穫讓他哭笑不得,德國潛艇打商船不行,居然打起飛機來。盟軍這種“打上家門”的做法,也預示著德國海軍的衰落。

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狼騰大西洋》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